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un
chrisun

老師一名、畢業論文仍在寫,寫了兩三年仍在寫 閒時喜愛閱讀、聽音樂、看電影 亦喜愛投資 但說到底還是是宅男一名

從認識到選擇-The Matrix中的信仰呼召與大眾決擇

主題


本文嘗試從電影“The Matrix”(港譯“22世紀殺人網絡”;中國大陸譯“黑客帝國”)中對認識的可能發出的疑問及人在知悉真理後,對其踐行或遠離的選擇為起點,再而審察西方歷史中對認識及選擇的理論;最後以基督教對真理的啟示及人活著的目的、使命來回應。


內文


自希臘哲學興起以來,理性一直也是人類認識世界、事物及人生等各方面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直至今天,人仍然沒有因為理性而尋找到生命的意義。相反,空虛、沒有自由、過著如機械般的生活、沒有個性等問題,卻隨著時日增加而遞增。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發展出來的文化,到底是否人的真實本性使然?抑或現在的情況並非人性最理想的表達?


電影The Matrix描述在廿二世紀末,真實世界已被電腦所操控,地上一片荒蕪。人類只是一群被種出來,從胚胎起已全身插滿電線,被放在充滿粉紅色液體的器皿中,每刻為電腦提供生物電子作為能源的有機體。而電腦為了控制人類,設計了一個名為‘母體(Matrix)’的程式,它會為人類注入虛擬世界的經歷,使人類以為自己活在二十世紀末一樣,並成為沒有反抗能力的電腦存在所需的電池。[1]然而部份人因著某些原因,得悉此一真相,從這夢般的囚禁生活中逃脫出來,到了真實的荒漠,[2]並建立城巿錫安[3]及組成一支反抗電腦的團隊。電影主角Neo則被視為人類的救世主,當他醒覺後,便有能力帶領人類脫離電腦的控制。而故事亦由此展開。


1.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善惡抉擇。


1.1   Neo與Morpheus的對話


在Neo選擇吞掉紅色藥丸,要認識世界的真相後,Morpheus與他進入了電腦程序中。程序中地方只放著兩張沙發及茶几,Neo摸著沙發問:“這不是真的吧?”這時Morpheus反問他:“什麼是真?你怎樣給‘真’下定義?如果說是你能感覺到的東西,你能聞到的氣味,你能嘗到的味道。那麼‘真’就是你大腦作出反應的電子信號。”


何謂真假?這是有關認識的問題。到底我們感受到的世界,是否就是世界的真象?我們能認識真實嗎?眼見為憑是對的嗎?若這些都可以是假,那末到底什麼是真?進一步而言,世界可有真理?若沒有,那末人生有何意義?


真假的問題在歷史中由來已久,論述繁多。以下只能對此作部份陳述。


A. 柏拉圖的理型論


           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提及了一個‘洞穴比喻’。有一群人自出生起被囚禁在洞穴裡,脖子及腳均被鎖著,一生只能面向石壁。在囚徒們的身後有人不斷高舉物件,使物件的影子投射在石壁上。從未見過實物的囚徒們便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物件。直至有一天,某囚徒偶然地掙脫枷鎖,發現了火堆及物件,甚至走出洞穴,感受到陽光及親眼見到、碰觸到外間的世界,這時他才知道洞穴裡所見的其實是影子,並不是實物。[5]


柏拉圖用這比喻來說明他的理念論(Idealism),實物與影子,就是理念(Idea)與事物。理念是一般的、是不變的、可知的;事物是個別的、變幻的、可感的。在這個二元的世界裡,一般人就如囚徒一樣活在可感的世界中,認識到的不過是不斷流變,並不永恒的個別事物。


然而,柏拉圖認為人只要藉著回憶,靈魂便可以重尋理念。這時人便如那掙脫枷鎖的囚徒一樣,可以認識真相。由此我們可以說柏拉圖認為真理(理念)是可以認識的。


B. 笛卡爾:能力極大的騙子


       笛卡爾(Descartes)在他的“第一哲學沉思集”中,指出感官是可以騙人、並不可靠的,因此人並不能對所能感知/經歷的事物作出完全肯定的認識。甚至當一個人坐在火爐旁,感到身體和暖的時候,他也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在夢中。我們不是常有在夢中如同實在的經驗嗎?[6]


