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一念
十方一念

+852,90後,失靈的感應者,或說是敏感體質吧。 紀錄一下親身體驗及個人想法。 建議:先看最底6篇以前總結的概念,再看其他單獨小故事。 IG: @ten.dimensions 看心情更新。

途中

年頭,去越南中南部旅遊,總的來說跑了個三角形:金蘭機場、大叻市、芽莊市。

第二天午間就由大叻去芽莊,需三小時跨越無訊號可言的山野。基於都累壞,在七人車的大家很快睡著了。

而坐著正中小童位的我,車座沒有頭枕,腿又難放,起程半小時後就放棄了入睡的意圖,轉頭看看沿途風景吧。

穿過鄰近國家公園範圍的山區,較難在香港看到滿是綠意開揚的群山。
(谷歌地圖那片綠比整個香港還要大)

午後山野中蒸起霧霞,天色開始轉向灰濛,遙看對岸鬱綠的山林亦漸漸閃現出底下的泥土,繞崖而行的我們,路上兩旁出現清理後的碎石堆也漸趨頻密。

去到分叉路,該走的路因山泥傾瀉已經封路,變得需要繞路越過去,脫離了我這個路痴離線前下載的地圖,內心已腦補出關於《客貨司機綁架外遊大學生於無人山區虐殺棄屍》的主題內容。

彷彿為了加強不安感,崖面出現的滑坡愈來愈大,平滑的橘紅及淺黃映入眼中,也像嗅到新鮮樹根剛翻開的土腥味般,一些段的路上有著淺裂縫,流淌著泥水,甚至有兩三米高的岩石就坐在路邊,而間中也有些木屋或路障護欄被沖散的殘骸,該已被泥石流埋在山底吧。

沿途不止出現一兩次,是每幾公里就有,而這些泥石流沖過的痕跡旁都有兩個人,貌似一男一女,上衣分別穿著紅色跟黃色,可能是來作路面清潔或安檢的?

路邊景色就是,山樹泥石,樹間中夾雜泥石,後來也夾雜人。

行程才剛一半,忽然想到:人?在山路?

那山路可不像香港行車的山,總會看到有人跑步、踩單車那種,而是深山之中,兩個城鎮車程需三小時,但人走的話要廿七小時,最近的小村落,該說是中途站,也要再行車大半小時後才到。

再經過下一處傾倒處,兩個人,身旁沒包包沒車沒工具,就這樣目無表情地面向車路站著。

總是兩個人,總是同樣的那兩個人,共出現了五次,出現在遭沖毁掉的護欄或木屋旁,每次他們都好像站得愈來愈近,最後那次是在後座車窗外,貼著車移動了數秒就消失了。

後來,穿過山野小村莊後,路上再也看不見他們,太陽已經下山,大山也將一切吞沒,只剩幾叢農民在燒稻草的火光。

到底他倆是山中精靈鬼怪,或是某處山難意外被埋沒的不知名者?來乘搭便車到人煙處,還是警告人們要保持著對山的警剔和敬畏?



後話(隨想)

覺得人會與土地產生連結,待的時間愈長,連結愈緊密。

有時遠行,可以遠離日常,擺脫厭倦的人事,心情好像頗放鬆,又有點興奮期待,但身體也很實誠,也許容易疲累、頭痛、身體不適,可能普遍稱為水土不服。旅途回歸後,回到家,會莫名地感到補全,心安。

會想,若以三魂七魄論調來說,是不是地魂有部份已經根札於生長的土地,尚未能與肉身同步到達遠方,需待歸位後就是否所謂的適應了?

延伸再想,可能華人傳統中的落葉歸根,對故土的依戀,也是連結在起作用。遊子總需要找到一個可回去的地方,才覺自己不是流浪。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