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轮回
梦之轮回

科普写作者。

批判性思维的觉醒

前段时间看到棒棒医生在《我的医学素养曾经这么差》一文中对自己曾经轻信中医药的“黑历史”进行了“无情揭露”与深刻剖析,也看到这些事被不少中医粉翻出来当作嘲笑棒棒医生的把柄,他们认为棒棒医生“用过中药注射剂就没有资格再批评中医药”,然而我在敬佩棒棒医生的开诚布公之余,不得不说句公道话:“曾经用过中医药就没有资格再批评中医药”的奇葩结论是不成立的,正如你不能主张“曾经被骗子骗过就没有资格再骂骗子”一样。而且棒棒医生的经历并不是孤例,而是绝大多数批评中医人士共同的心路历程。

事实上就连余云岫、孙中山、鲁迅、方舟子这样著名的批评中医人士,也都经历过一个对中医药从信到不信、吃到不吃的过程,这并不奇怪,出生成长在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国人,根本无法避免自己从小被中医药所影响,也曾经或多或少对中医药有过轻信或者深信不疑的经历,甚至有人在自己的中二时期还为此和批评中医的人怼到过天亮。我们不仅不该对他们的这些“黑历史”冷嘲热讽,反而应该为他们勇于承认自己既往的懵懂而报以由衷地钦佩,因为认清中医药的本质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短时间之内就能办到的事。

其实每个不再信中医的人,在他人生的早期都或多或少地信过中医,吃过中药,真正的觉醒大多数是成年以后的事,比如我就是从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我曾在之前的文章里仔细地分析过自己对中医药的认识过程:虽然我在高中时读到语文课本上《<呐喊>自序》里鲁迅的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时印象非常深刻,但其实一直没弄明白鲁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因此对中医药的本质并无深入的了解,总以为中医理论虽然荒谬,但中药应该还是无毒有效的,我也在这样的认识中度过了整个大学阶段,每次得病以后去校医院,医生开的药里面总包含着很高比例的中成药,特别是牛黄解毒丸,简直是万能神药。直到进入研究生阶段,我才发现原来社会上存在着另一种有关中医药的意见,也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被蒙蔽了这么多年。

同时我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掌握了科学思维与方法,知道了科学实验应该怎么做,开始仔细地思考关于中医药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中医的理论是荒谬的、不符合科学的、无法证明的;而中药则大多数是有待验证的,需要弄清楚其究竟是否有效、有没有毒副作用、毒副作用是什么的。从此以后我开始在现实生活中拒绝中医药的治疗,在上医院时明确跟医生说不要开中成药,也在自己的生活圈里成功影响了一批人共同拒绝中医药。

正如方舟子在《批评中医》前言里所说:“书读得越多,学历越高,我对中医理论的否定,对中药的怀疑就越大”。为什么方舟子认为书读得越多,学历越高,他对中医药的否定与怀疑就越大呢?因为要认清中医药的本质问题,在我看来需要一种特质:“求真”,即一种不轻信的精神,一种不盲从的精神,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一种要求看到真凭实据再去考虑是否接受的认识态度,最终我们可以把这些精神与态度提炼成一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而要真正掌握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注定了要认清中医药的本质,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认识、思考与批判的过程。如果在高中或本科时期就能把中医药这个问题想明白,那应该是很早慧,很勤勉的孩子。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与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所著的《批判性思维》一书给批判性思维下过一个简明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claim)是否为真。而美国批判性思维学者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H. Ennis)的定义则是: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Defini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Reasonable reflective thinking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do.)。1990年,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发表的联合声明对“批判性思维”做了以下界定: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而自律的判断,并对判断的基础就证据、概念、方法学、标准釐定、背景因素层面加以诠释、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理想的批判性思考者凡事习惯追根究底,认知务求全面周到,判断必出于理据,心胸保持开放,态度保有弹性,评价必求公正,坦然面对主观偏见,判断必求谨慎,且必要时愿意重新考量,对争议点清楚了解,处理复杂事物有条不紊,搜集相关资料勤奋不懈,选取标准务求合理,专注于探究问题,而且在该问题该环境许可下坚持寻求最精确的结果。不论何种定义,我们都可以总结如下:批判性思维是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做出好的判断、迈向成功人生的工具;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使命;批判性思维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工具(谷振诣教授《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会让人变得更聪慧,这两者同样重要,无论是举足轻重还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你越是多地运用批判性思维,你的思维就越经得住考验。

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出自 Facione 组 Delphi 报告[6],1990)

