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lyrain
Timelyrain

我,和我遭遇的。

音樂∣火車與小鎮姑娘

【歌曲小檔案】
詞曲:陶喆 David Tao
收錄於《I'm OK》 專輯
1999年12月11日發行
排序第3首

一首超過20年歷史的歌,聽起來還像是昨天剛聽到的一樣,這是陶喆的第二張專輯,距離前一張的成名作時隔兩年。

《I'm OK》大賣了50萬張,而讓這張專輯Hit的,最先主要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找自己〉,再來是滿足當時大眾對「陶式」R&B要求的〈普通朋友〉、〈天天〉,甚至連專輯同名歌曲〈I'm OK〉的Hard Rock曲風,居然也能頗獲好評,陶喆是紅了,臺灣的流行音樂口味也算是打開了。

可能是陶喆本人與唱片公司都沒料到可以賣的這麼好,所以決定再挖挖不同的菜來試試這市場能吞到什麼程度,於是〈小鎮姑娘〉和〈夜來香〉這兩首面向創作者個人、實驗性強的作品,成為了追加的「副打歌」,強力出現在各廣播電台流行單元中。我相信大家應該也多少還記得這首〈小鎮姑娘〉,這首典型俱樂部Big Band藍調風味的小曲,在那些很「大」、很「奇」的第一波主打歌之後,顯得平凡而清淡,但對我而言,這首歌卻是這張專輯裡,最耐聽也最讓我念念不忘的一首。

而〈小鎮姑娘〉的主要舞台之所以是廣播電台,原因和所有當時唱片行銷會碰到的狀況一樣,追加的副打歌來不及拍MV,而這種未在精心計畫內的行動,往往也留下很多有趣的歷史細節可供玩味。

不完整的官方完整版

讓我們來看看MV版(請見本文初始)的全片播放長度:4分34秒,而唱片版的長度則為4分55秒,而這個差異呢,主要就在4分第35秒開始的一段唱念,一段重複念叨著小鎮姑娘四個字的repeat,這部份就請各位自行聆聽比較。

也就是說,MV版基本上是裁切了唱片版尾聲20秒的部份,雖然光是看MV可能不會明顯感到有什麼不自然,但是聽過唱片版的人都會清楚的知道差異所在,而我認為,裁切掉的那一段,雖然是屬於歌曲的尾聲漸弱帶出,但其實就歌曲的情感表達層面上而言,那段重複呢喃著小鎮姑娘的唱念,卻帶出了無盡思念的情懷,所以基本上我認為MV版閹割掉了這20秒,其實也等於放殘了小鎮姑娘這首歌,就和我另一篇文章談到〈我期待〉這首歌的狀況一樣,這兩支MV都是不完整的「官整版」。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個落差呢?我想主要是因為如同前面談到,MV基本上並不是一開始就拍好設定作為主打放送的,應該是在追加主打的時候決定生出這首歌的MV,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支MV基本上是很簡單的幾個場景之間轉換,也沒有使用大成本的特效或是特別的場地,等於可以說是先有歌,然後才有這支MV的誕生,而這個商業決定,也造成了另一個奇妙的落差。

火車與巴士

這首歌以火車汽笛的長鳴開始,和船鳴一樣,火車鳴笛也是有其意義,雖然並非標準國際語言,但是通常有其共通的格式可理解。如果是長鳴一聲,代表的是火車開始要運行了,有時候是兩聲,那是因為前端的機車頭的運行通告長鳴一聲,而後端的輔機亦長鳴一聲回應其通告,所以加起來是兩聲。而標準的長鳴兩聲,若是由同一部機車頭發出,則通常是表示列車將要「退行」,這首歌開頭收音的鳴笛聲是兩長音,那麼究竟是要啟動了還是要倒退,這邊還沒有足夠線索可以判定,暫且先存而不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小鎮姑娘的音樂場景是加入了火車的意象來作為離別主軸的。

除了開頭的鳴笛聲之外,這首歌還有多處有關火車的聲音收錄,像是1分18秒處,歌曲AB段過場時,加入的列車高速行駛過鐵軌間隙的聲音,用來象徵時空環境的匆匆變動,以及故事發展的不在話下;約2分20秒時的小過場,用到了列車慢速經過道岔或是曲線時,鋼輪與鐵軌大面積摩擦所發出的獨特噪音,代表了兩人之間的雜音與漸行漸遠的難忍狀態;到了歌曲的後段,陶喆更是直接用火車告訴你在小鎮姑娘跟說這個故事的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還記得一年前站在火車站
看著自己的悲劇演完
透過玻璃窗看見妳的淚滿臉
那車頭依然吐著煙

