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SWEET TIME

今天早上出門的路途中等紅燈時,突然不自覺笑出聲。

因為今天從家裡出發往西北方開了將近五分鐘,再繞經家附近往南走將近五分鐘接著又左轉往東一段路,再往西,再往東整整繞了將近三十分鐘才到校。

並不是沒有九點上班的時間壓力,只是我把餘裕的時間都排進最後需出門的時間。

上午剛好有朋友打來聊關於她女兒的一些狀況聊了一個多小時,除了分離焦慮過程中還提到孩子出門拖拖拉拉。


鬧鐘、倒數計時器Time Timer 是我的好朋友。

0720 第一次鬧鐘響。

0730 第二次鬧鐘響。

跟新進人員的協議:如果在 0730 鬧鐘響之前踏出家門,他想繞去哪裡基本上只要能在 0800 到校前,都可以。而且,其實我的底線是可以到 0830。

只希望能多享受這些上下課的時光;不過,勢必有所犧牲。

去年剛入學那段分離焦慮的時光,新進人員曾經在睡前反應希望我們可以在學校陪他久一些。於是拿出了紙筆,陪著他討論出早上的時間流程。

我:「你希望我們陪你在學校待多久」

新:「五十分鐘」

我:「八點到校扣掉五十分鐘,所以我們七點十分要到校。開車路程預計二十分鐘,所以我們最晚六點五十分,需要發動車子並且出發。從家裡走到車子大概最多五分鐘,所以我們六點四十五一定要出家門。那你刷牙洗臉穿鞋背書包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新:「十五分鐘」我:「那這樣你最慢需要在六點半前吃飽,接著開始刷牙。那你吃早餐需要多久時間?」

新:「三十分鐘」我:「喔那你需要在六點開始吃飯,那你在房間換衣服加下樓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新:「十分鐘」我:「那你至少需要在五點五十分開始換衣服。那你起床之後需要玩多久的時間呢?」

新:「一個小時」我:「那你至少要在四點五十分開始玩,那你需要多久的時間在床上打滾。」

新:「二十分鐘」我:「那你至少要在四點半睜開眼睛開始打滾。」

我做完會議記錄之後說:「那麼明天我四點半會叫你起床!」


新進人員大驚:「四點半!!!!!!!太早了!沒辦法」

我:「那怎麼辦?」新:「我知道了.....」

接著新進人員說出了他的想法,可刪減調整的時間,我們也反覆了數次最後討論出一個他自己能接受的時間流程。當然,他還是會有賴皮拖拖拉拉的時候,不過相較次數非常少。

這是在時間管理的 SWEET TIME 運作技巧 "Stop Working on Everything Else Time". 停⽌止⼿手上動作,去做下一件事情的確實時間。


因為過去蠻長一段時間,擔任時間管理課程講師。所以這個流程已是我生活的習慣,只不過把它套入在孩子身上。

時間管理,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自己的心。

再加上當孩子拖拖拉拉時,如何應對他的情緒和我們自身的情緒。

種種的工作資源運用在親子關係間,是可以完美無縫接軌的。畢竟工作生活是密不可分。

在一些教養書籍或文章中,偶爾看見使用「計時器」來達到不拖拖拉拉的習慣。

設定目標搭配一個工具,可惜的地方在於細節方法很多並沒有著墨太多。

就像要孩子專心,卻不教孩子如何專心。只有目標,沒有方法。往往只會越努力越挫折....


之所以 0800 到校的用意除了我還是需要工作外,在於這時間在校的孩童少,可以讓新進人員多和老師們熟悉,透過閒聊慢慢培養感情與默契。

也跟朋友提到,生活中我不妥協。但,如何不妥協又不傷關係,則是另一個很重的課題了。

最後跟朋友說到雖然這些核心應對的方式我很熟悉,也協助了不少父母;但,自己始終抱持著「一定還有更好地應對方法,只是我還不知道」這樣的信念在努力著,因為比「我已經試過各種方法但對方還是這樣」來得好。

所以我還是喜歡透過閒聊或文字討論目的釐清我自己的盲點和協助更多父母,彼此激起更多的思考空間創造出更多的可能,因為我們都希望成為更理解孩子的父母或家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