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ua
suhua

音乐迷

摘录:香港问题的诱因、历史与教训(杨贤)

2020年12月初,新加坡国大商学院院长杨贤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香港问题的精彩讲座。《新加坡眼》作为支持媒体,同步直播了这场讲座。

  杨贤教授出生于香港,曾于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现在是国大商学院的教授。他既是学者,也是香港问题的亲历者。

  我是杨贤,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李棕杰出教授。我同时也是亚洲金融与经济研究局主席。我在香港出生和长大,即使从1975年起我已不再定居香港,但我还是会经常回去,因为我的父母还在那里,我的其他的家族成员也在那里。

  在人均GDP方面,香港已经超过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它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预期寿命,并且拥有令人羡慕的全民免费公共医疗保健体系。

  我于2019年6月卸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一职。6月12日,一场抗议引渡法修正案的大规模的集会演变成了一场暴力事件。超过9千人被捕,其中41%的被捕者是2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香港一切都被政治化。其中一个阵营称为黄营,支持者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自诩为自由战士,他们反中国化、反华、反政府。另一个阵营叫蓝营,大多是老一辈的支持者。蓝营认为示威者和暴动者是被洗脑的、受了误导教育影响、教育程度较低的年轻人。

  我有本书在2020年11月出版,书名为《香港2019-2020年社会动荡:诱因、历史与教训》。

  过去,英国人从伦敦任命香港总督,很少征求当地人的意见,这是殖民地式的集权模式。总督领导行政部门,总督也担任立法局主席、委任很多议员,这样他就同时控制了行政部门和立法局。伦敦保留了法律的裁定权和终审法庭制,因此,换而言之,香港司法并不独立,司法权全在伦敦的枢密院。在1972颁布了非常严格的《煽动法》,将所有反颠覆的法律整合为《刑事条例》。简而言之,香港在1997年回归前,一直受到伦敦殖民政权的控治。香港的公务员只是奉命行事,他们没有处理民情的经验(然而,他们现在却领导着行政部门)。这就是香港。

  1956年和1967年香港出现了很严重的暴乱。1967年的暴乱持续了5个月。某种程度上也反对港英政府。受英国政府控制的殖民地政府会偏向英国的商业利益,但是他们也努力让香港华人过上看似正常的生活。

  《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由36名大陆人士和23名香港业内领袖组成,起草时间是1985年6月到1990年4月。基本法承担着重要的承诺。首先是基本法第五条。2047年之后,选择权在中国手里。

  其次,香港将有条件地享有言论自由的保障。

  但是这个制度也有一些条件,这个条件即第二十三条: 香港要制定《国家安全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国政府的行为,包括与敌对的外国组织合作。为了预防第二十三条无法实施的情况,中国政府还在第十八条中规定,一旦香港内部的动荡危及国家统一或安全,且不在特区政府控制的范围内,中央人民政府有权因香港特区处于紧急状态,在香港特区推动和执行国家层面的有关法律。

  港英政府于回归前在香港推行所谓改革,第一件事就是开放大众传媒。我们应该记得,从前英国在香港有言论管制,就是为了反颠覆, 维护政权。基本法也力主反颠覆中国政府的行为,英国人明白这一套,为什么临走前取消了这些法律管制, 比如在1980年代后期废除了反假新闻法和相关法令等等。

  港英政府还做了另外两件事。一个是设立福利制度,另一个是委任港督彭定康的政治改革。1993年,英国政府推出了全面的社会综合保障援助计划。在此之前,香港从来没有实行过任何社会福利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每个月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香港居民发放2000港元的补助。对于每个家庭来说,能拿到的补助是上不封顶的。要知道,这每月2000港元在当时并不是小数目,它是1997年中国人均GDP的4倍。

我们应该注意到,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在香港地区以外出生的香港居民及其子女,以及来自内地的配偶,在1997年后都可以拥有香港居留权。这类群体只需要在港居住1年后,即可享受这项新设立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这意味着这项社会保障援助计划成为经济移民的强大吸引力。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据估计大约有9万人属于这一类。而这种经济移民的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它也改变了香港人对中国大陆移民的看法。过去大陆移民来到香港,努力工作、与香港人同舟共济。但现在有人怀疑他们来港只是为了谋取福利,有些香港人开始指责他们。这项福利计划违反了香港数百年来的政策原则,让人们不禁猜测它有分裂的目的。

