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o
Plato

don't be messed up. Always follow my heart.

我认识的第一个哈佛女孩

上周末office的同事组了个局去南丫岛玩,顺便拉上了她的roomate--一个来香港实习的哈佛女孩Rosie。她和我都是19级入学的,今年大三暑假申请到了HK science park的一个project,帮一家tech company做coding,主要是chip testing那方面。人家确实是很优秀,给我的总体感觉像是another Eileen Gu。她和谷爱凌的文化背景也很像。妈妈是地道北京人,爸爸是河南人,很早移民到了美国生下了她和姐姐(master进了yale读environmental science)。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但体型偏向美国人比较strong(亚洲人一般是skinny),我猜想和长期吃牛肉喝牛奶有关,毕竟美国的营养条件总体来讲好于中国。她和谷爱凌最像的地方是很talkative和articulate,看过谷爱凌采访的中国人一般都会很惊艳于她的口才,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她都能长篇大段讲上几个小时不用喝水然后逻辑也很流畅。这可能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extrovert和introvert,喜欢展示还是谦虚内秀,一个cultral difference。我自己由于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经历过内地生的高考战场,性格方面比较passive。在聊天过程中不习惯主动找话题总是做一个Listener,所以就很羡慕这个健谈的哈佛女孩,那么敢想敢说,勇于表达。

3小时的南丫岛hiking trails在愉快的聊天中度过了。了解到了哈佛女孩是怎么思考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对于我而言受益匪浅。虽然我在的University也是QS top50,但比起Harvard来讲还是距离很远。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谷爱凌这类型的华人女孩在美国并不少见,她们在国内可能成绩良好但绝对不是拔尖,到了美国就成为万众瞩目的星星,国内高材生也会自叹不如。人并没有变,只是教育模式不同了。或许美国的教育更偏向于全面发展,是人性化的教育,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中国由于人口太多和一些历史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不得不采取标准化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毕竟这是最低成本最易于推广而且最快能见成效的educational system。从Rosie口中我了解到哈佛的admission criteria,SAT考试只是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基础,就是考试分数过关了就意味着拿到进藤校的敲门砖。更重要的是essay(personal statement)能不能打动校方,文书这块很重要,不仅考验candidate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能让考官充分认识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要Include SWOT analysis of yourself,还需要写明自己为什么要申请哈佛、日后的学业甚至职业规划。还有个人CV也是一大亮点,其中最重要的要数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像Rosie参加过很多课外实践,比如中美政府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在美华人回国寻根问祖,费用中方全包。还有她很喜欢去唱诗班,在基督徒礼拜的时候唱赞美诗。the list goes on......面试当然也很重要,她在面对我们时总是侃侃而谈所以我能想象到她的interview performance一定是惊艳哈佛面试官。

这就是中美教育体制的区别,感觉国内的教育改革还是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希望未来中国也能培养出谷爱凌们,Rosie们,那么她们家长就不用选择让子女去美国求学了。

Rosie和我们交流的时候并没有摆什么架子,算是easy-going吧,也问了很多关于中国还有香港的事情。和她聊天不会冷场,不用担心出现dead air。但顺便提一下,我follow她的ig她并没有follow back,发了好几次微信好友申请她也一直没有通过,可能是我不够impressive吧,有点小伤心但是也不在意了,毕竟她目前也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或许是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那一瞬的光彩。而且现在的我只是一个poor university student,明年毕业后还会面临剧烈的就业竞争,不像哈佛的人未来是一片坦途。我只能告诉自己要更努力一点,Bill Gates说得好“在没有当上总裁之前不要想着别人尊重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