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Tang
Charles Tang

未来可期!

01 目标感

我一直都有目标,但是渐渐地它被冲淡了。

转眼就到了大三,时间真的过的很快,如果我不继续读研的话,可能马上就去企业工作了。两年以来,我做了很多实验,发誓要把自己从以前的框架中脱离出来,结果失败了很多,主线任务学习没搞好,还多了一身的坏毛病。

记得刚刚进校军训的时候,我望着长大汽车试验场的牌子,每次经过清华大学的牌子的时候,我都会默默地跟自己说“我要考清华!”一方面是由于我高考的巨大失利,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刚开始对长安大学的失望。过了两年了,可能我当时的目标理想早已背这尘世所冲淡了,我的理想目标,可能在我面前也渐行渐远。

再后来,我想要去留学,抱着很大的精神,报了雅思班,选了10门选修课去刷绩点,结果雅思上到一半我就躺在床上不去了,绩点也越来越低,而且那一笔昂贵的学费我也未必能支付得起。

回想以前斗志昂扬的时候,每次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结果打败我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自己本身,现在我坐在这里,深有体会。

我的人生成功过一次吗?有!我考上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甚至没有强烈的目标感,只是觉得好玩,有意思,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结果就考上了。

或许,我并没有那么厉害,也没有那么笨,我缺少的,可能是一个持久的动力吧!过了很多年,我才突然发现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渴望程度要远远大于聪明程度”。我如果渴望这件事情的话,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去做。这就让我想到了我当初报名哈模时候的渴望,渴望一件事情,的确能激发出我巨大的动力,可是,为什么渐渐地渴望淡化了呢?又或者时目标(感)淡化了呢?我觉得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我害怕一种失败,就是我努力而不得失败,那我还不如去躺平好啦!二是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失败,结果给了我不好的反馈,接着就一步步地迷失目标迷失自我。

问题都出现在了失败上面。失败其实不可怕,主要是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与失败,还一股脑儿朝着失败前进,为此,我觉得我应该需要想出一个方法来克服此种问题:

写在之前:我觉得之后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参考该模型,该模型也可以一步步地矫正成功!

1.重复-失败-模型

首先,按照与泽的方法,找到一个完成该种任务的绝胜球,然后严格坚持21天,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该绝胜球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失败的话,总结教训更换绝胜球,接着重复21天,一直重复此种操作:“绝胜球——21天——失败——总结教训——更换绝胜球”,直至成功!

2.绝胜球

绝胜球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方法或自己的思考,然后严格遵守。

3.检测机构

之前我一直忽略了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如何定义成功,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比如我想要完成70个单词的背诵,并且我也找到了绝胜球(非常有效!),这时我的欲望被激发了,我想要背500个!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无法长期坚持下来的。所以一开始就定好了目标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不是越多越好!完成目标即可。)然后根据目标标准进行检测该方法是否成功or失败。然后根据与泽的理论,达到目标截然很好,但是最终达不到该标准目标也不要灰心丧气,只要能使得你保持八分饱,这个绝胜球就切实可效。

4.正反馈机制

好了,现在就不要在乎你最终的远大目标是什么,是同济还是清华,如果你的目标离你太远,虽然你会渴望一阵子,但是离你太远,星光黯淡,一个小小地失败就会遮住你的这片星空,我想要不就无尽地尝试吧,就如同滚雪球,慢慢地积累绝胜球,不要在乎失败,或失败了多少次,滚雪球就完事了!慢慢地积累绝胜球,就这样越积越多,最后形成强大的正反馈机制,很容易就可以到达那个层次/地步,这个时候你再看向天空,星光璀璨,目标离你不远了!这个时候它带来给你的渴望最终帮助你在最后的冲刺环节完成加速,而不是跑到最后没有了力气。


这是开学第二天的一些感受吧,我就也把我的总结日记作为一个这样的学习类型:总结失败教训写成文章——完成21篇——标准:我有没有规避过往的错误(8分饱原则)。

以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