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aru
Tamaru

要做法治之光

电影《斯大林之死》与独裁者的未来

斯大林之死

电影简介

斯大林之死》(英語:The Death of Stalin)是2017年英-法-比利时三国出品的一部黑色幽默片,根据法国同名漫画改编,上映以后即获得大量好评,也拿到比利时电影奖的「最佳国外片」提名。此片在中国网络上也受到了很多关注,不过相关帖子基本消失,豆瓣电影也并没有相关评分页面。

作为一部「严重辱苏」的资本主义电影,就跟西方大受好评的HBO美剧《切尔诺贝利》一样,《斯大林之死》成为了「西方不动声色黑苏共的政治文化入侵作品」、「西方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宣传」,因为它丝毫不提苏联人民抗击纳粹的团结、用全世界最大的不可耕种的冻土养活了1.4亿人民的伟大成就、也没有强调苏联人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之后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宣称:「这部电影严重伤害了俄罗斯人民的感情,我们1.4亿人民强烈抗议且坚决反对这部电影的上映」。所以由于嘲讽和取笑了苏共及苏共领导人,此片在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禁映。(当然,中国大陆也是禁映的)

不过,「电影非禁不能看也」。想必俄罗斯人民也在普京的淫威之下习得了「科学上网」的经验,这部电影也足以进入千千万万俄罗斯人民的电脑硬盘当中。


黑色幽默和极权恐怖

电影一开场便用莫斯科电台的危机奠定了电影黑色幽默的基调:斯大林想要现场演奏会的录音,但是他是在直播结束之后才提出要求,电台工作人员只好召集演奏会刚刚结束还没离开的乐团和观众,向他们说明了斯大林的要求,于是乐团留下来重新表演一遍以便录音。

结果乐团钢琴师不愿意服从重新表演的指令,因为她的哥哥父亲都死在了斯大林发起的大清洗运动中。而如果换人弹钢琴,指挥家说「就连斯大林也听得出来区别」。所以换人是不可以的,而指挥家也因为自己的出言不慎而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于是电台只得重新找一个指挥家。新指挥家在深夜敲门声响起的时候还惊恐以为是秘密警察找上门来(当晚秘密警察在四处抓人)。虽然这是虚惊一场。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在那时几乎任何人都处在半夜被找上门的恐惧当中。

斯大林的恐怖统治可见一斑。

左侧:电影中的斯大林;右侧:真实的斯大林

也许有的人在质疑这些情况是否过于夸张,不过我至今仍然记得小学老师讲过的一个文革时期的轶事:那时候的学生如果不会解题,可以直接在答题处写上:「毛主席万岁!」如此就没有老师敢画叉了,只敢画勾。

斯大林之死 or 贝利亚之死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内容是斯大林驾崩前后,不如说是「内务部部长贝利亚之死」或者是「赫鲁晓夫上位记-前奏」又或者是「苏共夺权那些事儿」。

斯大林在位时,苏联威震世界的特务机构克格勃还未诞生。但是任何一个独裁政权都不会缺秘密打手,在东德,这就是史塔西;在纳粹德国,这就是盖世太保;在中国大陆,也许是国保局;而在当时的苏联,这个机构叫做内务人民委员部。而贝利亚就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长,也就是苏联大清洗的主要执行机关。在电影里,贝利亚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斯大林每天制定的名单抓捕拷问任何人。

左侧:电影中的贝利亚;右侧:真实的贝利亚

在电影中,斯大林死后,贝利亚想要称帝的野心显露,为获取民心关闭古拉格劳动营,释放大量囚犯,并且用内务部警察替换了莫斯科驻军,关闭了全国开往莫斯科的火车。而赫鲁晓夫利用这一点,下令开放火车,全国群众涌入莫斯科只为瞻仰「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杀人事业中」的斯大林的遗容。结果内务部警察面对人群开枪打死1500人,苏共领导人一齐要求贝利亚负责,并最后联合苏联陆军元帅朱可夫发动政变,杀死贝利亚。

现实情况则是,贝利亚释放了逾一百万的囚犯,却不愿意放过「政治犯」。一方面争取民心,另一面这一次大赦引起了犯罪率升高的社会问题。而在苏共对内政策上,贝利亚违背了斯大林的政策,支持少数民族自治独立,并给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高度自治权。恰逢东德暴乱,这证明了贝利亚政策的失败,贝利亚又和美国关系密切,赫鲁晓夫以此为由联合其他人发动政变。

左侧:电影中的赫鲁晓夫;右侧:真实的赫鲁晓夫

总之不管是哪种结局,电影中的表现依然讽刺性十足。当贝利亚被政变士兵控制,还在叫嚣自己有法律的权利,结果没有任何用处,最后只得苦苦哀求。然而士兵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当赫鲁晓夫宣布了贝利亚的种种罪行之后,以叛国罪当场判刑,贝利亚被士兵一枪毕命,随后焚尸当场。想必贝利亚在面对被他抓走的每一个人当中,都听过他们要求法律,要求公正的审判,然而他当然不会理会这些——他以为自己是强者就可以不受规则的束缚,可当他变成弱者的时候规则就成了他唯一能仰赖的东西,然而这并没有用。一代秘密警察头子最后死在了自己拥护的非法体制之下,不可谓不讽刺。