  改革的第三部分发生在1992年,委任港督彭定康改变了立法会议员的选举方式。根据1997年生效的《基本法》,立法会议员的全部席位中,50%由地方选区选出,50%由职能部门选出。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职能部门的选民是倾向于中国大陆政府的,所以彭定康修改了选举方式,使选举向地区选区倾斜,还降低了投票年龄。(而在當年,大部分立法会议员是官守的(港督指派)) 。两位前任港督,还有一位前代理港督和驻英外交政策顾问都反对这项 "改革",认为这项“改革”违反了《基本法》。彭定康却继续推行他的计划,并开始进行立法会选举。他的很多支持者在1997年的选举中都赢得了议席。北京对此的反应是成立一个临时立法会,以取代1997年选出的立法会。

  一种新的政治行为模式出现了。反对派联盟首先违反了《基本法》;当北京和香港政府糾正违法行为时,违法方却会指责北京压制自由、违反《基本法》。这种行为模式到现在也一直在持续。

  容许反对的决议政治取代了集权制的殖民政府,立法会成员现在是由选举产生的。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否决行政长官的政府预算来迫使她辞职。

  彭定康的改革和这些反对派对香港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不支持《基本法》,反对和中国融合,甚至有的还对抗中央政府。这样就导致政府四分五裂、各派互不合作。也导致香港的经济政策前后抵触,对于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也缺少相应的准备,这些都让年轻一代深受其害。

  从1997年到2019年,约有100万人移居香港,这意味着香港的人口增加了60%。

  伴随人口的大幅度增加预期住房压力将增大,因此行政长官希望减缓移民潮的速度,方法就是延长居住时间的要求,然后他们才能获得福利支持。但反对派却不支持这样的做法,或许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得选票。

  于是,行政长官提出,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我们为什么不建造更多的公共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呢。这一次,反对派否决了预算案。他们可能是为了保障那些已在香港拥有房产的,中产或中下阶层的资产价值,因为按照这个计划建造更多的经济适用房,中低收入阶层的房屋升值空间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反对派否决了预算案。

  在移民潮的压力下,医疗系统受到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反对派现在反对引进外来的医生,阻止外国医生来港执业。

  大家想想看,这是都前后不一致的。反对派对移民没意见,但它反对采取措施放慢经济移民的速度,并反对建造经济适用房,也不允许外国医生来港执业,社会上的压力和痛苦是显而易见的。

  那些所谓的支持“建制派”的人士,他们声称要维护香港所谓的“经济繁荣”,大谈自由市场原则。他们在1998年取消了香港的房租管制,这是英国政府不敢做的事。(97 前港英很狡猾,它早就制定取消房租管制的方案,却多次推迟不啟動,最後决訍由97之後(1998)主法会决定) 。在土地的持有权方面,他们并没有限制地产大亨的垄断行为。所以,所有的这些所谓的自由市场政策和反对派最后的所作所为,给我们带来了以下情形:

  (香港公屋购买等候时间)

  (香港和其他地区住房可负担性)

  前后不一的政策造就了臭名昭著的“香港住房问题”。光是搬进公屋,人们就需要等待五六年。而香港的高住房成本在全球都首屈一指。目前,香港住房成本的承受能力指数已经远超其他任何国家。

不仅如此,在这种前后茅盾不一的政策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香港的自由市场政策,中国的资金和人力资本流入香港。对香港年轻人来说,在高端职位上,他们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因为有很多外地人在竞争这些高端工作,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中国或从西方国家名校毕业的大陆人。

  高昂的香港土地成本将制造业推向了内地。在低端工作方面,则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香港的方向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就是说香港之于中国,就像曼哈顿之于美国,而这些都需要靠融合才能实现。

  但是反对派基于他们的信念阻碍着融合,他们不希望香港变得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所以,他们竭力阻碍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人员顺畅往来。

