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
孙李

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

科幻小说《学徒》第一章(全八章,隔日连载)

(编辑过)
小说介绍请参考中篇科幻小说《学徒》连载预告

昨晚沈沛熬夜赶稿,以至于错过了早上的闹钟,醒来时已经快迟到了。沈沛从困意中挣扎出来,匆忙洗漱过后,跑向地铁站。早高峰的地铁一如既往地拥挤,人群像货物一样堆叠在一起。沈沛握着车厢顶部的拉手,随着列车一起摇晃,不一会儿就又昏昏欲睡,差一点要摔倒。幸亏前后左右都贴着一层层的人,想动也动不了。出站后初春略带寒意的晨风迎面吹来,终于把沈沛的精神彻底唤醒,忙碌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阳光如此明媚,沈沛却要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即便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还是觉得有些不痛快。遥想当年,沈沛曾对未来充满幻想,怎料到自己会陷入如此乏味的生活中。沈沛沉着干练,在公司里有口皆碑。现在的同事恐怕想像不到沈沛曾经是个性格内向敏感的少年。沈沛从小喜欢文学,经常写些诗文自娱。读中学时沈沛成绩出众,加上青春期荷尔蒙作祟,他常处在「众人都醉我独醒」的状态,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陶醉,总是愤世嫉俗。高考之后沈沛从北方小镇来到沿海的商业都市,在一所名校的中文系就读。小镇才子来到花花世界,发现自己的才华并没有多少人稀罕。临到毕业更是当头一棒,让他明白什么是「毕业即失业」。虽然大学期间他曾在杂志上发表过几篇得意的稿子,但是离以写作为生还差得好远。眼见着文学之路行不通了,他加入求职大军,四处奔波面试。好在凭借学校的名声加上自己的努力,他成功地得到两份工作的要约邀请。其中一份是银行的文员,另一份是网站记者。家里人都劝他去银行,可是他固执地选择了记者的工作,只因这份工作和自己喜欢的文学关系更近些。

沈沛所在的这家公司规模庞大,在国内相当知名。沈沛的工作说出去算是有头有脸,工资也算体面,可是他心中颇有不满。在这里工作了将近四年,这份不满累积的越来越深。沈沛在科技新闻部门工作,虽然称作记者,但是外出采访的机会很少,多数时候都是将其它一线媒体的新闻编辑成文,工作实质更近似于小编。由于国外前沿科技发展较快,沈沛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外文博客、报道,然后翻译整理。昨晚沈沛就是熬夜看完十多篇有关某公司最新芯片的科技报道,之后再编辑汇总、写成文章。这种新闻写作与沈沛所钟爱文学创作实在相差太远,在他看来更像是体力劳动。更严重的是,新闻写作将他的精力与脑力压榨的一干二净,当他抽出时间来想自己写点什么,却觉得脑子空空如也,一点灵感都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数年,沈沛早就不对作家生涯有什么幼稚的憧憬了,可他还是时不时地感到不甘心。越接近三十岁,沈沛心中暗藏的恐惧就越显眼,害怕自己就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了。

到了公司,正要规划当天的工作,沈沛突然被上司叫到办公室。沈沛心想,不会是昨天的稿子出问题了吧。一番忐忑过后,没承想是件好事情。上司告诉他,著名科技公司零熵要举办一个网络会议宣传新产品,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参加。能与科技公司直接接触的机会稀少,沈沛对此类工作向来是来者不拒的,便一口答应了。

当天下午,沈沛准备妥当后登录网络会议平台。零熵公司的发言人隶属于西欧分部的一家子公司沉思,专注于人工智能开发,沈沛之前对这家子公司闻所未闻。据发言人称,该公司开发出了一款新型人工智能,可以演奏钢琴,已经达到专业水平。该公司要求暂时对细节保密,邀请新闻媒体到研究所访问,之后会择时全球统一发表。

整场会议非常简短,很快就结束了。人工智能是当下信息科技的大热门,大小公司都喜欢蹭热点,无论什么产品都要扯上人工智能,连人工智能淋浴、人工智能牙刷都搞出来了,到最后都是些无聊噱头。所以,对这个「人工智能弹钢琴」,沈沛的第一反应是持有怀疑的。以零熵公司的声誉,应该不会做出太离谱的产品。但这次是以子公司的名义宣传,又不清楚细节,实在难以判断。向上司汇报之后,沈沛决定做相关科技背景调查,之后再做考虑。

