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讓我們重回電子報年代,把內容直接送到讀者手中!

(编辑过)
在這個什麼都要「回到自己」的「自媒體」時代,許多「微小」的個人,究竟要不要使用這個「能夠把消息直達讀者、消費者、支持者」的電子發報機制呢?我想從「行銷」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在訊息爆炸的時代中,可以考慮執行的選項之一,「可能會被看見」的選項之一!

2001年5月29日,我在gigigaga發報台發了第一份個人電子報。那個年代的「電子報」跟後來的部落格和現在(2021)文字平台的樣態差不多,雖以「報」來稱,多半都是以「單篇文章」來發報,而不真的是有非常多的資訊整合在一份刊物裡,而絕大多數會以「刊物」形式出刊的,也多以企業、媒體、組織為主。

數位時代也是有趣,論壇式的交流從BBS、討論區、聊天室、社團、群組、線上直播,不斷地轉換整個網路世界的交流模式,看似拉近了很多人與人的距離,卻又因為訊息量大增而使得每一條「需要被看見」的訊息擠滿每一個人的時間,很多人變得「不會挑選」訊息,全然讓自己的使用模式變成數據轉換成「被餵養」的演算依據,而最難被讀取的,大概就是「大量以文字表現」的資訊了。

沒圖你還不能發instagram;沒影音你還不能發youtube;就算有圖有影音,你也得看Facebook大數據演算要觸擊到誰,連買廣告都不一定入得了別人的眼。

前陣子看到曾合作處理過「電子報發報」的V使用https://www.getrevue.co發電子報,讓人想起從前那段電子報年代,每個人在不同的發報台Key進自己的email,來收取這些不同的台主發出的電子報(當然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有數個email,其中一個就是用來收這些電子報的)爾後出現部落格後,則轉換用RSS訂閱散落於不同部落格平台發出的文章,直至Facebook出現且可以書寫長篇大論文字以後。

不久前我才剛打開某一個媒體平台,取消了「所有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們塞滿我的信箱而且直接進Gmail的主要收件匣」的電子報!直至今日「電子報」占去了每個人email大量的空間,應該也有無數人跟我一樣都不會打開它們來看,也會有人直接設定Gmail的篩選器,讓那些怎麼都取消不掉的電子報直接進入垃圾桶。

若是像這樣大部分人都直接略過「電子報」這回事,為什麼我還去使用電子報平台來發報呢?

也許應該把時間倒退回2010年前。在這個時間點之前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應該對「電子報」沒有什麼太多的印象,在「接收訊息」幾乎都是以「加友」「follow」的方式(都是訂閱的行為)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訂閱都停在「社群網站」,要「回到信箱」訂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訊息被大量的演算、廣告給掩蓋的2021年,也許「電子報」這玩意兒可以重回「行銷」的選項中,以最直接的方法送到使用者手中!

*後來我才知道「收email」這件事,對大部分很後來才上網的人,可能是上網中最後的一件事。基本上「收email」在早期還沒有社群網站前,它應該是上網前很前面的幾件事。

會燃起「發電子報」這件事,不純然是因為我是從「電子報」平台那時代走來的人。其中一件事當然是Facebook演算法的緣故,別說別人看不到我發出的訊息,更多時候是我看到很多廣告、很多我根本不想看被硬塞的內容,或是「明明應該即時收到的訊息」卻在六天後看到疫苗可以預約但已經截止的新聞(演算法真的很不聰明,為何不把日期加進去精算?)⋯⋯

2010年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出版界大量以單書頁(俗稱edm)做為行銷內容,除了放在各大通路(如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的網頁上,行銷企劃也會手動轉發這些edm,到他們行銷名單上的email,好讓更多人看到這些(花錢做了網頁*)的書!

*我的接案來源多是網頁製作的設計。http://www.sun-line.idv.tw/books/edm.html

也因為我曾經在書店工作的經歷,我有一個email專門收出版社行銷寄來的書訊。許久沒開那個email,但一打開卻發現,那個email裡躺著的所有信,都比我在Facebook盯著卻看不到我想要看的訊息來得容易讓我看見最精確的新書訊息!*於是便想著:用什麼樣的方式最容易讓受眾更容易收到「消息」,不受大數據控制、不被滿滿的但都不是自己想看的訊息給占滿自己社群平台上的版面?

答案正是「電子報」這個選項。

*沒事的時候我還真的會一封一封打開所有行銷企劃寄來的書訊(但排版都很醜就是了XD,可以找我做設計XD)

只是,在2021年「發行電子報」第一個關卡碰到的即是「離開現有已經有一定黏著性」的平台,要大部分人回到email裡讀取一封可能會被丟到垃圾桶、被判定為釣魚信件的email,會有一定的困難度;接著則是「收取email」、「打開email讀取」的習慣養成,但比起在社群平台滑過去按讚但沒讀,email就多了「你點開了就會讀」的機率!

當然,這是2021的年代,要做一份「別人願意閱讀」(或參與互動)的電子報,也不能再停留於傳統的電子報形式:塞滿訊息但沒有重點、發報頻繁但沒有內容、滿滿漂亮的圖片但在手機上打開圖片上的字永恆小得小螞蟻(傻子才會現在還用大量以文字為主的圖檔發電子報)、主旨很吸睛但我根本沒訂⋯⋯

在這個什麼都要「回到自己」的「自媒體」時代,許多「微小」的個人,究竟要不要使用這個「能夠把消息直達讀者、消費者、支持者」的電子發報機制呢?我想從「行銷」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在訊息爆炸的時代中,可以考慮執行的選項之一,「可能會被看見」的選項之一!

昨天我在離開gigigaga後的將近二十年後,發出了第一期電子報: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sunline/issues/issue-1-724738(歡迎訂閱,但記得要去垃圾桶找到確認訂閱的email,並把「sunline@getrevue.co」這個email設為聯絡人,才不會一直被丟進去垃圾桶。)

如果你曾經在Facebook忠實地看著我的粉絲團甚至是個人頁面,又或者你是我跟隨很久的讀者、朋友,也想關注我的消息,不妨就來訂我的電子報吧!我會時不時地幫你整合我所有的消息,發送email給你,裡面會有我寫的文章、我的創作商品的訊息,希望能在電子報與大家重新以最直接的方式相遇!

圖:2001年5月29日,我在gigigaga發報台發了第一份個人電子報截圖。(嗯,我的硬碟裡好像有保留每一次發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無法下班的阿線的下班創作

Sunline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其實主旨在一件事:我竭盡所能把我的才能與熱愛變成錢! 講起來銅臭得要命。但每一件「我會」的事,全部都是我全心全意、真心真意的熱愛。我把我的愛變成錢而已。

3210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