  一方面,香港需要融合,但另一方面,各方势力却极力地反对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是受害者?我认为是年轻人。

  所以,在1997年之后,香港的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前后茅盾不一致。一边是建制派推崇

  自由市场政策、自由市场原则;另一边是民主派对一切都说“不”,这20年的反对派政治,制定了许多前后茅盾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收入不平等加剧、房价暴涨、产业空心化,教育质量的下降。

  反对派阵营制造了一种指责的论调,把香港的经济压力归因于中国,这也为他们的反融合找到了借口,同时也分散了民众对香港前后不一致政策的注意力。

  2003年,港版《国家安全法》被提上议事日程,冲突于是就这样产生了。他们中包括宗教团体、社会工作者、教师联盟、一些工会、记者、大学学生会、一些政党等。2004年,争取普选;2005年,再次争取普选;2006年,又一次争取普选,争取平等权利 "公正”的香港。争取普选,然后进行集会,就这样一直持续,导致了2014年的占中运动。这样的集会和抗议活动持续了近20年,这导致了2019年和2020年的动荡。这种动荡不是引渡法案修正案的结果,它是近20年的情绪积累的结果。

  普选是大家最常讨论的,2004年的时候举行了一次集会,目的是争取在2007年实现普选。这份提案是这样的,在香港如果要改变选举程序,需要得到中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确保这个提案在立法会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以及行政长官同意,并应写一份正式报告报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004年,常委会否决了对2007年香港行政长官将由普选产生的要求,提案驳回的原因是,香港政府没有为此做好充足的准备,行政部门也不具备必需的条件。

  2014年行政长官提交了一份立法会通过的正式报告,称从2017年开始实行普选。这次人大常委会的文字解释和回应:你可以这样做,但不管谁想竞选,都需要通过类似提名委员会的核准, 就如基本法的条文一样。

  提名委员会是什么样的,并没有明确说明,那么唯一的可参照的就是现有的遴选委员会。现有的遴选委员会由1200名民选成员组成,这样的选举被操纵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典型的代议制民主。任何想参选的人,都可以进行游说、进行初选。而实际上,在前几轮行政长官的遴选中,也存在这样的先例,遴选委员会选出来的候选人不是中共首选候选人。

  我觉得人大常委会的提案是很公平公正的,但是反对派否决了这个决议。由于民主派议员的反对,所以普选没有实现。但立法民主派会议员和公民人权阵线都指责中国政府,説它没有给予香港普选权,违反了《基本法》,并进行集会游行,造成占领中环这样的事情。

  我们再来看看引渡条例。反对派反对引渡条例修正案的理由是,引渡法会给中国政府创造机会,让中国随意地从香港带人到中国大陆。这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这个法案,就会发现,香港没有任何引渡条例允许香港把罪犯送到中国大陆。有一个香港人在台北杀了他的女友,之后他跑回香港。这个罪犯因其他罪行被香港警方抓获,香港政府想把这个罪犯送回台北,送到台湾受审,所以行政长官就提出,我们需要对法案进行修订,以便香港政府可以考虑从任何地方的政府,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澳门引渡犯罪嫌疑人的要求。

  而这些请求,根据《引渡法》,将由行政长官按个别情况作出判决,逃税等几项商业犯罪并不包含在内,香港法院将拥有是否批准引渡请求的最终决定权。还有一个要求是,最高刑期至少为7年。如果我去中国大陆,向颠覆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最高刑期仅为5年。所以即使是这样的人都不适用于引渡条例。

  新加坡前部长杨荣文先生说得很好,"我不认为对现行法例的修订建议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如今这个修例事件已经完全被歪曲,并引发了长期的动荡。人们抗议的其实是一个被捏造了事实的修正案、一个被编造出来的借口!