贝利亚被处死后焚尸

斯大林死后2年,贝利亚死后1年,1955年,赫鲁晓夫最后成功称帝,问鼎苏共总书记。而在1964年,又被勃列日涅夫挤下台,最终寂寥离世。


独裁者都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斯大林之死讲述主要是,斯大林死后的故事呢?或者说,斯大林、贝利亚、赫鲁晓夫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其实这并没有。他们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已,斯大林为了保住权力,杀死数百万人;贝利亚为了保住权力,同样祸害很多人;赫鲁晓夫为了保住权力,也是刽子手。

有趣的是,斯大林因病晕倒,门外的岗哨听到声响却不敢走进房间察看,结果浪费了一晚的抢救时间。而即便第二天被众人发现,这帮苏共集体领导人先做的依然不是找医生,而是演戏、暗自庆幸、拿房间内机密文件。实际上几个人的经历只揭露了一个事实:独裁者总是不得好死的。而即便是贵为天子的中国皇帝,也常常以孤家寡人形容自己。

虽然我并不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但是在「一步走错便身败名裂,甚至死有余辜」的政治斗争中,那些独裁者受到的煎熬也绝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权力本身就是毒品,而独裁者的权力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猛烈的毒品。这些独裁者只是瘾君子而已。


斯大林之死在中国被禁

有趣的是,《斯大林之死》明明讲的是苏联历史,却不得在中国的豆瓣上出现。更有趣的是,前几日在微信上流传的一篇「10W+」文章全文并没有一个字,却依然被封禁。

没有一个字的10W+爆款微信文章

崔永元在美国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一个细节:

我记得在2000年初左右,说所有的稿件中不许出现纳税人这三个字。那我说有没有纳税人呢?他说那当然有了。那为什么不能出现呢?他说如果老出现,这些纳税人就会意识到自己是纳税人。
从前年开始吧,这个又不让说公民这两个字,说我们没有公民,我们都是人民,可是我们宪法上写的我们是公民。
……
公民有什么可怕的,公民其实也是纳税人。你换个说法,再好听,他也要纳税。可能公民有一点让人觉得不舒服,就是他爱说话,爱说真话,他觉得自己有权益,有责任,有义务。

除开含沙射影的东西,为什么官方要封禁这些东西呢?因为话语权而已。中国的官方不允许人民有自己的话语权,也不允许任何可以代表话语权的东西存在。斯大林之死是关于历史(不管是中共历史,还是苏共历史)的解读话语权;纳税人和公民是关于责任与权利的话语权;而空白的文章则又是关于社会舆论的话语权。显然,空白的文章被人人传颂,如同那个苏联老笑话一般,这代表了每个人都能从里面看到来自社会的压抑。

有个人在红场散发传单,但被克格勃逮住。克格勃没收了所有传单却发现那些传单不过是白纸一张。克格勃想了想,决定把发传单的人抓捕: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参考文献

[1] The Death of Stalin[Z/OL](2020–08–11)[2020–08–11].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The_Death_of_Stalin&oldid=972256353.

[2] NKVD[Z/OL](2020–07–16)[2020–08–11].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NKVD&oldid=967950607.

[3] Nikita Khrushchev[Z/OL](2020–08–09)[2020–08–11].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Nikita_Khrushchev&oldid=971948378.

[4] Magritte Awards[Z/OL](2020–04–08)[2020–08–11].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Magritte_Awards&oldid=949787353.

[5] Lavrentiy Beria[Z/OL](2020–08–01)[2020–08–11].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Lavrentiy_Beria&oldid=970585689.

[6] Joseph Stalin[Z/OL](2020–08–07)[2020–08–11].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Joseph_Stalin&oldid=971656561.

[7] ■■■■ ■■■■■■■■■[EB/OL](2020–08–06)[2020–08–11]. https://mp.weixin.qq.com/s/R3ki0xLIGyEACqPonimqnA. 存档链接:https://archive.md/https://mp.weixin.qq.com/s/R3ki0xLIGyEACqPonimqnA

图片引用

[1] Win a double pass to 《The Death of Stalin》 |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lumni[EB/OL]([日期不详])[2020–08–11]. https://www.alumni.unimelb.edu.au/win-double-pass-death-stalin.

[2] STEIN E. What’s Fact and What’s Fiction in The Death of Stalin[EB/OL](2018–03–09)[2020–08–11].

https://slate.com/culture/2018/03/whats-fact-and-whats-fiction-in-the-death-of-stalin.html.

[3] The Death of Stalin | Movies | DanvilleSanRamon.com |[EB/OL]([日期不详])[2020–08–11]. https://www.danvillesanramon.com/movies/reviews/The-Death-of-Stalin?review_id=3236.

[4] Tony Lin 在 Twitter: 《A WeChat article titled “■■■■ ■■■■■■■■■“ just became viral on Chinese internet, with over 100k views from a new account within 3 days. The whole article is redacted. Ppl are reposting it as a comment on the narrowing space of speech. Only if Orwell gets to see this. https://t.co/Ovh59IA2TU》 / Twitter[EB/OL]([日期不详])[2020–08–11]. https://twitter.com/tony_zy/status/1291339934318694400.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