           如同電影一樣,笛卡爾假設世上存在著一個能力極大、非常狡猾的騙子(電影中是電腦),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其實是那騙子的惡作劇,人一切的喜怒哀樂,衣食住行均是由它用一切方法所製造出來,用以欺騙我們。因此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其實均是假像,並不真實。[7]笛卡爾卻認為我們不能對這假設完全否定,至少在我們在否定這騙子存在的一刻,也可以是騙子的所為。


           然而,笛卡爾在好像否定一切真實的同時,卻提出三個形上學原理,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我可以懷疑任何事,然而我在思想或懷疑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人的存在是一個事實;第二原理:上帝存在。笛卡爾深思上帝存在的問題,他認為不完全的人是不可能思想到完全的上帝。因此,上帝的觀念是由上帝親自加給人的,此証明了上帝的存在;第三原理:物質世界存在。上帝是完滿的實體,不會欺騙我們,不會使我們走入歧途。所以,我們所經歷的均是真實的,均是在這位上帝的管照下所發生的。


笛氏認為人對世界還是有認知的可能,人還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


C. 康德:我能知道什麼?


康德同樣認為人並不能對物件本身(物自身)有真實的認識,我們所接觸的,只是由物件的質料所提供的資料,而這些質料,成為人所能認識之先,便被人的先驗直觀形式:空間與時間所模造,已後才成為現象,人的感覺經驗。現象才是人所經驗到對事物的惟一認識。現象在經過知性中共十二個先驗範疇的綜合統一後,便成為知識。[8]這些知識便是我們對不同的個別事件的綜合。因此我們能認識物的現象,對物自身的認識卻無能為力。


然而人對知識的追求並不止於此,我們還想要想要使知識系統化。換句話說,就是為知識建立形而上學的系統。但由於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並不客觀,因此我們並沒能力對事物定立體系。故此,站在純粹能知的立場看,康德認為人類能對客觀事物的真知是抱有懷疑。


縱觀以上柏拉圖、笛卡爾及康德對知識的真偽及人能否有真實認識能力後,我們發現“知識”並不是人們所想像般的簡單。能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或我們能真知,但我們是否願意循著這知而行?


1.2      我是誰?Cypher的反叛與抉擇

Cypher經過九年每天吃近似稀粥的蛋質食物、住在被機器包圍著、望著螢幕上不斷向下流的字母來析讀母體資訊的生活後,他感到無比厭倦。至終他決定向特工投誠!在與特工的一段對話中,Cypher表示現在他明白“無知是福”的道理[9]。他願意以重回母體、過著虛假的優渥生活為條件而出賣同伴。


           A.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人可以否認真相


上文曾提及的柏拉圖洞穴比喻只是故事的上半部,現在接續下半部的內容。


那位自由了的囚徒,在認識了洞穴外的真實世界後,便憐憫還在洞穴中的同伴們,他希望將真實世界訴說給他們聽,並且引領他們離開洞穴。但他那些同伴卻不信他所說的話,認為牆上的影子才是真實事物,自由囚徒只是在說傻話,瘋了而已。可惜囚徒們動不得,否則他們便會殺掉那位自由者了。


在這下半部故事中,柏拉圖指出人縱然有認識真理的能力,亦被引指真理所在,但卻可以予以否定,不跟從真理而行。在可選擇的情況下,不少人會情願活在自以為真實的世界中,而不願接受真理。


B. 我們應做什麼?

           讓我們再次回到康德的觀點中。人雖然對科學、物自身的認識有偏差,亦不能在此建立形而上學,但康德認為,形而上學並不是不存在,只過它是要在道德的方向尋找。實踐理性,所謂實踐理性,就是道德。在康德認為形而上學的方向應植根在道德的時候,他指出人遵行道德而行是應該的,是一種選擇、一項義務、一份責任。也就是說,人可以選擇作一個行道德的人,也可以作一個反道德的人。而這種選擇,正是人存在的一個証明。因為人是自然存在同時,亦是理性存在。作為自然存在,人是沒有選擇餘地,我們會受生老病死,環境及情欲等限制,沒有自由可言。而作為理性存在,人卻在道德行為上有自由作出決定,若我們選擇遵行道德,則我們是行使我們的自由,拒絕外在客觀條件對我們的限制。在這自由中,人便回到其真正的存在意義及價值。


