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一念
十方一念

+852,90後,失靈的感應者,或說是敏感體質吧。 紀錄一下親身體驗及個人想法。 建議:先看最底6篇以前總結的概念,再看其他單獨小故事。 IG: @ten.dimensions 看心情更新。

行。

分作言行,主要是想說一下為什麼會產生聯結。


言,言語是有魔力的,有點像言靈的概念。

想想在我們的感官裡,可以向外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的,就是我們的聲音及話語。可說語言就是精神念力的一種外在體現。


由icon,index,symbol如此發展出言語後,(套用落中文字就是象形/指標/符號),為一切「存在」和「作為」都賦予名字後,正是人類成了萬物之靈的特別之處。

(自己可以去看一下語言學及神話學書籍)


名字可以規範/限制了我們對物體的想像,反來說,想像更集中,更具現。


可以說,言語已是種啟發大家共同聯想的咒語,在腦海中浮現類同的想像,或將虛無的概念捕捉到,賦予了聲色。


對話溝通,是最普遍可以聯結對方精神的方法。

就像一來聲音的共震,聯絡人與環境;二來,言語表達的涵義,使對話雙方有精神的共鳴,當願意對話時,精神就開始連線。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裡,大家可以套用到靈異事態裡吧。

如都市傳說中,半夜在街上,聽到聲叫你名,也不要回頭應出聲,或不可大嗌親友名字等。

背後的原因,就是人都對名字很敏感,本能就會很容易回應一句,因而靈體就可以簡單地,針對性與你作出聯結,開始依附著回應者,因為精神上已因話語作聯結。


而以基本上很多招靈的,亦是以話語為主。

如筆/銀/碟仙、通靈版等,就是以話語溝通精神,聯給了,憑依在招靈者身上,才可影響物質界。


簡單來說,對話就有聯結,容易跟著你或找到你,所以我不喜歡跟靈體對話。

(題外:正如不是人人看到鬼,也不是鬼鬼看到人。)



行,儀式性行為。


什麼是儀式性行為?

該怎麼解釋呢...... 接近日常的,大家有沒有一些小習慣小怪僻,不做不快?

踏進房門要用左腳、考mc時用的鉛芯筆是按4次就、某些場合一定穿那雙襪就會好運等等。


這種強迫性的行為,一來可能是有強迫症(不是重點),二來有令你更易進入「狀態」。


又以筆仙為列,故然言語用作溝通精神,而儀式性行為則是令腦波頻率去到某一個頻道。

即是,普通在白紙寫一些字不會有什麼感覺,

但你與朋友挑了日子,要某個聽聞較猛的課室,準備了一張白紙,用了專門新買的鉛筆,親自用刀刨尖,細心地寫了指定的文字,再一起祈求某種指引。


其實,在準備的過程,已經是儀式性行為,精神狀態就一直不斷浮動,直至某時某刻一種平穩的高昂接通了另一類事物。


而儀式性行為,可以很簡單,主要就是令你精神可以進入狀態,例如禪修靈修冥想的呼吸/念梵文的Om,又如碌柚葉洗澡,就是大家為行為賦予意義。


所以有時有些意外,如大學生玩迎新營,就是大家密封式地對住同一群人,基於不安全感,為融入群體,理性比較薄弱,精神都會變得亢奮。

(題外話,層壓式營銷一開始的洗腦就是長時間密閉式迎新營)

到玩夜行/探偵遊戲,但賦予了一些鬼怪傳說或儀式,雖然只是創作出來,但若同時多人去代入那個故事/儀式,那種氛圍會傳染開去,會形成吸引同頻率其他異物的磁場。


人的精神為言語及行為去賦予一些概念,而言語及行為亦會影響我們的精神。


感覺人本原理很適用來解釋靈界。



續。《想》《行》


心相為想,如不淨觀的概念。

想像形象幫助鍛煉精神及意志,精神及意志也幫忙想像形象,是種reinforcement 。


而如果運用兩篇去幫助自己?


就是自己建構一個形象,並賦予概念。

(對,我很愛用概念一詞)


最簡單就是一道「光」從身體內發出包圍自己。

而這「光罩」(形象)

「可以」「保護/隔絕」「一切」「非我」的「污染物」(概念)

可以再想象代表污染的黑影/絲線於光中被燒毀。


由簡單事物開始,再觀想愈來愈細緻的事物。

就是愈具現,愈相信,愈有力量。


而覺得不夠意念,可以設定一些儀式性行為去幫助自己進入堅信自己的狀態。

而相信「可以」是最重要的。

意志就是信念。


有忠誠信仰的人比較方便。

就是念經也有幫助,在「念」的同時也要指憶念(意義)及觀想(形象)。

因為信仰就是其中一個提供了形象,幫你凝聚意志的方法而且有種眾人都說真,那麼就是有,可以借念。

(平日的共同信仰念頭也會漂至/形成某一個人/物/地方,一種回饋或是借貸)

所以相對容易或有力量。


一些請神儀式某程度上原理就是這樣。


不過覺得有借就有還,將來不知到要怎樣還,所以建議自己還是平日開始鍛煉觀想一些形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