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Cabin
FoxCabin

網站:https://www.fox-cabin.com FB: 狐狸小屋 Fox Cabin IG:@foxcabin 自認識到Isaiah Berlin在《刺蝟與狐狸》裡對兩大類學習、思考、甚至做人的比喻,一直希望當隻狐狸。讀《小王子》,讓我感受最深的,也是狐狸。 現實當不了,只能以狐狸小屋為名,寫下雜亂的人生,雜亂的學途。

〈悼金庸先生〉

現在想起來,小時候很多有趣而美好的回憶,都因為沉迷金庸先生的小說而起,至今對是非善惡的執著與不執著,他的小說也有份啟發我的。

小學三年級首次接觸他的小說,是《笑傲江湖》,沒人推薦,沒影視作品激發好奇心,就只是因為已看完學校圖書館最近入口的書架上那些名人傳記,便向下一個書架進發。碰巧就是金庸的小說。隨後我的小學生涯,幾乎沒有看過其他書架的書。最初看的時候,其實有很多不懂,但仍然沉迷在他建構出來的江湖、武俠世界;被他筆下一個個主角、配角所吸引。

初初依舊是小息、午膳時間用來看書,很快便按奈不住變成上堂在櫃桶看。中文老師與我相熟,加上當時我同時迷上金庸和二月河,詞庫以幾何級數增長,他更是放任。數學老師也與我關係好,隻眼開隻眼閉,我因此換來大量閱讀時間,讀完《神鵰俠侶》和《鹿鼎記》。有一次上普通話堂,老師敲我檯面,要我把櫃桶的東西拿出來,小時候不懂事,心裡埋怨她不像其他老師般與我有默契,隨手拿了張通告曚混。後來細想,誰會相信通告如此吸引要在堂上偷看?可能不懂默契的是我。

接著變本加厲,走路看金庸,落樓梯看金庸,過馬路看金庸。食飯看金庸,食完飯看金庸,捱夜看金庸,《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一本接一本。有時看過的,會重看又重看。書蟲成了我的花名。母親看不過眼,沒收學校圖書證,我便在圖書館央求同學代借,可能是我對陌生人最主動的日子。

後來中文老師寄語,若金庸的小說開啟了我的中文思路,我還需嘗試接觸其他文學作品;加上已看完大部分感興趣的作品,追看金庸小說的日子終於告一段落。只是有一次,應該是中文堂,要對比文本和影視作品,看到節錄的一段的《射鵰》,我又忍不住重看。單計《射鵰》當時已累計看了16次。我還為了方便,將小說放進手機,當時不是智能電話,難為我在那小小的長方格都看得津津有味,後來因網上版錯別字太多,又轉回看紙本了。

大學時期,為了應付我根本不知要讀的GD course,臨急reg了一科叫俠義精神。堂上教中國文學上有關俠的作品,又怎會少得了金庸的作品?導師說得很清楚,他在眾多金庸的作品之中,最不喜歡的就是《射鵰英雄傳》,但我的論文功課還是選了它來寫,因為我覺得儘管它後來受到很多批評,但眾多作品之中,以最多種形式呈現「俠」的,就是它。因緣際會,我竟然有機會就著金庸的作品寫論文,比本科的論文還要寫得快樂。而借上堂和寫論文之名,期間又重看了幾次,特別是《射鵰》已達22次……

不過,長大後再反思金庸的小說,會多了批判的目光。看金庸,也會看查良鏞;而曾經只鼓足勁吸收,變成會細想小說背後一直渲染的家國情懷、忠君愛國、道之所存、是非善惡;會留意角色的身份認同,隱含的世界觀、價值觀。

但金庸的小說的確對我的成長很重要(我近千度近視的原因),是我的童年,是我的精神食糧,是打開閱讀世界的鎖匙,說不定還是我喜歡讀歷史的原因之一。可幸,當年那種沉醉在小說世界的忘我、脫離仍時有發生,但始終仍未再遇到讓我如此狼吞虎嚥、瘋狂閱讀的系列。始終,我過馬路已會睇路,也沒櫃桶讓我偷看書了。

我是在開會期間,聽到同事驚呼一聲「金庸走了!」得知消息的。不知是我總覺生死命定,還是覺得他的小說不朽,不太愕然。悼金庸先生,就重看他的小說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