  再看《国家安全法》,这是在2020年6月实施的。中共引用了《基本法》第十八条,理由是:因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发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国家统一或安全的动乱,危害国家统一或安全,且不在特区政府控制范围内的行为。中央人民政府可发布命令将有关全国性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

  香港泛民主派2019年阻碍立法会议事长达5个月的时间。而且有人公开宣称说要占领立法会多数席位,让行政部门瘫痪,还要逼行政长官下台。这些内容都是在反对派所属平台上的文件所记载的。目的是为了逼行政长官下台,瘫痪香港,压迫中央。因此中央政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按照《基本法》規定,制定了《国家安全法》。

  首先,这部法律并不如台湾的《反渗透法》严厉。其次,相对于1997年前,香港人的自由和权利比以前多了。即使是在设置了《国家安全法》之后,中国并没有真正违反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也没有违反《基本法》。

  第一,可能香港存在问责制被轻视的问题,也存在指责说辞的问题。《基本法》给了香港民主,而立法会成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他们可以制衡行政部门,且拥有司法独立权。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但这样的民主需要一个有问责制的生态系统。谁制定了什么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要得到答案,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比如在美国,当尼克松(总统)撒谎的时候,《华盛顿邮报》的伍德沃德先生就对此进行了公开的报道。

  第二,你需要非常仔细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来记录后果和政策之间的联系。在这一点上香港还是比较欠缺的。

  第三,你需要一个愿意保护党内成员诚信的政党。举例来说,当尼克松说谎时,共和党的领导人会要求尼克松辞职,以保障该党的诚信。香港党派繁多,拉集成军,良莠不齐,各自有自我追求的目的。

  有人试图袭击警察,警察开枪击中了他,如果你只展示第二部分而不展示第一部分,那就是断章取义。但它仍然创造了一个因果关系,警察开枪打人。你可以称它为警察暴力执法,并通过大众媒体发布。

  如果一群年轻人坐在一起,他们讨论警察暴力执法。一个警察近距离开枪打人,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警察为什么要开枪?答案可能是警察暴力执法,或者是警察先被袭击。当这个人提出后来这种可能时,其他人都会不同意,并说你是冷血的,你是被洗脑的,你是禽兽。这种来自群体的压力、同伴的压力和人性中希望被大众接受的渴望,就会让对警察暴力执法有疑虑的人有所动摇,甚至可能会接受警察暴力执法的说辞,然后他们就会出去抗议警察的暴力执法。

  有关指责论调会:A)降低了我们进行自我反思的倾向;B)通过大众媒体,它可以成为一个更加真实化的事实;C)通过确认偏差,这个信念会变得越来越坚定;D)通过同伴的压力、社会的演化,到了最后就变成了一个“真相”。就是这么的一个过程。

现在香港讨论得比较多的是教育失败和认同感缺失的问题,很多香港年轻人存在大量高度负面的情绪。根源是什么?有些人指向教育失败。他们认为,这些年轻人没有中国身份的认同感。

  通识教育是一个核心科目,它有五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题目: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与能源、科技与环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极难教授。

  你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成长,你知道你是中国人,但你不知道什么是中国人,这就是一个身份危机。家庭的问题小孩, 都继承了姓氏,但并不喜欢他父母,不喜欢这个家庭,于是就总是捣乱惹麻烦。我们也从香港不堪的经历中学到了一些教训。

  第一件事是负面的教训,”指责论调”和”失败的教育”。有一个基本的问题:人真的可以这么大规模地、持续地被愚弄吗?这是对的吗?

  第二个问题是反对派错了吗?也许他们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坚信不移,也许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就这个问题我想引用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大师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的话来回答。他在诺贝尔奖演讲中说,“我们自以为自己拥有知识和权力,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社会的进程,而事实上我们并不拥有这些知识,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香港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有平衡的动态调整,克服市场失败,政治家要让人民知道在选择什么。他们也应该维护那些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和法治的界线,以获得整体效率、稳定和公平的再分配。

  社会必须持续调整,政府的成立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利益,但是要接受一个取舍,把所有的事情都跟大家解释清楚,让社会集体来做一个判断。如果我们有身份认同感,我们就是大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我们愿意接受这样的取舍,这就是民主和自由的本质。

了解自己正在面临的是什么,在确定的行为边界下做出明智和自由的集体选择,这就是任何制度发展最理想的结果。这不具体涉及到投票或不投票,一党制或是多党制。民主和自由的本质不是某一种体制下的独有特征,它们应该是任何制度最理想的结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