沈沛对钢琴所知甚少。仔细想想,除了餐厅、酒吧里的一些钢琴伴乐,沈沛几乎没看过现场的钢琴表演。提起钢琴,沈沛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自小学钢琴,每次学校举办联欢活动准要他上台表演,合唱时总要他弹钢琴伴奏,在小孩子眼里出尽了风头。可每当沈沛向他问起学钢琴的经历,听到的永远是抱怨,仿佛弹钢琴是这世上最可恶的事。其它小朋友放学后就能出去玩,他却要学琴,日复一日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练习,反反复复地练指法、弹无聊难听的练习曲,弹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乐理课更是抽象难懂,每次上课都快要睡着。沈沛当时只感到幸灾乐祸,庆幸自己不需要学什么钢琴。长大成人后沈沛有时会遗憾自己一样乐器都不会,还心血来潮买过一些小乐器,像是口琴、乌克丽丽什么的,结果都是三分钟热情。这些乐器的最终下场就是和旅游时买回来的稀奇古怪的纪念品一起在储物室的角落里积累灰尘。沈沛贫瘠的音乐素养,这时反倒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想知道弹钢琴到底有多难。

钢琴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丰富,是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钢琴是一件易学难精的乐器,三四岁的幼儿就可以上手学习,但是耗费一生也未必能练好。观看了一系列的钢琴演奏视频后,沈沛脑海中涌现出一个想法:钢琴并不适合人类演奏。钢琴是多声部乐器,想要充分发挥钢琴的表现力,就要同时按下多个琴键,并且精确地控制力度和速度。人类只有十个手指,已经受到先天的限制,而且这十个手指又并非同样管用。人的双手分成惯用手和生疏手,右撇子的左手就远不如右手灵活;小拇指比其它手指短小,也更缺少力量;人的掌宽有限,手指只能分开一定的距离,手指间的跨度限制了能同时弹奏的琴键的距离。在这些劣势的约束下,想要弹好钢琴必然需要长期、持久的高强度练习,把人类躯体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看着钢琴家的手指以肉眼难辨的高速在键盘上翻滚跳跃,沈沛不由得感叹弹钢琴简直是一项极限运动。就像运动员一样,钢琴要从小开始练习。超过了一定年龄,就有了生理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再拼命努力成就也有限。钢琴表演还需要背谱,把复杂的曲谱细节储藏于脑海中,这又是一项对脑力的挑战。即便是顶级的钢琴大师,在演奏长篇曲目时也难免会弹错音。

这样看来,或许机器应该比人类更擅长钢琴。机器没有人类生理上的限制,可以用任意速度、任意强度弹奏任意数目的琴键,而且永远准确无误。在网上略微搜索一下,沈沛发现自动钢琴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发明出来了。最早的自动钢琴使用打孔纸卷来记录乐谱,当纸卷转动时,孔位牵动木槌敲击琴键。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电子演奏系统,通过计算机来操控演奏。甚至有作曲家专为自动钢琴创作曲目,写出了人类无法演奏的独特音乐。

有着悠久历史的自动钢琴却没能丝毫撼动钢琴家的地位,从未听说过有哪个乐队用自动钢琴代替人类钢琴手。这仅仅是因为观众更青睐于真人表演吗?沈沛在网上找了几段自动钢琴演奏的音频,立马就明白了。沈沛这种不熟悉钢琴的人也能听出不妥之处来,自动钢琴的演奏机械生硬,缺少情绪。一台精准无误的机器可以在技术上做到无懈可击,在艺术上却千疮百孔;每一个音符都弹对了,整首音乐却弹错了。

沈沛试听了多位名家演奏的同一首肖邦夜曲,以他的音乐能力难以分辨技术细节上的差异,说不清到底哪里不一样,可是直观上的感受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钢琴演奏是艺术创作,并非乐谱的复制还原,每位钢琴家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经过此番调查,沈沛产生了很多疑问。所谓人工智能演奏钢琴,到底怎么演奏?是用常规的钢琴,还是自动钢琴,抑或采用电子模拟?人工智能的演奏风格是怎样的?诠释音乐需要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投入情感,人工智能可以做到吗?

想到这里,沈沛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人工智能的演奏真的能达到人类的水准,那就意味着人工智能有了艺术创造的能力,这无疑是人类科技的重大里程碑。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夸大其词,只不过是发明出了高级一点的自动钢琴而已。

沈沛向上司汇报调查结果,强调了其中可能存在着重大的新闻价值。上司同意了进一步的采访,沈沛将与一位摄影师同事一起去欧洲访问。

原文首发于我的博客

下一章将于周四发布,敬请期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