tingju_Huang
tingju_Huang

有時候沒辦法說,所以我寫小說。

九、《從一位大學生眼中,四面楚歌的台灣教育》

台灣當前中小學教育遇到的四個迫切問題。生長在以升學主義為主的高壓教育環境,台灣都培養出了什麼學生呢?

_獨立評論投書(2021.1.28)

*「前言」:

關於「台灣升學主義的高壓教育」此類評論我可說是有感而發,因為我就是在
這個制度漩渦當中自我掙扎的受害者之一。台灣的教育長期被傳統的中國儒家
思想、科舉制度的考試升學制度所僵硬的捆綁著,造成台灣的學生普遍較不會
獨立思考,往往以「師長」為遵守規範、乖順服從的對象。「學生不應該頂
嘴、不該有意見」是普遍傳統老師的看法,在高中的我確實不停困惑著-為什
麼我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是要一直以老師的「所有政策」當作唯一
標準嗎?那如果老師是不對的呢?讓我不禁懷疑是否生活在威權時代下的社
會。

*「台灣當前教育的四個迫切問題」:

一、權威制度下的賞罰有意義嗎?
還記得高中時期,導師是一位以極度「傳統」、深信教育方式是「嚴師必出高
徒」、輩份可當作奶奶的女老師。總是以成績排名來安排位置,所謂成績前
五、前十的同學就是坐在「黃金的」講台中間的前三排,而相對較普通、成績
較差的同學則是依序往外「流放」。

同樣的賞罰制度,我們每週幾乎每天都有考試,而這位導師利用在公告欄貼上成績單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搭配著學生名字這種傷害學生自尊心及重創自信與自我價值的行為。當時的我竟然不以為意,甚至在心中暗自竊喜:「還好我至少不是最後一名,沒有丟臉」,現在想起來實在覺得當時太沒有自我意識了。「這種扭曲的賞罰制度完全是抓住學生自尊的弱點而大行其道」,好似這位導師還活在她自認為不擇手段以為了「能
教出聽話、體面又成績好的乖順學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所謂獎賞與懲罰,獎賞可能帶來良好的教育,而懲罰可以帶來強大的威權,但 上述兩者都容易教育出「不顧道德」的孩子 - 容易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 我們在高中時期常常在小考作弊寫小抄就是怕懲罰-「罰寫」、「貼成績單」;反觀不給獎賞、不懲罰,反而較有可能教欲出擁有高尚品德的孩子。若 我們一昧以嚴格的賞罰制度,也可以說這種制度根本不把學生當「人」在看, 而是把他們當作動物一樣訓練:寫完功課才可以看電視、考 100 分才可以出去 玩、等等。此扭曲的「訓練」制度確實方便家長「管理」孩子,但這樣將只會 使更多學生想要逃脫這種僵化的體制、反抗制度而去做不好的決定、更嚴重的 莫過是傷害自己。

二、擺脫不了的軍事化教育

現行主流的中小學教育仍然以中國儒家文化所傳承的核心價值-注重倫理、師 長之道不可違。至今的中小學教育仍然以似軍事化的「整齊劃一」、「服從至上」為主要的教育規範。對於台灣教育,把每一個學生雕刻的方方正正往往是 所有學校所追求的目標,「服儀管理」更是完美的烏托邦工具,呈現出以軍事教 育為出發點的規範,學生個人獨特的價值與思考模式並不是他們所注重的需求。

也就是說,難道教育的本質應是「教育出一群服從一切規範但沒有自我意識」的盲目學生嗎?教育的本質不應該是培養學生在青少年時期逐漸發展出「追求自我認知與意識」的目的嗎?若在學生時期缺少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往往在大學時期會漸漸失去自我,更有大部分的學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為這種對於自我價值的追求技能應該是在國高中時期就要被訓練而成的。

在當今社會,「嚴師出高徒」這句話還存在中小學教育上嗎?學生們必須以統一的高壓手段來教育,才最有可能教育出「最聽話、最遵守規範、最會讀書」的一群盲目且昏迷的「機器」嗎?