           電影Matrix所提出的問題與上述西方學者相配合。人真的有能力遵行道德責任嗎?為何社會上還是有這麼多不公不義的事發生?理性真的是人作出決定的惟一作用點嗎?為何人總是對生命充滿無力感及失去方向會?其實歸根究底,問題在於以人觀的角度作為衡量標準所致。事實証實,人並沒有對事物作出終極判斷的能力。


在這方面,基督教提出了另一個出路。


2.      啟示與生命呼召


2.1 Neo的抉擇


與Cypher不同,Neo在選擇了紅色藥丸,知悉現實真相後並沒有後悔。相反,該發現與他不甘受規條約束、不信命運、不愛身不由己的性格互相配合。進一步來說,Neo的選擇給他帶來了對人生新的體會,尋找到他自己的生存價值及人生目標,這與從前如幻似夢的人生截然不同。


2.1.1.                          基督的啟示,真理確實存在

從上文看,真理是否存在、如何作出正確的決定等問題,人言人殊,未有定案。在過往的日子裡,人只會信靠自己的理性及能力,去認識世界、改變世界、改變環境,意圖使生活更適合自己。然而,結果卻是人類普遍地感到生活枯燥、為改變而改變,人生沒有方向。活著的意義為何?這樣的人生跟電影中沉睡在巨型器皿中的人有何分別?

基督教信仰在這方面提供了一個亮光,指出真理確實存,而人亦能得到。


首先,基督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立足點,一個新的視角。人不再是足可判斷一切的主體。我們相信有一位沒有比祂更大的存在,祂是那位足以承托一切的神。“上帝不能被設想為不存在。上帝乃那無法設想有比之更大的存在者。那能被設想為不存在的東西,不是上帝。[10][11]誠如聖經所記,這一位上帝,也是創造一切,定立法則的神:“神創造天地”[12];“諸天說述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13];“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14]祂不為人所操控“我立大地的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15]相反,祂是擁有絕對主權,處置萬物。[16]毫無疑問,人也是被造的一群。[17]


這樣的一位神,我們能理解嗎?傳道書:“神在天上,你在地下”[18],笛卡爾在第二哲學原理中也指出,這樣一位完全的上帝,是人測不透的。而余達心牧師也說:“任何對‘上帝’的認知,必須以‘上帝是不可知的’這命題作為起點”[19]上帝在我們看來是不可知的,我們不能如過往一樣以理性作為認識世事一般來認識神。因為人的有限是不能達至與神的完全;因為人的罪性使我們與神隔絕,使我們拒絕神。[20]那麼我們如何可以認識神?答案是神會向我們啟示祂自己。


“人對上帝的認知全在乎上帝的主動”[21]神藉著祂的愛子耶穌基督,向所有人啟示祂自己,使人與祂在基督裡相遇。啟示亦是神與人的關係,[22]是全知全能的創造主與受造之間所建立的關係。真理在這關係中向人顯明,[23]耶穌基督親自向人說出祂的心意、救贖計劃、應許及祂的愛。使接受祂啟示的人,生命變得有價值及意義、能明白受造的目的、擺脫虛無的感覺及明辨是非。因著人的不完全,神亦差下聖靈使人明白啟示。[24]

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啟示的提議、啟示內容及接受啟示的能力,均是神主動參與期中,人只是站在被動的位置上接受這安排。然而這卻是接收者應有的態度,亦是認識真理的惟一方法—讓真理親自對我們說話。換句話說,認識真理的首要條件是人在神面前謙卑自己,放下自我、驕傲,學習聆聽神的說話及表述。


2.1.2.    真自由


過往Neo所‘看’到的,不過是Matrix加給他的電子訊息而已,是電子訊息說給他看到了什麼。在一切皆被封所的情況下,Neo其實對自己及世界一無所知,他不過也是一個被囚者。在吞過紅藥丸後,從昏死中甦醒過來時,他表示眼睛感到疼痛。這時Morpheus說:“因你從沒有真正使用過它。”這話可說意味深長,因為Neo除了沒有使用過眼睛外,他一直也沒有自由去使用自己的人生。


