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香
魚香

社会人类学。生活即田野,观察记录人间。

【读影志】鱼香的三月推荐

读书 • 观影 • 记录

三月读过的书,观过的影,念过的诗。




  ◆ 《猫:懒得理你》


这大概是一本铲屎官们翻开后会惊呼“相见恨晚”的书,形态各异的萌喵图片让人咕噜噜地冒着粉色气泡。



《目客》系列是Lens杂志旗下专注于人文艺术和生活美学的影像生活读物,每一期聚焦一个话题。

这本以「猫」为主题的是第四期,有300多张猫咪的图片,通过影像讲故事总是生动的,比如书中Pepe和Pokke的故事。

Pepe的离去引出了一段母子关于“死亡”的对话,童言无忌显得可爱——

“……也许她就是想要Pepe,不一定想要别的猫咪。如果妈妈死了,你愿意去商店再买个妈妈吗?”
“呀,没有卖妈妈的地方。” 
“那如果有呢?” 
“那我就这样做,买和你一模一样的,就又有妈妈了。然后把你埋了。” 
(妈妈告诉孩子现代殡葬形式一般为火葬) 
“妈妈,我太喜欢你了,不舍得把你烧了,我还是想把你埋在地下。” 
(妈妈告诉孩子身体会被微生物分解只剩下骨骼,孩子将其理解为“化石”) 
“那我就过几年把你挖出来,把你的化石放在家里。”


而网红猫咪Pokke的篇幅被置于“日本社会和猫”中,这是一只爱将自己塞进盒子里的苏格兰折耳猫,主人是一位日本家庭主妇饭塚水叶,她将Pokke和女儿共同成长的日常po到Instagram上,斩粉无数。文章提到在他处“网红”常是人,而在日本往往是猫。高度集团化的社会环境和高压的生活状态,猫成了治愈剂,这不难窥见,比如经典的治愈系日剧《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从剧名就可以看出猫的重要地位。而另一特色现象,是养猫与记录其生活成为主妇们的消遣与寄托。从宠物的角度切入看社会文化,是有趣的视角。


大概通过与宠物相处,人类会更明白「爱」是怎么一回事。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猫的科普知识。比如,猫在森林里完成主要进化,因此爬树和跳跃能力出众;猫爪小肉垫其实是猫咪的敏感地带;猫无法感知甜味;猫会做梦;猫不是刻意将狩猎战利品送给主人的……


而猫的形象建构通常离不开两个要素,一是在宠物的领域总是与狗对比,二是投射于女性,有时这两者会混谈。例如有的作品将妻子描绘为“忠诚”的,如同狗一般的角色,而猫“娇媚轻佻”则多用于形容情人,书中列举了一些画作,能够直观看见猫是如何作为影射两性关系的符号。这部分还令我感到有趣的一点是,《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中汤姆猫的形象出现,其实与女性主义崛起相关,这之前猫往往是甜腻娇嗔的女性形象。

1906年,《魔鬼词典》还仿照猫的条例,将女人定义为“一种通常生活在男人身边的动物,她们对家庭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这种动物举止轻盈优雅,特别是那些美洲品种。它们什么都能吃,还可以被调教得不乱说话。”这种观念在二战后基本破产。

(猫每天要睡20个小时以上,可真叫人羡慕..)


如果你爱猫,对与猫相关的社会文化感兴趣,不妨翻开这本杂志看看。



  ◆ 《过春天》


“过春天”是行话春点,意指走私者成功通过海关安检,将香港的水货运到内地。

这是一部充满少女心事的青春片,社会背景的作用反而只如同舞台布景。


故事聚焦于一个特殊的群体:「深港跨境学童」,主人公佩佩就是一位父亲是香港居民、母亲是大陆居民,自己有着香港身份却住在深圳的「单非仔」,每天需要往返于深港两地求学。导演白雪在接受采访时说,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被记录、被电影留下来的群体。但她并不想将影片拍成“社会新闻”一般的报道,她说:“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它那些混沌和暧昧的灰色地带。”



