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Lai
Tim Lai

Tim Lai 從鉛排走近web3的資深新聞媒體人。關心台灣時政、對外事務、社會財經、媒體動態、媒體經營、網路資訊科技、文字資料AI 、web3,及神經語言(NLP)、催眠治療等傳播及心理相關新鮮事。

網路新聞收費 會員牆後的三件事

蘋果啟動的會員「訂閱制」,號稱已有160萬會員 (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423/1552908 )。考慮或還有些重複帳號或灌水,打個65折也有百來萬的會員。依這勢頭來看,只要繼續優化會員註冊、登入以及從 social media 導入流程,讓會員進出更順暢無痛,年底前活躍的有效會員數做到150萬,沒有問題。

接下來,蘋果當然想收錢。免費會員轉化為付費會員以7%為目標的話,150萬會員約有10萬人付費。月費以報費7折約200元計,10萬收費會員月營收2000萬元、年營收2億4千萬元。蘋果新聞網 2020年收費會員營收以2億4千萬元為目標,可謂謹慎保守務實。且訂閱這行業的特色是「創業唯艱」,若有成可守,就能爽爽坐著數鈔票」,日後錢途不可限量。

要達到這「務實」的錢途,蘋果在會員牆搭建後,接下來要做的是三件事。

其一,要能試探出值得付費的內容。過往的羶腥新聞雖有大流量,但可被取代性不亞於朝報酸語,未必能招引付費讀者。高品質的時政財經內幕獨家或更能讓社會菁英,願意花點小錢買個不會遺漏資訊的保險。蘋果為付費原生的主要內容若不能對準願意付錢的 TA,付費轉化率就低,會員制流失的廣告就別寄望能從內容收費補上。

其二,要能開發出記錄分析讀者閱讀偏好的機制系統,效率效能愈強愈有競爭力。讀者閱讀偏好只依人口變項和主動訂閱做分析過於精糙,還應該就讀者實際閱讀過的資料做分析。依照讀者閱讀資料的分析,做到定期有限的讀者分群,雖好些但仍不入味,應付不了讀者個別的味蕾。閱讀行為分析要能做到註記讀者個人的「閱讀 DNA」,並藉此提供相應服務,要向讀者收費的說服力就可大幅提升。

其三,要能將滾動出版的數位新聞,媒合讀者的閱讀 DNA,作最即時精準的資訊投放,提供一張能滿足付費讀者時效需求的情報網,在第一時間作出趨吉避凶的決策。以媒體日出千則報導、供應十萬付費會員閱讀服務估算,其間「連連看」的組合是件龐雜的數位工程。除了數位技術質量要夠,並且要有熟悉媒體傳播本質又能和工程師對話的角色綜理發展。這是所有主流媒體發展收費服務的聖杯,要之不易。同時也是內容 AI 迷人所在。

如上三者是新聞媒體收費的主菜,其他可供擺盤或前菜的一般數位媒體服務在此不贅。

同時能具備資料、讀者及媒合服務值得付費的能力,三位一體甚美,但一步到位甚難。所以得逐步發展,分別堆壘各項不同程度的能力,最後求其最大綜效。重點是,主流媒體要能承擔「新聞收費商業模式衝擊廣告營收的損失」,要能跳脫「唯內容為王」漠視數位服務的迷思,最後就是要有本事開發滿足讀者願意付費的技術能力。此三者都指向同一個癥結:媒體老闆有無決心。媒體老闆之外,任何階層的經理人都扛不起這一面媒體再度自我破壞創新的大旗。數位新聞收費的商業模式,任重而道遠,無恆心者不可能登渡彼岸。黎老闆是上了船,走得多遠,我們就在這頭岸邊遠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