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152

你問我答152.老子在《道德經》所說的「三寶」是甚麼意思?

答: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


天下人都說我所說的道太過普泛了,很難加以具體把握。要知道,正因為它是普泛的行為規範,所以才不像具體旅途的具體準則;如果針對具體旅途作具體論述,它早就瑣碎不堪了。我有三條基本的行為原則,把持它以保證大道得以貫徹執行:第一是柔慈;第二是儉約;第三是不與天下爭得利之先。保持柔慈,就能全力以赴;保持儉約,就能行走於廣闊的天地;不與天下爭得利之先,就能成為群體的首領。如果捨棄柔慈而妄逞勇武,捨棄儉約而行廣,捨棄謙讓而爭先,那就死定了。保持柔慈,投入戰爭就能取得勝利,用於防守就能鞏固。對於慈者,整個自然環境都會救助他,因為慈在守護著他。


老子的三寶是:慈、儉及不敢為天下先

如果把「慈」理解為慈愛,儉是克制己慾,以樸素為生活之本,而不敢為天下先即是以後發取代先導,乃守虛處柔精神所在。

老子三寶,後二者皆是逆反的思想,符合老子的基本精神,但第一點「慈」,若是理解為慈愛,則似乎是正面的思考,與老子的基本思想精神有不一致的地方。但真是這樣嗎?

老子的「慈」其實也是一種逆反思考,其力量是源於生命的一種負面情態,而不是正面的情態。我們可從佛教的「慈悲」觀念來分析。

慈愛與慈悲看來有所不同,但其根源是一。

我們是因為有慈悲才能慈愛,因為慈愛證明了我們的慈悲。

慈悲是一種負面情態的逆反思考。慈悲是源於人對生命無常的憐憫與同情。生命是脆弱的、無常的。因此也是可悲的。因為死亡與災難隨時降臨,那是使人感到悲哀無奈的。故我們同情生命的災難與痛苦,因而珍惜眼前的生命,這就是愛的源起。故愛的力量是源於一種對生命的悲憫,因此那是從生命的負面情態出發的。

為何又說慈故能勇?

因為愛是要面對生命的災難而發,故愛是要承,要忍耐,要克服生命的種種困難才能完成。人若沒有勇氣,如何能在人生的種種磨難中,仍堅守自己的信念,無悔無疚地去愛。

因此,人要愛就先要慈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