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網路關係卡卡的?「網友」「朋友」傻傻分不清?

這是從matters的互動觀察到的現象,也解開了我多年在社群網站的困惑,以及我長期在這些網路人際關係卡卡的解答。雖然matters被許多使用者認為是一個「太社交」的場域,但嚴格來說在matters上的互動關係,更接近「一開始有網路」的時期(90年代末),人們上網與人交流的方式,是對一切都不熟悉的,是需要「從頭開始」去認識其他人的!

這是從matters的互動觀察到的現象,也解開了我多年在社群網站的困惑,以及我長期在這些網路人際關係卡卡的解答。雖然matters被許多使用者認為是一個「太社交」的場域,但嚴格來說在matters上的互動關係,更接近「一開始有網路」的時期(90年代末),人們上網與人交流的方式,是對一切都不熟悉的,是需要「從頭開始」去認識其他人的!

這跟後來的社群網站是非常不一樣的互動模式。(以下的「網友」完全不包括嘴砲的鄉民,請把這個角色先抽離。)

先來畫一個時間軸,以1995年為起始,那時候家用的電腦不多,我1994年有電腦是DOS系統,1995年學校才有win3.1,連上了網際網路,同時期家裡有電腦會在家裝數據機上網的人也不多,我也是少數在1995年在家撥接上網、有win3.1的中學生、回家還可以連上BBS的人。我的同班同學裡,大部分都是上課時偷偷切掉老師的廣播系統,或是下課跟其他同學搶電腦上網,再不就是到後來的網咖花錢買時數、打遊戲,「交友」只是這些活動的過程。

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前(2010年左右),至少在我所悉知的範圍裡,除非「需要上網幹嘛」不然大部分人是不上網的,即使與我同是資訊相關科系畢業的同學,在畢了業後工作上沒有大量用到電腦或是回家不需要電腦,幾乎很少人會上網,連要個email或msn,大部分人都會這樣跟你說:「我家沒電腦!」「我很久才開email」⋯⋯所以像我這種成天黏在電腦或網路上的人,在長輩眼裡就是玩物喪志無藥可醫的孩子。

*1998年畢業後同學間會流傳「我」都不跟人聯絡。(確實XD)我說:「你們明明有我的email。」但畢了業之後,根本沒有人會用email找你!當時有手機的同學也不多,打電話到家裡,我母親很自動的幫我過篩所有人(我要求的),只要不講是誰或是不留電話讓我回撥的,通常沒再打來也就不會有後續了。

寫完上一篇〈寫給D的,網路關係中無須為了自己的遲頓,感到焦慮憂心!〉我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呃!該不會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網路交友」的經驗吧!

以時間軸來看,不只是90或00後的年輕人,只要從社群網站和智慧型手機結合網路吃到飽的2008~2010年後才開始上網(大量黏在網路上)的人,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網友」是什麼吧?因為多半都是從「認識的人」互加好友開始用Facebook及即時通訊吧?也就是說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上網是有機會認識到「不認識的人」,你理當不能用「跟你很熟的人」的互動模式與他人往來,你得從零開始,一點一點的互他人互動,像你剛去一間公司、一個學校開始認識陌生人那樣!

如果從這個角度觀看,那麼有太多太多網路上卡卡的人際關係就都有解了。大概就是「網友」「朋友」傻傻分不清的緣故。

大部分人開始上網後,都是先跟熟悉的朋友一起在網路上開放或半開放的狀態中往來,若是向外伸展,會碰觸到「不認識的人」但沒有意識到「網友」絕大多數都是不認識的人,而繼續用著「與朋友往來」的方式在說話、互動,要不就是動不動踩到別人的線,要不就是動不動被別人傷到,僅有少數的機會恰好碰到一拍即合互動起來的「網友」,其間還免不了要有很多的磨合,經常有的就是講沒兩三句就冒出看似友好但不友善的對話而不自知,而有些人則開始小心翼翼的防備或是大量的自我檢討,好像自己多麼失敗不會做人、不會與人往來似的!

發現了「很多人沒有網路交友的經驗」後,所有我腦中的困惑都有解了。

比如說:

「認識我的人」對於我老是執著在「為什麼沒有人跟我互動」這件事感到厭煩且有壓力。但對於一個從很早就與「不認識的人」在網路上交流的人來說,「互動」這事本身就是「網路交友」的基礎,甚至在網路以外的交友,也都是要有「互動關係」啊!誰會認為自己不跟別人說話、交談,就認為自己跟別人是「朋友」?

之於我而言,不管網路外到底認識與否,或者是不是朋友,只要在網路上「不互動」只盯著別人看的就是路人、陌生人、追隨者,或者,窺視者。「互動」只構成「網友」的要件,而不會是「朋友」,也就不能隨便踰越那條「網友」與「朋友」的界線。

比如說:

這不曉得什麼習慣養成?怎麼會盯著別人的文章、看別人的發文,就認為「自己很了解對方」,可以隨意的對對方的生活指手畫腳?不認識的路人隨便亂入看看笑過就好,很多是「只見過一次面」或者「工作上有往來」加了Facebook,就對你每天、每篇的發言有諸多意見,然後流露著「我看著你我跟你好熟」所以我可以對著你發表任何我只是看著你的東西很了解你的斷論。

這也是傻傻分不清路人、網友、朋友之間的關係。

更嚴重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網際網路上按下那個「交友」或是「追隨」並不等於「我們是朋友」,而經常性地把對待「很熟的朋友」的「隨便」用在其他人身上,每次我只要遇到這種情形,就會露出「呃,請問我跟你很熟嗎?你對不認識的人都這麼隨便嗎?你對陌生人都那麼口無遮攔嗎?」的神情和反應,隨即就會被加以訓戒:「你怎麼那麼難相處」「你怎麼那麼不友善」「你沒有朋友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做人要圓融一點」⋯⋯

呃!不是,我跟你沒有熟到,你可以像老朋友一樣隨便對待我吧?而且到底為什麼人那麼喜歡對「自己根本不熟」的人,一再的指責對方「應該或不應該要怎麼樣」呢?