在接受啟示、明白真理前,人是活在罪中,生活亦有如機械一般。麻木、沒有意識地接受外間一切事物,判斷力亦隨社會的價值觀改變而不斷變化,這些久已是生活的一部份。誠如根頓所言“現代文化的問題是對特殊性的廢除,尤其是消除了獨特的人。”[25]與此不同,神藉著聖靈使人從罪中得釋放,認識真理,明白且接受恩典。這就是對人的解放,亦是人對自己能有真正認識的開始。

電影中先知跟Neo說,最重要的是:“Nosce te ipsum認識你自己”,意思就是知道自己的角色及身份。神創造每個人、每一事物也是獨特的,各有自己不可被取代的身份。[26]如今我們已從過往的轄制中釋放出來,重獲自由,認識自己的獨特身份,便可以完善這角色作為目標邁進發展。是時人的虛無感,因著目標的出現,便得著充實,人生亦改變過來。


2.2.         生命的呼召


Neo在得知真相並接受了之後,他的人生方向便出現了。成為救世主絕不容易,但Neo卻願意為著目標前進。


影片中,現實真相是醜惡而非美善。但創世記卻給我們知道神看創造物是好的。[27]在這一位滿有智慧,全能的創造主手下,被造的均為美善。此外,受造物更被賦與時間[28]及發展的可能,他們可以成全自己的獨特性,以使讚揚造物主的偉大。[29]


正如經上所記,人受造的目的是管理大地。[30]只有跟從受造的獨特性生活及發展,受造物才會活得適然及遵行造物主的旨意,並得以完全。[31]人在地上活著,過著群體生活。文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產物,“文化最簡單的意思,就是指到那些人類的活動,一點也不排他地包括男男女女、既在一起又個別地,藉著語言去跟呈現在他們經驗之中的世界打交道。”[32]問題在於人自墜落後,便與那位一直照管著他們的神隔絕了。從此,人只能倚靠己力來發展,實現其生存價值。然而,由這種失去生命惟一可倚靠的人類所建構出來的文化,不過是雜亂無章的生活及空虛。


在基督裡,真正的文化是朝向目標發展出來,能榮耀神的。並不是單單在現今發生效用的事,它是與將來新天新地生活連接起來的。[33]神藉啟示,使人與祂建立關係,並且將真理及意義放在人的面前。為了使人得以發展完善至與創造計劃相符。祂更主動引導人,為他們作出不同的安排[34]及不斷護佑,[35]使祂的計劃能朝著祂起初的心意完成。人在這裡的角色,就是背起自己的責任,完成神所交付的工作。[36]

3.              結語 - 選擇


可是若說人的感覺只是一些電子訊息,那麼Neo在真實世界的感受到的電子訊息,到底與Cypher選擇重回Matrix帶給他的電子訊息有何分別?Neo選擇作一名救世主與電腦對抗,到底這也跟先知所預言的一樣發生了。Neo最終也是受命運所控制。在機械的世代裡,不論是何人,他也只是全體的一部份而已。強如Neo也不過是命運中所預備的一隻棋子。無論人如何掙扎,他的獨特性而然失去,人的發展或文化的開展也不能完全。


基督教所帶給人類的盼望,是靠著聖靈、憑著信心,使我們在基督裡與神建立關係。這關係使我們得以認識真理,亦使我們知道人生意義,找到發展方向。文化,只要是在神的管照下生成建構,它終究是一份禮物,一份給群體互相建立關係及足以頌揚神偉大的禮物。[37]


正如電影所強調的一樣。選擇是一切的開端!活在無知的幸福中,抑或活在真實的荒漠中,決定權還是在各人手裡。神不過藉聖靈加給人選擇的能力及自由。基督徒的優勢,其實就是可以按著聖靈的感動作出對神呼召的回應,選擇走向完全的路上。(5,706字)