三、頂大漩渦的升學主義

現為台灣主流的升學主義教育仍大行其道,讓學生們深受其害。頂大一直是所有高中生和高中老師嚮往的目標,。在以前的高中,高三老師們往往以能夠「產出」多少頂大學生而各自互相比較,把這個升學率當作「業績」一樣。業績好的老師在就能夠教下一屆「成績較好」的班級,反之,業績不好的老師就只能「流放」到所謂的「放牛班」。在以升學主義為主的高中,實在很容易以「對我的成績有沒有幫助」為審查標準來一一判定要不要投入其中,例如「看課外書這種浪費時間又對成績沒有立即幫助」的事,就算能提升涵養與智慧,仍然是不需要存在的-一切以目的和效率為審查標準。

在這種只注重升學的教育中,學生往往被教育成「以老師所說的話為遵守的唯一規範」、「以教科書上所寫的為唯一標準」,因此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質疑權威的能力,就算知道老師是錯的也只能默不做聲。尤其在周圍街圍繞著以頂大為終極目標的學生,對自我價值的喪失所產生的認知不和諧更是舉目所及。

不知道為了什麼而讀、不知道自己是否真心喜歡學習,只是不顧一切、埋頭苦幹地拼命讀書,因為「只要考上好學校就能夠受到眾人的稱讚與仰慕、親戚與老師的愛戴」。受到成群的老師與家長的期望在身,也造成當今社會被教育制度與傳統思想所壓迫的學生們受不了巨大的壓力而選擇奔向死亡,且數量可說是愈來愈多-如此可怕且歪斜的現象勢必要改變。

四、性平教育/同志教育的缺乏

以台灣來說,仍深受中國儒家傳統與保守文化影響,台灣對於中小學教育仍然不習慣把「性」帶入課題中;就算有健教課,往往在嬉笑打鬧之中度過,抑或被拿去當作國英數等主科來趕課。由此可知,健教課長期以來不被當作具有「重要意義」的課程來看待,而普遍被師生認為是一堂「爽課」。性平教育可以細談非常多需要改進之處,但在此先從大範圍來討論之。

因為長期缺乏有結構性的性平教育,墮胎率高、小媽媽的頻出等等都是台灣缺乏性平教育所產生的結構性問題。不僅是對於「性」的基本正確觀念,再者是致力於性別平等的落實和同志教育。台灣雖然已是亞洲性別意識較高漲的國家,但「同志教育」仍然處於一種很尷尬的處境。大部分家長仍然無法接受學校有「同志教育」的課程;此外,護家盟總愛對家長們說:「如果學校一直教您們的孩子同志教育,那麼孩子在青春期很容易會受影響,總有一天就會變成同志。」這句話說服了許多爸媽,但從任何角度來看這句話都是非常不合理且邏輯完全不通的-「同志」的身份是一種現象、一種情況、通常是「生來即是的」,不是老師教學生「這樣的現象存在」,學生就會「變成這樣」。而不教導同志教育,又要怎麼倡導「反霸凌」呢?

青少年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而其中許多的霸凌起因於「性別傾向的認同」與他人不同,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同志」族群。在中小學賀爾蒙發育過度旺盛的男同學們中,往往會以「散發男子氣概」來證明自我價值與身份認同,而那些個性較陰柔抑或性別認同與他人不一的孩子們,往往被霸凌的情況因此更容易產生。總而言之,若在中小學期間不加緊腳步正視性平教育的重要,那麼我們的社會將面臨喪失更多年輕且即將綻放的生命。

*「總結」:

中小學教育是一門困難且複雜的課題,國高中的青春期學生往往是最容易被影響的年紀。故身為師長的你們,更應該致力於發展教育的本質與初衷,打破以往刻板僵化的框架,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主動的質疑權威、反抗不合理的管教措施;此外,性平教育和同志教育皆是台灣教育應該努力落實的目標,致力於減少霸凌現象和對自我身體的基本「性」認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