而我最常遇到的「神網友」是這樣:(這裡的平常不互動,大概就是十幾年來都不太不互動XDDDD)

平常不互動,有事叫你幫忙分享按讚,但你請他幫你分享按讚,他會這麼跟你說:「我喜歡我就會按。」

平常不互動,買個東西問你能不能免運、可不可以面交(我的朋友都知道,跟我面交只有一個條件,就是找我出去聚聚。)你想說順路拿去了,他人沒到也沒感到抱歉,還是可以跟你裝熟嬉笑,有些東西拿走了至今沒有付錢QQ。

平常不互動,什麼事找你神救援,你救完後他轉身就當不認識,繼續不互動也不聯絡。(而且連謝謝都不說,我欠你的嗎?)

平常不互動,你把他刪了,他說你不夠交情不夠朋友。

不常不互動,但他偶爾三五年分享你的文章時,會說「強者我好友阿線OOXX」,然後繼續不互動不聯絡,其實我只跟他大概幾個月的熱絡,十幾年沒在互動。

平常不互動,大概只見過一兩次後就沒再見過,他會大喇喇的在言談裡加入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你也不想想看我跟你什麼交情怎麼會不了解你。」(我們不是只見過一兩次面嗎?呃!)

平常不互動,看著你的發文動不動幫你下結論:你真的是個很寂寞的人、你是不是很需要朋友、你是不是應該去談戀愛、你是不是⋯⋯(隨便,你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XDDD,我很歡迎你花時間多了解我成為我的朋友讓我不寂寞喲XDDDD)

我老笑說我應該有種吸引怪人的磁場,誰都以為跟我熟到可以勾肩搭背(我真正的朋友會知道,我討厭肢體碰觸,連擁抱都要想一下,怎麼可能讓別人勾肩搭背。)

直到我發現「原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網路交友的經驗」才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狀態卡在我的人際關係中。(以致於我現在覺得隱居挺好的,有工作賺錢的事找我,其他不要聯絡XDDDD)

大部分的人都把「知道但沒見過面也不認識」「認識但不熟」「見過一次面只是網友」的「網友」都當作是朋友了。吾友Y(應該算網友兼合作單位)某回跟我說:「我覺得我跟你工作上往來很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跟你私下往來一直都在碰壁。」我想應該也是這個「網友」「朋友」傻傻分不清吧!(我以為他是網友,他以為我是朋友/我以為他是朋友,他以為我是網友。)

我一直都很清楚地區分著「網友」和「朋友」的差別,即使不上網,朋友還是可以透過任何形式的互動、往來、交流、聯繫,不需要有「網友」這層關係;而成為「朋友」的必要條件,絕對不是看著彼此網路上一舉一動,而是要花時間關心彼此、交換生活狀態,以及偶爾出門碰面,在沒有真的熟悉成為朋友以前,「網友」這層關係更僅止於網路上,其實關掉網路就不存在,除非有私下再延伸更多的交流。

(我都笑說現代的人沒有社群沒有即時通就不會交友了。)

現代的人不懂,從前那個從零到有的認識一個網友,跟現實生活中從零到有認識一個朋友沒什麼兩樣,只是這種社群時代,讓人常常以為「自己加了對方」「看著對方的更新」就當是「朋友」而經常性的越過了界,忘記了人與人的交情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精力的往來,才能達到「朋友」的境界,而不是一開始就跟任何人很熟,或總是擔心自己被討厭、被不喜歡了!(人家都跟你不熟,你幹嘛覺得自己不被喜歡或被討厭?被不熟的人討厭或不喜歡,那也不關你的事。XDDD)

若更精確的區分著網友和朋友的差別,大概是這樣:

網友死了我們可能就只在電腦前看到別人發的死訊,惋惜的寫著:RIP。有些情感豐沛或過往交流甚密的人會落下幾滴淚;朋友死了我們是從我們的朋友間得到消息,我們也許不會哭,但我們可能可以去送他一程,為他捻柱香雙手合十替他祝禱願他一路好走,甚或我們會非常的感嘆,為什麼活著的時候,沒有多關心他、沒有想到時約他出來一聚。

對待「朋友」的方式不能用在「網友」的原因是:

朋友是我們花很長的時間建立起的情誼,我們會擁有一些「不用說」就有的默契,我們會知道彼此在意什麼、不能說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我們會知道什麼時候對方需要關心,我們會懂得何時就算安靜也是一種相伴,我們會知道即使沒有話題還是可以坐在一起不顯尷尬,有時我們甚或只是想跟對方喝個咖啡,看一眼彼此好不好⋯⋯而這些都是長久磨合下來的,可能一再的爭執、合好,可能一再的受傷又彼此安慰,可能經常地疏遠但靠近時又不感陌生。

「網友」不是朋友。在抵達「朋友」的關係以前,需要更多的互動累積彼此的交情。一千個網友裡,能夠有一個成為生命中的朋友,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

圖:20090128推友團玩台南。Canon EOS 450D。推友們至今依然能在網上看到彼此的蹤跡。網友要變真的朋友很難,總是會經過時間的磨合,知道自己適合擁有哪些朋友!不過,那真是前社群時代,很美麗的一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