而且唱完這幾句還不忘讓合音們”嗚嗚”了兩聲。

而這幾段的火車聲音意象,我覺得都是非常精準貼切的。我相信火車的元素在陶喆的(早期)創作裡是有一定份量的,就像另一首我認為也是陶喆經典歌曲的〈Susan說〉的歌詞裡也提到「命運月台」的字樣。

相對歌曲而言,MV的視覺場景就讓我們有些納悶了。

在我們已經明白了火車的意象在這首歌裡的重要性之後,在MV裡看到的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MV開頭的火車長鳴聲依舊,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巴士的車廂,和道奇隊的廣告,上路的是洛杉磯標準的長途巴士,小鎮姑娘拖著行李茫然的地方是巴士的招呼站牌與候車亭,唱歌的愣小子和前途閃亮的小鎮姑娘最後分別到空無一人的地方是洲際巴士的總站。

歌曲本身的聲音場域滿滿地是以火車為意象,而MV卻是以長途巴士與巴士站為主要場景,這是MV版與歌曲版之間第二個明顯的落差。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個看起來像是明顯失誤的落差呢?我猜測是其實因為以LA當地來說,符合一個小鎮華人姑娘遠行的意象,長途巴士會比火車更合情合理一點,除了這首歌收錄的地方應該是個貨車調車場之外(後面會再討論),其實就洛杉磯的地方文化而言,巴士也比火車是更為容易聯想的客運工具,再加上MV應該是順著陶喆的故事設定來到了LA並且需要匆促拍攝的情況之下,用巴士站作為視覺場景,想來也是比較簡便的選擇,只是這樣一來,就又產生了另一個更大且更嚴重的不完整。

刪去的與被留下的

據說,陶喆曾在訪談中表示,小鎮姑娘其實是他自己的寫照,網路中有類似的文章摘錄,但因為我找不到原始的訪談資料來源,所以也就暫不當作真實資料來使用。不管是不是真的,但這首歌所建構的故事觀是陶喆本人建構起來的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作者本人的視角其實可以和創作的動機脫勾,而不影響我們進入作品本身的世界。就像我永遠記得陳昇在電視節目上趁著酒意對著劉若英說了一句「我從來沒有覺得要把你留在這裡的想法過,從來沒有」,而奶茶聽完後當場淚崩,主持人(記得是小燕姐)只能帶著一抹溫暖且意味深長的微笑看著兩人。昇哥為何需要戒酒壯膽說出這句話?奶茶為何哭崩?那些拒絕和否認,是因為愛?還是不愛?我想都只有當事人知道,或著特別不知道,就像那句歌詞「妳是一生一世不會瞭改」,但這一切,並不妨礙我們在歌曲中聆聽創作者想要呈現給聽眾的故事是什麼,因為那和真假無關,只和感受有關。

如果已經比較完MV版與唱片版的讀者,應該知道尾聲那20多秒究竟切掉了些什麼了吧。除了小鎮姑娘的念白repaet之外,那20秒之中還有一段很關鍵的聲音,就是最後一段關於火車的收音,這個場景,是在火車調車場中常會聽到的聲音,4分20秒那個清脆的鏗鏘聲,是車廂之間連結器經過拉扯而落鎖的聲音,隱約的磨軌聲顯示機車頭正在緩慢的開動離開,第二波的鏗鏘聲表示列車持續的行進而帶動著更多的車廂。會不會就此離開,還是暫時的調車過程,這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坐在車上的人是聽不到這段聲音的,只有真正留下來的、目送火車離開的人,才會聽到這段聲音。

在視覺與聽覺之間,我認為聽覺應該作為主要理解這首歌的標準,因為音樂畢竟是聽覺的藝術品,對於一首歌來說,「聽到什麼」應該比「看到什麼」來的重要與基本,如果只看MV版來聽這首歌,我想我們很容易錯過這些線索,歌曲中呈現的情感與意義容易變得稀薄,而這也是我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不完整的原因。

無論陶喆是那個小鎮姑娘還是小鎮男孩,他創作這首歌的動機其實已經非常清楚而單純,就是他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被留下來的人的心聲。

於是,能夠像這樣坐在一個晴天街角的陰影下,輕快的哼著這首歌,那又是需要多少年的釋懷了。畢竟就算是被留下的人,其實也終究會離開這個故事,就像這首歌不斷被吟唱的段落一樣:

或許妳會有一天懷念
可是我已...


(原文發表於方格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