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
PL

价值相同的人 终有机会相遇 -- 在坡岛看《我们也许相遇》

6月15号晚上的坡岛,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 是要去听黄贯中叶世荣的演唱会,还是去独立书店城市书店看小众纪录片《我们也许相遇》。


最后决定,还是去看纪录片吧。演唱会以后还有机会,小众纪录片错过一次可能以后就没什么机会看了。况且还有和导演主创交流的机会。


果然不虚此行。


片子讲香港和马来西亚的社运,但却选择了一个很温情的角度,从社运活跃分子的伴侣家庭的角度切入。里面的四个主角和他们的伴侣,有种苦命鸳鸯的感觉。社运的生活虽然动荡甚至危险,但伴侣之间的支持与理解,却让人羡慕而敬仰。


想想我自己的经历。以前我也曾经是在社交网络上很活跃地发声的人,可后来却慢慢自觉噤声。其实我大部分时间身在墙外,不需要真正担心人身的安全。渐渐噤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无法承受家人的担心。一个是无法接受发声之后没有反馈没有相应,大家都是无动于衷。六四二十年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尚会互相交流。到了三十周年的时候,不管是墙外还是墙内的社交网络上,都是一片沉寂。


但看到这个片子,看片子里面的人的努力,看到还有人跟我一起看自己的片子,心里会有一种深深的欣慰。原来还是有人care的。


看片的时候,后面一排的女生不停地咳嗽。回头一看,咦,这不是片子里的邹幸彤大状吗?回想一个礼拜前在网上看维园六四纪念晚会的直播的时候,看到台上一堆老面孔里一个年轻的面孔,还在google这个女生是谁。没想到却在这里相遇。真是神奇的世界。


后面交流的时候我问她,看到大陆的青年一代,特别是那些在墙外接受过教育的人,对于六四,对于民主自由,越来越冷漠,会不会失望?


她说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只不过是藏在心里,不想表达出来,才会有这种感觉。


后面有一个前排的观众拿过麦,讲自己的父母参加过当时的学运,然后怎么勇敢地把历史讲给他。听起来声音很熟悉。仔细一看,这不是同来坡岛读高中时的学弟吗?几年没见,没想到在这里遇到。


散场的时候学弟走过来。我们相识一笑,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


你也来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