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伶
山伶

愛山愛水,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其實, 世間萬事萬物, 到頭來, 都只是一湖煙雨吧 ?!

你問我答150

你問我答150.胡國亨《獨共南山守中國》一書有此句說話:「中國現化科學之無法出現,除了上面所述因為我們的文字不能產生一個精確的科學語言外,亦因為我們欠缺一套高度濃縮及高效率的符號系統…」為何這麼說!

答:你的問題來自胡胡國亨書中的此句說話:

「中國現化科學之無法出現,除了上面所述因為我們的文字不能產生一個精確的科學語言外,亦因為我們欠缺一套高度濃縮及高效率的符號系統……」

句中「我們的文字不能產生一個精確的科學語言外,」與「欠缺一套高度濃縮及高效率的符號系統」二者可以是指同一件事,也可以是指不同的事。

如果是同一件事,那是說,中國的文字不能產生一套精確的科學語言,「並且」(或者是「因為」)欠缺一套高濃縮及高效率的符號系統。

簡言之,即是說中國不能產生現代科學是因為中國文字不是一套高濃度及高效率的符號系統,所以不是一個精確的科學語言。

若果是這個意思,前人多有論及。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載體,也可以說是人的思想感情表達的工具。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重德性、重感性的文化。中國歷史上最傑出最聰明的人都是終身致力於這些事情之上。中國學術思想的最大成就也在於此。而這種文化性格與它的語言文字有很大的關係。(二者何者是主導則不易分辨) 中國文字是表意文字,據許慎的說文解字研究,六書最先應該是「象形、形聲及會意」字,那都是表意為主的文字。而表意字都有圖畫的意味,象形字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會意字是「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形聲字是「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故圖畫的意味比符號強,故看表意文字如看圖畫,容易使人產生形象思維,而藝術的本質就在於形象思維,中國文字的書法會產生美感就是這個意思。毛筆字本來就是抽象畫的一種。因此長久閱讀中國文字容易促進人的形象思維。故有人說中國人的右腦特別發達,那是有原因的。西方文字源出自拉丁語系,而那是一套純符號的拼音文字。抽象性極高,故有利於形式思維。而形式思維正是科學思想的重要特質。

以上是就文字的形狀來說。中國文字之缺乏科學特質更重要的是其語法特性。中國語言文字的結構極講究精簡,在句子的主謂賓的語法結構中,很多時都略去某些成份,如略去主語,或略去賓語,令到句子只可意會,而不講究語理的清晰。另一個特點是中文不太重視介詞,特別是古文,更視介詞為可免則免,以免傷害文字的簡潔之美。我們可從古文的語法結構看到這些特色。中文的這種語法結構對於抒情及表達文字的美感來說是有重大的作用的。因為那會更傳神。(紅樓夢的語言文字是典型的例子)但卻失去了理性邏輯的精確性。因此長久閱讀中文,理性的思維自然會受到影響。這是中國科學精神不發達的原因之一。相反,西方語言文字的文法則極細緻繁類,英文、法文及德文的語法,句子結構長而表達意思準確。我們可從西方的學術論著看到它們的特色。比方康德的著作,文句長而意思綿密準確。閱讀時要極集中思考理解,否則不易明白。因此西方的語言文字極有利於理性思考及邏輯思維,故有利於科學的思考。

另一個意思是把二者分開。

「文字不能產生一個精確的科學語言外」我們的文字固然缺乏精確性。另方面也「欠缺一套高度濃縮及高效率的符號系統……」這後者是指一套純符號系統,如西方數學及邏輯符號系統。西方的數學及邏輯符號是一套高濃度、高效率且極精確的科學語言。這是普通語言不能取代的。比方愛恩斯坦的著名方程式 E=MC2 (E 等於 M 乘 C 的平方)若用普通語言表達,就會臃腫累贅且不太精確。中國古代並沒有這樣的一套符號系統,故科學不會發達。

至於你所引述的祖沖之的數學成就,那只可說是中國古代歷史的偶然,不是必然現象,其實除了祖沖之之外,歷代還有其他傑出的「科學家」比方漢代的張衝等。但這些都不是主流社會重要的文化活動。故不可以以此作準,認為古代中國有現代西方學的精神。另外你也要留意祖沖之對自己數學理念思考的表達,也是很「意象式」的,甚麼「開差冪」和「開差立」,這根本不是科學形式的表達。你說是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