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如夢
知世如夢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乃人心之花是也。

雲海的故鄉,「太平雲梯」小旅行(景觀、社區篇)

郭芳谷攝影提供(摘自自由時報)

第一天傍晚五點半左右,我們在嘉義市區用完餐後,趨車上山。

前次來太平雲梯,是遊覽車跟團,來去匆匆,大抵屬到此一遊的大眾旅遊,難收深度旅遊之效,此次前來是要體驗山居生活,享受山中無歲月的寧靜生活,為日後的LONG STAY做熱身。

「太平36彎」

太平社區位於海拔 1,060公尺之山地,小盆地所處山脈是阿里山山脈最靠近嘉南平原的一座山脈。由梅山鄉市區海拔80公尺,經由162甲縣道(一般叫做「梅太公路」),行車約30 分鐘,至12公里處,就可到達太平。由於山底到山頂地勢起伏大,道路開鑿以180度迴旋向上,狀似髮夾又稱「髮夾彎」一路蜿蜒而上,是著名的「太平36彎」公路,形成太平 36 彎之景,由上而下可俯瞰地形起伏之勢,沿途可眺望嘉南平原美景。

「太平36彎」有趣之處在於,每到一个彎,就有一塊顯目立牌,標明該彎的海拔高度,例如:第 1 彎海拔是 362 公尺、第 2 彎是368 公尺、第3彎是 393 公尺、第 31 彎是 900 公尺……,到了第 36彎就是海拔1,000公尺,太平雲梯就在前頭。地方觀光部門經常以它來行銷,自行車選手常以它來訓練體能及膽識,也是舉辦「嘉義梅山太平雲梯馬拉松」賽事的路線。

黃一盛攝影提供(摘自自由時報)

由於我們首次自行開車上山,又是夜間行車,公路無路燈,有些擔心,在不斷切換遠燈、近燈間行進,一路眾人少言語,不斷數著立牌數,踽踽前行,每過一個彎,好似賺到什麼似的,時不時會有一陣歡呼聲,幸好上、下山車輛不多,無什麼大驚險就抵達目的地。

太平第36彎、望風台及明聖宮可觀賞雲海景觀。於明聖宮之廟前廣場前即為雲霧聚集之處,遊客可近距離觀賞到雲海奇景,如夢如幻,宛如仙境。我們造訪之日都是風和日麗,緣慳一面。

再說太平村

太平村位於梅山鄉的地理中心,為台灣早期山區開發史的先驅,全村面積為 4.16平方公里,2020年2月公民數為491人,常住人口約在3、400人間,可謂迷你的小村落。社區僅有一家7-11超商,營業時間為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一點。

太平村地勢屬小盆地,相對平坦,300多年前的先民取名「大坪」(台語tuā-pênn平坦的意思)名為大坪莊;有一說,因台語的發音與「大病」tuā-pēnn」相近,讓人忌諱,後來才改名為太平。

       梅山鄉因海拔落差大,因此氣溫方面落差極大,平地部分氣溫夏熱冬暖,山地部分則是夏涼冬冷。太平村更是,每日溫差可達10度,年均溫 10~15 度,日夜溫差大終年雨霧充足所,特殊的自然條件,形成獨特的產業。孟宗竹、桂竹、椴木香菇、蝴蝶蘭、高山茶、高山咖啡、高冷蔬菜等,品質在全台都名列前茅。

早年的太平村,盛產孟宗竹(當建材或鷹架之用)、杉木是優良的建築材料,經濟過得還不錯。

民宿先行者

民宿女主人,第二天陪我們四處走走,早上下午步道之旅、中午逛逛太平老街、晚上參觀蘭花園,下文起就稱她為「嚮導」。

1980年代,嚮導剛嫁到太平村不久,就從事民宿的經營四年,直到孩子需就學才搬下山去,可謂民宿的先行者。此番重作馮婦可謂駕輕就熟,老屋重新裝修,花費好幾百萬元,嚮導找台北做裝潢親戚裝修,家具是親自去新北市附近家具工廠選購,大門前大樹四周座椅,是當地撿拾而來的漂流木改裝,她先生是以建築泥作為業幫不少忙,床單、被單清洗不假他人之手,這些都有助於樽節裝修費用,不見得是花不起,而是節儉習性一旦養成,內化後就自然流露。

嚮導說,要回本是不可能的,藉由民宿經營,結識更多朋友,讓退休生活增添樂趣,早年謀生技藝,成為晚年消遣工具,生活中的烙印,對人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

