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米
苔米

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心理学博士生。找个地方记录日子。

一切的起点

日记:2020年12月29日 天气:晴

前两天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她的日记本。我随口一问,“你每天都在写日记吗?”她回答道,“是啊,如果不写的话,感觉时间就这样溜走了,不知道自己每天做了些什么。”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就沉默地回味着她的话,没再说什么。

“你呢”,她问我,“你不写日记吗?”

“我一般都是写电子日程表呀”,我答到,“就是前一天会把第二天做什么都规划好。然后会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来调整、记录。所以我都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

可细想下来,只使用日程表不免还是有些可惜。自由发挥的空间少了,在思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交替间,日子也变成了流水账:9-10点之间起床洗漱出门去学校,10-11点之间开始工作,11-12点之间见导师,1点吃午饭,6点开始做饭吃饭......做了什么是记录下来了,想了什么却没有痕迹。

我好像是一个比较有保留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我喜欢写写东西,可是总觉得自己应该在有东西可写的时候才写东西。所以小学时候的周记很是让我头疼。每周都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还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一日日的日子缓缓前进,或者说是一圈圈的循环着,每周都写下来难道不是无谓的重复吗?

的确,日子是循环的往复的,可是思考不是的。太阳每日都会升起,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日历在天光的时候就应该被撕去一页纸。

但,人的思考不是。

本来注册了Matters是想写写自己的短篇小说的。可写小说这种事情太可遇不可求了:心情不好——不写了,看Youtube更好些;工作太忙——不写了,早睡早起才能搞学术;没有灵感——算了,作品的质量需要保证 ......不然就是打算写写杂文感受这类的。以往其实写了不少,可是这类文章一般都是在心情很“糟”的时候才有想写的冲动,例如家庭矛盾啊、愤世嫉俗啊、同伴压力啊。这样看来,春夏秋冬好像都不适合写作了。

所以我把最开始的初衷放到了一边。动了记录一下平常日子的心思。

因为我写的是日记,所以在脑海里没有预想的读者。还记得小时候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妈给我带回来了一本书。说是什么学校邀请了一个妈妈,她把自己女儿写的日记给编成了一本书出版了。那是我读过的最难读下去的一本书了:小孩子的文笔本来就不大好,当然这也不怨她;可是也没有什么内容,无非就是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这样的体裁,对读者来说一无互动性,二无检索性,三无趣味性(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同龄的孩子的日常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名人或者特殊时期的日记就不一样了)。

所以啊,我不觉得我写的日记会有什么人看。想到这一点,有点失落,却也让我觉得异常轻松。生活在有了社交网络之后好像就不完全属于我了:跑步的时候想的是,等下截屏一个6km发个朋友圈吧;写小说的时我想的是,写出来发到公众号上大家会喜欢吗?画画的时候用错了颜料——没关系,等一下用黑白滤镜就好了。偶尔的确会因为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或是为了炫耀,而在无法坚持下来的时候走到终点。如果我只跑了3km,哪好意思发朋友圈啊?画到一半给谁看呢,不如坚持画完吧。

可更多的时候,是负担,是累赘,是违心。不想跑了也许我就不该停下了,不想画了也许就该去洗洗画笔,而写作的时候我最该取悦的人就只该是我自己。

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我去掉了真实的身份,抛下了以往看我写作的家人、朋友、订阅者(虽然也没几个)。我不再去想最开始的目标,不再为了写出点“好”东西而写作。我只是想写点什么,记录点什么。而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