1.Self-Regulation:自我校准(元认知),指以一种自我检视、自我纠正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 己的推断;

2.Interpretation:阐述,指理解与表达各种数据、事件、标准、程序等分类的意义与重要性;

3.Analysis:分析,指对各种争论或分歧的鉴别与分析;

4.Evaluation:评估,指评定各种断言、论点的逻辑强度;

5.Inference:推论,指鉴别与确认证据,建立推测,考虑其他可选的推论;

6.Explanation:解释,指陈述推理的结论,用可信的论据与逻辑来证明推理的正确性。


早在美国教育委员会1972年的调查报告中,就已经在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教育价值:“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熟练和公正地评估证据的质量,检测错误、虚假、篡改、伪装和偏见的能力……这对个人成功和国家需要都有核心的重要性。”然而在中国的本科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逻辑学能力的教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往往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失,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多数大学生往往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与政治教育,毫无独立思考与理性分析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能力,也不具备查证某一资料可信度的能力,甚至会被社会舆论与媒体宣传裹挟着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盲从附和的工具人。

然而人最难做到的事就是自我批判与自我否定,特别是在进行了理性思考与自我反省后的自我否定。因此方舟子才会认为“能否超出朴素的民族感情科学地看待中医,是检验一个中国人的科学理性素养的试金石。

因此在中国从事现代医学的医生或者医学生中,罕有像纪小龙、棒棒医生、李清晨这样敢于站出来对中医药进行系统地批评质疑的人,甚至哪怕只是表个态他们都不干,他们或者是不敢,或者是不屑,甚至相当多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你提出来让他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或者表个态,他们或者会以自己的专业身份鄙视你的建议,认为你这是在多管闲事、越俎代庖;或者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为由,拒绝对中医药发表内心的真实看法;抑或是他们只会把中医药当成一种实用的医学手段,强调只要在临床上能用就行,只要患者最后病好了就行,科不科学根本无所谓,哪怕他们也承认有些效果其实是安慰剂效应或者自愈现象。

而对于那些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而言,批判性思维往往更加无从谈起。有相当多的中医专业学生或公开或私下地在各种场合表示过自己学不懂中医,但他们没有勇气质疑中医理论,只能自认才疏学浅,只能选择敬畏。然而事实上哪里是因为他们学不懂,不过是因为中医理论的模糊性、解释的随意性、结论的不可证伪性,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那些声称自己学懂了中医的,又有几个是真的明白呢?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只有跳出这些中医理论,从科学角度来审视这些呓语,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这些臆想,才会明白这些东西大多数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文化糟粕。但是为中医辩护的中医专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并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觉醒,而是选择了为自己的饭碗辩护。被骗学中医本身已经是一种不幸,还要想尽办法为其辩护则是更大的悲剧,他们其实也是一群可怜人,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轻信中医的态度,在报考专业时对即将影响自己一生的职业前景选择了盲从他人,入错了行,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更加可悲,因为他们在发现自己受骗以后选择了自欺欺人,拒绝了理性判断,拒绝了批判性思考,更拒绝了真正的科学精神。

曾经轻信过中医理论、吃过中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那不过是在中国这片缺少科学素养的土地上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经历,我们大可不必对此讳莫如深;可耻的是,在科学逐渐昌明的今天,我们却没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没有恪守循证医学的精神,还要继续信中医吃中药这一愚昧的举动,继续为中医药当中的糟粕辩护。虽然明眼人都已经看到了中医的荒诞不经与骗人本质,但即便是政府,都还要因为各种利益假装它是真的,还要将错就错地玩下去,生活的大环境就是如此残酷,我们又能怎么办呢?不过是为了避免良心的煎熬说几句真话罢了,从现实角度来说你只能拯救你自己和你身边那些能够认同你观点的人,甚至能够做到这一点都已经殊为不易。


 


参考资料:

1.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布鲁克·诺埃尔·摩尔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 《批评中医》,方舟子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3.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7版),M. Neil Browne.;Stuart M. Keeley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批判性思维》,谷振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5.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s it? Robert H. Ennis, 1992.

6.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Dr. Peter A. Facione, a report for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1990.

7.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Developing effective Analysis and Argument, Stella Cottrell, 2005.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试图系统地阐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以及如何掌握批判性思维。


这是我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求真者”,会发一些原创的文献解读文章、科普文章、科学资讯、文学小品。欢迎关注。


扫码关注、点击文章开头“求真者”或搜索微信号关注:qiuzhenzhe201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