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XIAOMING
AI XIAOMING

AI XIAOMING 艾晓明、 独立纪录片工作者,女权主义学者。关注当代中国历史、女权议题和社会行动。

邻居杀人:波兰二战期间耶德瓦布内小镇的屠犹秘史(三、历史拼图)

历史拼图:《邻人》的史料脉络

图片来自网络:耶德瓦布内犹太人老照片

格罗斯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乃至于官方机构重启对耶镇屠犹案的调查,还有对耶镇犹太坟场的挖掘,可见该书的影响力。那么格罗斯采用了哪些史料来推翻德国人在耶镇屠犹这一定论,重现了波兰本地人屠犹的惨案?

格罗斯在《邻人》的第三节《资料来源》对此做了说明,从中可以归纳出这样几条脉络:

第一、查找德国文献,没有耶镇屠犹记录。格罗斯说,最好的史料莫过于德国文献(假如是德国人杀了犹太人),从德国军队在1941年6月22日进入原苏联占领的波兰这部分地区(包括耶镇)后,纳粹安全部门每日都有报告发布;但是,在相关档案中找不到耶镇的名字。又有亲历者提及,战时在德国的新闻纪录片里看到过耶德瓦布内镇的标志,而这个片子里说的是在这样一些村镇,波兰人怎么杀犹太人的。德国人希望以此为自己实施的种族灭绝计划找借口,即波兰本地人和他们一样仇恨犹太人。不过,格罗斯也没有找到这个纪录片。而德国军方史料缺乏对耶镇屠杀的记录可以作为一个反证,它支持了该书的基本观点,纳粹没有在耶镇实施大屠杀。

第二、最早的一份证词来自耶镇屠杀幸存者施姆尔·瓦瑟什塔因(Szmul Waserztajn),格罗斯在《邻人》的前言的结尾写道:谨以此书纪念瓦瑟什塔因。(这位幸存者在该书波兰版出版的当年去世)。1945年4月5日,瓦瑟什塔因在比亚韦斯托克地区的犹太人历史委员会作出证词,详尽陈述了1941年7月10日发生的耶镇居民屠犹案,格罗斯在该书第二节《事件梗概》中引证了他的陈述。二战后,在华沙的犹太历史研究院迅即收集幸存者证词,瓦瑟什塔因这份证词归于“个人证词”,是这个卷宗里收录的七千多份文件之一。

第三、1949年5月至1953年11月沃姆扎庭审记录(此项稍后还将详述)立案缘于波兰犹太历史研究院向司法部寄送的材料,举报耶镇居民参与谋杀犹太人。由此司法部门展开,对耶镇被告居民进行了开庭审理。

第四、1980年,一部有关耶镇历史和犹太族群遇难的纪念册在以色列出版,项目由纽约和耶路撒冷的耶镇同乡会发起。(这本书有电子版,后来有了专题网页,由耶镇犹太人的亲友与后代作为志愿者进行网页维护)。在这本书中有数位惨案目击者和幸存者的描述,还有部分遇难者的老照片。格罗斯有关战前耶镇战前生活的描述主要来自这本书中老人如拉比贝克的回忆;他书中附有的27张图片,有的也是来自这本纪念册。

第五、1998年,波兰女导演阿格涅斯卡·阿诺德(Agnieszka Anold)就此案开始采访耶镇居民;格罗斯采用了其中一些采访稿。

第六、格罗斯自己的采访。他访问了战前从耶镇移民到美国现居纽约的拉比雅各布·贝克 (Rabbi Jacob Baker)——他也是耶镇纪念册一书的主要作者和编者、贝克的兄弟(他藏在耶镇周边直到战争结束)、当日在耶镇的犹太人幸存者和现在依然生活在耶镇的老人们。

除了以上格罗斯自己说明的资料脉络外,我们从书中还可以看到,格罗斯阅读了大量的旁证资料来讨论当时波兰乡村社会在苏德两方先后占领期间对战争的反应,其中包括未公开发表的一些记录,如前地区档案馆馆长的未命名打字稿等。在《通敌》一节里,他引用了一个四卷本战时回忆文集里的征文。但选取的段落则是被波兰国家审查局删节的部分。他通过编辑的关系,读到了未删节版的参赛文章。对史料的这种敏感和寻根刨底,显示了一个史学家的专业素养。

在以上列举的线索中,格罗斯说道,他采用的主要文献不是来自受害人,而是来自施害人,即庭审材料。耶镇大屠杀的幸存者只有七位活下来,留下的文字十分有限。而在战后对施害人有举报和庭审,这是他书里引用的主要资料。

就庭审而言,当时进行得也很仓促,但毕竟还有前后的调查以及被告的申诉等文字留存。全案有22名嫌疑人被指控,开庭集中在1949年5月16日同一天,第二天即宣判。其中8人无罪释放,余下13人中,仅1人判死刑,其余罪犯的刑期在8到15年。还有一个被告是当时的副镇长,1953年才受审,也被判无罪。相对于一千多人在一天内被屠杀的规模,只有这十来个人承担了刑责!

那么,庭审资料真的可靠吗?斯大林时代的警察机关因刑讯逼供而声名狼藉,而且被告也有当庭翻供说他们是被迫承认杀人。对这个疑问,格罗斯也做了说明,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这不是个政治案件,警察也没有进行刨根问底的调查。如前所述,庭审相当草率。这表明安全部门并不把它看作要案,只是因为有人起诉控告,它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所以不能不过堂。由于调查时间仅在两周内,法庭在对案件的定性、伤害程度以及案发时间方面都发生了错误。例如,嫌疑人被认为仅仅是“参与了在耶镇对1200犹太族裔人群的抓捕”,而这些犹太人“被德国人”在谷仓烧死,如此行为助长了德国利益。也就是说,这些罪犯的角色仅仅是协助者而不是主凶。而且,写错的作案时间也在几个月后才纠正。按照格罗斯的看法,既然此案只是当作普通案件被处理,作为当事人的陈述,当然就有了直接的重要性。

第二,格罗斯认为,就嫌疑人证词来说,他们也只会缩小和弱化自己的作用,而不可能夸大。如果警方出于立功自利的目的或者政治目的办案,他们会不遗余力拿到自己想要的证据,嫌疑人也可能被迫作伪证。但就这个案子来看,嫌疑人除了抵赖和推卸责任,根本不可能否认惨案本身。镇里所有人都知道屠杀的真相、哪些人参与其中,这在当地根本不是秘密。因此也就可以通过对嫌疑人口供的比照,找出惨案发生的时间线,并且分析他们彼此如何描述自己和他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格罗斯只是提到而没有展开,即为什么这个案件没有被重视。他提到的是,二战后苏联掀起狂热的反犹运动,因此针对犹太人被波兰人屠杀的案件,在当时不可能得到深入追究。

我们也可以说,耶镇屠犹案因此陷入了一个悖论。它没有被当作政治案件处理,但发生在纳粹屠犹的大背景下,它不可能不是一个政治案件。而战后新入场的共产极权统治者出于本身的政治需要,竟迎合了当地犯罪者的共谋,最后就把德国人演绎成了耶镇屠犹的凶犯。

(下接《四、偏见、暴力与屠杀的群体性》)

备注:

《耶德瓦布内:历史与纪念册》下载

https://www.yiddishbookcenter.org/collections/yizkor-books/yzk-nybc313798

耶镇纪念年表

https://www.polin.pl/en/news/2016/07/09/jedwabne-timeline-of-remebranc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