看完电影,我的感受也是一切都淡淡的,仿佛一起回到了那场会结痂的十七岁。就像电影里没有任何吻戏,情欲值却Max的微妙。我们如同水族箱里的那只鲨鱼,畅想大海的自由,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期盼未知的希望,想要温暖和归属感,甚至是一点刺激的冒险安放那些茂盛的情感。


得不到,更想要。想去看雪,因为想知道冷是什么感觉;想要归属感,因为不曾拥有完整温馨的家庭,甚至连属于香港还是深圳都没有答案。人的个性很大程度由环境所塑造,哪怕是结束一场旅行,场景切换都要花费时间,而这个群体每天都需要面对深港两地文化气候的差异,去适应环境,情感上是有巨大断裂的。

 


印象最深是佩佩和Jo站在顶楼幻想飞到日本后要做的事,看雪喝清酒,碰杯和笑容,阳光亮闪闪,像场不会实现的梦。友情有多美好,撕掉机票、被曾经最好的朋友拿软肋来攻击的那一刻,就有多难过。

 


不应该在水族箱里的鲨鱼被放生到大海里会不会快乐一点呢?度过了青春期的水族箱,在大海中的游泳的鲨鱼会比较自由吗?

 

或许青春期的友情和成年人的爱情都易碎,只轻轻一敲,粉碎如影片最后山顶飘来的“雪”,逆着光亮落在手心里。



  ◆ 《Love Death+Robots》


Netflix上线的《Love Death+Robots》成为近期大热门,David Fincher+Tim Miller,一共18集,每集5-15分钟不等,均为独立的小故事,画风迥异,完成度很高,充满“还能这样玩儿”的脑洞。

 

(片头icon合集)


对黄暴主题没有太多感触,觉得比较有趣的诸如——

第二集的机器人视角中的人类以及机器人也逃不过撸猫呀。

第三集赛博朋克风的“平行宇宙”。

第六集当酸奶成为最高文明,人类终于享有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思考了这么多关于机器人的伦理问题,有没有想过智慧生命还可能是乳酸菌群呢?

第十二集带有古生物元素的奇幻异世界。

第十六集冰箱里上演的微缩地球文明演进。

第十七集如果历史能够更改修正,希特勒有几种死法?

……



当然还有念念不忘的两集——

第八集《Good Hunting》,中式画风很讨喜,故事核心是Magic,围绕狐狸精与人类间的相互狩猎展开。城市化进程让魔法逐渐流失、人类充满掌控欲不再相信魔法,香港在殖民地时期的风貌,男性对女性的“狩猎统治”以及成为机械小狐狸后的“女性主义反扑”……都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第十四集《Zima Blue》充满哲学意味,大概也最贴合《爱死机》的哲学思考吧。故事以一位新闻记者的第三人视角讲述,Zima是机器也是艺术家,通过改造迭代、生物治疗进化达到永生,经历了对真理的追寻和对宇宙的探索,最终却用肢解自己的行为艺术回归到一个小小的清扫机器。有学者指出这种“I'm going home”的经验依恋是「锚定效应」。


当机器人有了思与爱的能力,内心出现了那个小小的蓝色方块,也会像人类一样思索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存在的意义吗?



诗  ◆ 《世界巨大》


世界巨大

我以渺小来爱它

时间悠长

我以短暂来爱它

我急切、滚烫

配得上慢慢活着

也配得上突然死亡

——海桑



你的三月是由什么媒介形式组成的呢? :) 




©图源网络或翻拍


参考资料:

Lens《目客004·猫:懒得理你》

端传媒《專訪〈過春天〉導演白雪:單非、跨境與水貨,港深雙城的過界青春》

看理想《我们还欠〈爱,死亡和机器人〉一个哲学解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