參考書目


Irwin, William, ed., The Matrix and Philosophy: 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GSE5qlwGzCAC&printsec=frontcover&dq=Irwin,+William+matrix&cd=1#v=onepage&q=&f=false


根頓著,趙崇明,鄧紹光譯,《如此我信:基督教教義導引》,香港:基道出版社,2009。


趙崇明主編,《三一.創造.文化:根頓神學的詮釋》,香港:基道出版社,2006。


余達心,《聆聽:神學言說的開端》,台灣:校園書房,2008。


安瑟倫著,溥林譯,《信仰尋求理解》,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第二卷》,中國:人民出版社,2003。


笛卡爾著,龐景仁譯,《第一哲學沉思集》,中國:商務印書館,1986。


張志偉,《西方哲學十五講》,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9。


康德著,鄧曉茫譯,《純粹理性批判》,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


[1] 電影並沒有詳細交代為何替人類輸入虛擬世界經歷的原因。

[2] The desert of the real

[3] Zion

[4] 圖片轉載自http://historyofphoto.arts.usf.edu/hop/hop2004/cave.html

[5] 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第二卷》,中國:人民出版社,2003,頁510-514。

[6] 笛卡爾著,龐景仁譯,《第一哲學沉思集》,中國:商務印書館,1986,頁15。

[7] 同上 頁24-25。

[8] 張志偉,《西方哲學十五講》,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9,頁302。

[9] ignorance is bliss

[10] St. Anselm, Proslogium, Chapter III.    英文版http://www.ccel.org/ccel/anselm/basic_works.iii.iv.html

 安瑟倫著,溥林譯,《信仰尋求理解》,中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頁207。

[11] 這說法與笛卡爾相似。

[12] 創1:1

[13] 詩19:1

[14] 約1:9

[15] 伯38:4

[16] “若果欠缺了這種上帝擁有主權處置萬物的基本前題,我們既無法理解聖經中的上帝,亦不能明白來自祂的啟示的信仰,同時我相信,我們也無法明白這個我們住在其中的世界”根頓,趙崇明, 鄧紹光譯《如此我信:基督教教義導引》,香港:基道出版社,2009,頁5。

[17]“你們把事顛倒了.豈可看陶匠如泥麼.被製作的物豈可論製作物的說、他沒有製作我。或是被創造的物論造物的說、他沒有聰明。”(賽29:16)

[18] 傳5:2

[19] 余達心,《聆聽:神學言說的開端》,台灣:校園書房,2008,頁184。

[20] “啟示之所以沒發生,問題不在上帝的隱蔽,而在人的封閉”同上,頁187。

[21] 同上,頁191。

[22] 參余達心,第四章 啟示:上帝的自我揭示。

[23]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24] “聖靈打開人瞎了的眼睛,將上帝的啟示放在人的前面......幫助人重新得回接取或拒絕啟示的決定權”余達心,頁194。

[25] 趙崇明主編,《三一.創造.文化:根頓神學的詮釋》,香港:基道出版社,2006,頁272。

[26] “所創造的事物,卻有其本身獨特的和特殊的自由,以致使其成為其自己。”根頓,頁6。

[27] 創一章

[28] “上帝將時間賦萬物,為的是使它們正當地發展。”根頓,頁7。

[29] “廣義而言的創造,即是指我們在其中活出我們生命的世界如何出現和成其自己。”根頓,頁4。

[30] 創2:15

[31] “人類被造是為了邁向完善,因此整個受造界也以另一種方式邁向完善”根頓,頁21。

[32] 根頓,頁60。

[33] “真正的文化就是真、善、美在獨特具體事情上的成就,是對萬有的終末完成的預嚐。”根頓,頁61。

[34] “上帝不但只會支摻受造物,還會每一天都主動導引,以及親身投入受造物的生命之中。”根頓,頁26。

[35] “護佑的意思是指到世上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是被決定的,都是按著它們之所是而成其所是。”根頓,頁36。

[36] “我們的責任是要為到我們必須要負責的世界其獨特的部份而負責,以及為那些我們有能力完成的部分而負責”根頓,頁60。

[37] “所有正確的文化,無論由誰人來形成,都是聖靈透過基督所賜的禮物,因而也是上帝終成行動的禮物。”根頓,頁6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