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XIAOMING
AI XIAOMING

AI XIAOMING 艾晓明、 独立纪录片工作者,女权主义学者。关注当代中国历史、女权议题和社会行动。

邻居杀人:波兰二战期间耶德瓦布内小镇的屠犹秘史(九、影像对话之二——死者魂灵的回归)

图片来自网络:导演瓦迪斯瓦夫·帕西科斯基

(上接《 影像对话之一:纪录片里的耶镇大屠杀》

九、影像对话之二——死者魂灵的回归(《沉默的共谋者》)

格罗斯的《邻人》激发的有关波兰与大屠杀的公众讨论,在电影艺术家中也启发了故事片的创作,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是瓦迪斯瓦夫·帕西科斯基(Władysław Pasikowski)作为导演和编剧的故事片Aftermath(2012),中文直译片名应该是《后果》或《余波》,该片入选2014年台湾电影节的意译片名为《沉默的共谋者》。

瓦迪斯瓦夫·帕西科斯基生于1959年6月14日,他毕业于罗兹大学文化研究专业和罗兹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年他完成第一部电影《逃兵》(Kroll),在波兰电影节获最佳首部电影及特别评审奖。帕西科斯基擅长讲故事,他还写过得到获奖提名的科幻小说。他以拍摄动作片和电视惊悚片知名,他导演的电影作品翻译到中文圈的有《华沙谍战》(Jack Strong)(2014)。此外,他也是按安杰依·瓦依达著名影片《卡廷》的联合编剧。

《沉默的共谋者》经过了几年的酝酿,2005年影片在申请波兰电影研究所资助时遭到拒绝,因而在媒体上引发争议。它最初的片名是Kaddish(Kadisz),意即犹太教中每日作礼拜时或为死者祈祷时唱的赞美诗。帕西科斯基说过:这个剧本最直接的灵感就是杨·格罗斯的著作《邻人》。在媒体评论中,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没有获得资助,片中包含了太重要的波兰历史信息。尽管如此,讨论中占主流的意见是,必须制作一部关于耶德瓦布内的波兰电影。帕西科斯基说,耶镇的屠杀犯罪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绝不可能不拍一部关于它的电影。就算我现在不拍,很快就会有人来拍,说不定就是美国人来拍了。”(见Małgorzata Pakier 博士的著作《欧洲大屠杀记忆建构:1989年后的德国和波兰电影》)(The Construction of European Holocaust Memory: German and Polish Cinema after 1989第160页。电子书见http://libgen.io/book/index.php?md5=D95CFA7B89A049DF88E161EED2DF476D)

帕西科斯基后来在波兰最著名的独立制片人亚布龙斯基(Dariusz Jabłoński )那里得到了资助。亚布龙斯基也是罗兹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他是波兰电影奖的创始人和组织者,也是独立电影基金会的创始人。他在1990年创办了苹果电影公司,这个公司支持和推广了很多独立导演的作品,也与欧洲电影界保持着活跃的交流与合作。

在前述纪录片《两个谷仓》里,亚布龙斯基接受采访说,当他拿到帕西科斯基的剧本时,他不敢相信片中的故事有真实依据:“我认为这个剧本在某些方面是走得太远了,然后我去找历史学家。我说,请你们直言不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剧本是不是可靠的?接着我大吃一惊,他们说:这个剧本的各个方面,你都能在某处、某个地方找到真实依据。我还得说,我从这些历史学家那里得到的例证比这个剧本更骇人听闻。”他认为:必须清楚地讲出这一切,不加任何掩饰。因为这个恶魔、这种邪恶应该被认识到而且得到准确表述。

帕西科斯基如愿以偿,他在通俗的电影类别里驾驭了这个令人惊心动魄的主题:死者从未离去,今人面临种种后果。过去终有和现在碰面的时刻,通过一个接一个偶然的遭遇,村庄里人们沉默被打破,出现了探索秘密的兄弟俩。