第二天早餐後,嚮導開始帶領步道之旅,先是全長 785 公尺,落差約 80 公尺雲之南步道,連接太平雲梯出口,步道約300階往龜山山頂,抵達「龜山前峰」的觀景台,嘉南平原一覽無遺。她說空氣污染雲層大約堆積在800公尺的高空,形成一道像城牆一樣的堆積,要下雨過天清,才能有良好的視野。


空屋堆積在800公尺高空

我們當日所走的步道,沿途也大都以茶園、竹林居多,差別是在地人或熟客才能知悉的私密景點、步道,一般遊客難以享受,嚮導當然不會放過。像是大籠頂「蚊香茶園」,很特殊的地貌造型,大部分光觀客都沒見過才是。

j大籠頂「蚊香茶園」

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是要由當地人來說,較為貼切。嚮導就是我們沿途最佳諮詢顧問。從她的口中,我們更深入瞭解位在海拔千餘公尺的之山城,它的點點滴滴。

走過嚮導家的竹林地,她說孟宗竹林是需要管理的,像她們家採粗放,任由竹林自然發展,造成竹林過密、傾倒竹林任由橫躺,雜草叢生,這樣竹子是長不好的,不說美觀,也賣不了好價錢。她說溪頭實驗林的孟宗竹就是非常有管理,所以名遐全台。

蘭花催花生產中心

嚮導自己也是養蘭花致富。她說由於太平社區日夜溫差可達攝氏10度,因低溫條件適宜,相對濕度佳,適合蝴蝶蘭的催花,當地有不少蘭花種植戶在此成立催花生產中心,供應南部蘭花大盤商,也做蘭花切花外銷。

蘭花開花前期4~5個月,在高溫差下,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開始形成花芽,持續1到1個半月,會由葉腋抽出花梗,形成完整花芽;至於花梗伸長和花蕾發育期的溫度處理也是相同,這種低溫度環境中,可使花梗粗壯,花苞發育快而肥大,花色好。

有關茶的花絮

嚮導有關茶的分享,也滿有趣的,讓人增長見聞。她說28仔是金萱的茶樹名稱,茶樹形狀比較漂亮,烏龍茶就比較醜;茶園的大水桶就是引水源儲水,澆灌茶樹,不可靠天吃飯;採茶工人一大早就出門工作,大概中午就收工,工資以採收茶葉秤重計,她們手指綁有刀片,便於採收茶葉;其他縣市產茶區茶農,會來太平買茶半成品,再烘焙製做,因為他們的技術更好,可以賣更好的價錢。

太平雲梯興建始末

一位出身太平村當地的退役中校教官嚴清雅,退休後想告老還鄉,奉獻鄉里,於是投入村長選舉,並順利當選。從2006年開始奔走興建太平雲梯。

2012年5月「太平社區農村再生計畫」其中有一項為雲梯觀景區,就是利用太平社區得天獨厚,最引以為傲的「太平36 彎」,在其頂點的望風台興建雲梯,無論晴空萬里,或雲霧繚繞、或夜景,均能欣賞天成美景,為社區帶動光觀風潮。

「太平社區農村再生計畫」獲農委會核定通過,後從土地取得、環評到興建完成及後續營運,都可以看到嚴清雅的身影。

2017年9正式營運啟用,營運兩年吸引超過百萬遊客,可謂是極為成功的社區總體營造典範。為因應太平雲梯營運及管理,嚴清雅號還召村民組成「太平社區產業合作社」社員,2018年11正式接管太平雲梯。

雲梯經營盈餘回饋社區

合作社營運盈餘以公積金20%、公益金50%、理監事及職員酬勞金10%、社員交易分配金20%,2018年營運盈餘有470多萬元。其中,公益金回饋到社區居民,包含育兒、就業、老人福利等,以吸引人口回流,創造更多商機。

小小山城居民不過3、400百人,其政治領導人,如何延續自己的政治生涯,從找到利益、控制利益,到分配利益,太平雲梯是很好觀察的個案。領導人個人的利益與行動,永遠是驅動一切政治行為的力量;無論政治人物提出再多的國家價值、社會利益、理念與願景,其背後的意圖都是要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太平雲梯的例子,是台灣政治的一個縮影,有志於台灣政治運作觀察者,不容錯過。

先進的山城

嚮導說,太平社區是嘉義縣第一個垃圾不落地的社區,有簡易自來水,更讓人十分驚奇;街道正在施工的挖管工程,為的是衛生下水道接管工程,因為社區位在水源區上游,為不污染下游水源。這些都顛覆我們對山城的落後、髒亂偏執印象。太平山城為我們上一課。

簡易自來水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