图片来自网络:弗兰尼克回到家乡

影片开始于哥哥弗兰尼克的返乡之旅。他离开波兰家乡二十年了,连父母去世都没有回来告别。那还是在共产主义的波兰,他不想回家被追究牵连家人。如今他的弟妹突然带着儿女来到芝加哥投奔他。于是他启程还乡,想弄清弟弟约瑟夫是怎么回事。

在接近村庄的一片树林,弗兰尼克像中了蛊一样跑到树林里找东西,结果撞到树枝上。再回到路边时,旅行箱丢了。接着,怪事连续发生。进了家门有人砸窗户;在咖啡馆里,弟弟被暴打。小警察告诉他说他弟弟约瑟夫破坏公路,村民恨不得把他搞死。兄弟俩到银行为种地贷款,经理不给办手续,说他们没法证明土地是他们的。两人说过去不是一直在这里贷款吗?经理说:时代变了。弗兰尼克再跑到市里想把事情搞清楚,结果又有人找上来揍他。

从土地的权属问题,有背景知识的观众已经会联想到耶镇屠杀的后果。接下来,弗兰尼克终于得知,这一切和过去村里犹太人有关系。在自家的麦地里,弟弟约泽克搬进来328块高大石碑,上面全部写着希伯莱文。约泽克告诉他,洪水过后,村民开始清理过去通往皮革厂的老路;在清理路面时发现了这些墓碑。战争时期,德国人毁了犹太教堂和犹太人的老墓地,把墓碑当石头来加固路基,后来有了新路,这些石碑和老路都被遗忘了。还有村民拿这些碑来做门槛、井板,甚至用来盖厕所……

影片截屏:弟弟约泽克

当约泽克听说人们还要用沥青来平整老路时,他认为不合适。他开始把路面上暴露的墓碑收集起来,接着又从村民那里买下来……就这样他花了大量自己的钱,把妻子也得罪了。在他家的麦田中心,一个古老犹太人的墓园逐渐成形。

也可以说,冲刷路面暴露了石碑的是记忆的洪水;它要洗刷遗忘;把被摧毁的生命故事带回。但是,故事在这里设置了几个层面的冲突和翻转。首先兄弟俩有冲突,哥哥觉得事不关己,而弟弟则出于朴素的人道考虑。当弟弟逐步说服哥哥时,他们遭遇了村民集体的敌视和暗中报复。最后,逐步暴露出来的真相击倒了兄弟俩人:第一个翻转是,他们现在的土地原来都是村里犹太人的。不仅是他们,而且所有那些希伯来文墓碑上有名有姓的人都曾经是这片土地的所有者,左邻右舍占有了这些土地。第二个翻转是,兄弟俩开始向老年村民寻找答案,最后在自己河边的老宅,挖出了遇害犹太人的遗骨:这里的28户三百多人全是被本村人杀害的。第三个翻转是,兄弟俩终于追到了当年点燃谷仓的凶手并把他打倒,而老家伙爬起来咆哮着告诉他们,正是兄弟俩的父亲在谷仓另一边放火;而且他还抓住一个他追求不得逞的姑娘,狠狠地在地上砸砸她的头,拧断了她的脖子。

图片来自网络:约泽克和墓碑

在象征的意义上,两兄弟仿佛变成死去的犹太人的重影;房子外墙被涂污,他们被诅咒为“犹太人”;家里的狗被大镰刀割了脑袋;麦地里无端起了熊熊大火。犹太人遭遇的邻人暴力几乎要在他们身上重演一遍。而得知父亲竟是元凶之一,他们陷入了道德困境。把那些已经挖掘出来的受害人遗骨怎么办?怎么面对村民和媒体?良知和亲情的对立怎么办?而继续保守秘密至死,又是多么沉重的负担!约瑟夫建议哥哥一走了之,哥哥不肯,争执中两人扭打起来,刀斧相向。

这是面对真相后的良心压力,它无法通过社会正义得到解决而走向了扭曲的自残。无奈中弗兰尼克踏上归程,又被村里的护士拦下车。他们一起来到一个旧的谷仓,推开门,出现血腥一幕:约瑟夫被绑在了谷仓的门上,如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模样。

周围还是那一群沉默、阴郁的村民,其中拒绝讲述真相的老人摘下了帽子,这也许象征着冷血的解冻吧。还有片中那位允许约瑟夫将墓碑移出教堂的老神父,也代表了人性的开明和良知的涌动。片尾,一群远道而来的犹太人的后代们在拉比的带领下念诵Kadish,这是在约瑟夫重新竖立起墓碑的田野里。弗兰尼克过来,点燃一盏蜡烛,沉默地放在其中一块墓碑上。犹太人的魂灵和他们的后代,和另一个时代的邻人的后代,在这片和平的气氛里重逢了。

有影评注意到,片子里其实没有出现任何战争场面,没有穿军服的人,也没有犹太人的资料影像。它是从惨案的影响/后果来回溯过去的。理论上,人们可以假设罪行从未发生,全村的目击者都可以守口如瓶。但是,正如片中人的一句话:时代变了。在无知中承继了先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的人,注定在此刻遭遇无知的报复,这是责任感和良心面临的挑战。

《沉默的共谋者》在波兰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帕西科斯基认为这就是影片的积极影响。在接受《以色列时报》采访时,他说:“超过30万人前往电影院看电影,超过10万人购买了DVD。这部电影一般都很受欢迎,它激发了对这个议题的集中思考和反省。”(https://www.timesofisrael.com/the-film-poles-dont-want-you-to-watch-debuts-in-the-us/)

右翼的民族主义者指斥它是反波兰宣传,恶俗操弄历史以谋取商业利益;也有的地方影院拒绝放映。扮演弟弟约瑟夫的演员甚至收到死亡威胁,他的形象在波兰周刊上被框在犹太星中以示嘲讽。还有批评认为,这部片子是自我指涉的,它并非关乎过去。它的艺术比拟有问题,即把今天正视历史的人遭受的敌意屈辱与犹太人在大屠杀中的苦难混为一谈了;而且片尾的烈士形象也延续了波兰作为受害者的神话。(见MORITZ PFEIFER在欧洲电影公报网上的影评《波兰人与大屠杀》https://eefb.org/perspectives/wladyslaw-pasikowskis-aftermath-poklosie-2012/

)。

但我认为,不能架空片子的叙事内容来引申其意义。毕竟,导演选择讲述邻人的后代的故事,这是进入历史阴影和社会心理创伤的独特角度。一方面他以故事片的创作自由再现了纪录片所不可能重构的人物和场景,另一方面他也呈现了弥合创伤的可能。这是格罗斯《邻人》的继续,也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正如制片人所说:“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修复他们的坟墓,他们的葬身之地散见于波兰各地的废墟。我们修复坟墓,在那里祈祷,请求他们原谅。”对于超过四十万的波兰观众来说,影片带来的情感冲击,正是重建当代社会历史记忆的起点。

附记:在波兰文化网站有Marta Jazowska写的介绍这部片子的文章;其中谈到,这个影片的创作得到专门研究大屠杀的专家学者帮助,包括波兰科学院波兰大屠杀研究中心副教授Barbara Engelking和历史顾问Krzysztof Persak等人。“当我第一次阅读剧本时,我对所有这些情况的准确性印象非常深刻,”Persak博士在公开讨论中说。“这些人物和情境都有他们的原型。”(https://culture.pl/en/work/aftermath-wladyslaw-pasikowski)由于题材的突破性和艺术成就,这部片子当年获格丁尼亚电影节的影评人奖(Critics Prize, Gdynia Film Festival),2013年在耶路撒冷电影节获亚德·瓦斯赫姆主席奖(Yad Vashem Chairman's Award),2013年获扬·卡斯基鹰奖(Jan Karski Eagle Award)。扮演弟弟约瑟夫的Maciej Stuhr在波兰得到最佳演员奖,Alan Starski获最佳制作设计奖。

(下接《十、进入燃烧的谷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