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好好說話

前幾天中午吃飯時老闆跟我說了些讓她匪夷所思的事,專心地吃一邊靜靜聽完後,回了老闆一句:「也許是因為很多人無法好好說話,才導致各說各話」

接著聊到關於好好說話需注意的兩個要件:

  1. 觀察事實而不帶評價
  2. 陳述感受

老闆:「有點複雜,不太理解」

很多時候誤把想法當成事實,就變成了評價;然後誤以為加上「我覺得」就是感受,其實都是屬於「主觀詮釋」。

例如:

  1. 你不可以這樣啊!事實就是如此!你這樣會很危險。
  2. 他不可以這樣說啊!他這樣的態度難道你覺得 ok 嗎?我覺得他不應該用這種口氣說話!

尤其在立場不同時若有太多的主觀詮釋,最後的結果其實兩個人都會受傷。

無論是面對孩子或成人,最難最複雜的部分其實不在於聽見對方的話或看見對方的行為之後要「說什麼」回應,而是:聽見對方的話或看見對方行為之後,如何處理內心的感受。


「阿可是對方態度不好啊」對方態度不好是因為我們已經在給予評價,接著當然很難好好說話。

在對話中對方突然發怒:

「你態度有必要這樣嗎?」「你講話幹嘛那麼大聲」「你可以好好的說啊!又沒必要那麼生氣」這也都是我們主觀詮釋。

「你講話突然變大聲,怎麼了?」這才觀察事實而不帶評價。

「你講話突然變大聲,怎麼了?我有點嚇到」觀察事實而不帶評價,且陳述感受。

不過別期待「觀察事實而不帶評價,且陳述感受」的回應之後,對方就願意好好說話。他可能還是會用各種慣性的方式,「講話大聲怎樣?不行嗎」「你嚇到關我什麼事?」這樣之類的話,我們接得住嗎?接住之後怎麼回應?


昨天一位很認真的年輕人和我聊到關於他在「接納與理解」這部分學習時的困境。

當時我舉了一個例子:「一個接一個內角近身的快速球,一不小心失控直撲身體。打中之後會不會衝上去理論、叫囂、揮他一拳還是狠狠的瞪著對方?或是檢查完傷勢之後站上壘包?」

和他聊了將近三小時,儘管我無法確定他是否能吸收;但,我相信很多概念或學習是可以透過討論、對話而有更深的體會。

昨晚不斷的在思考,與挑戰自己如何更清楚的詮釋「接納」。因為我在意也會焦慮是否能夠協助更多人理解這個概念。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去詮釋?


今天中午吃飯時跟老闆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你聽我談論關於『接納』,我想知道你對於接納是如何解讀?」

老闆:「不帶評價的去接受對方的一切?」

我:「接受對方的一切,是不是涉及到認同?」

我:「接納,如其所是的觀察,就是看見所看見的,如實的存在,沒有『分析』沒有『批判』沒有『評價』沒有『應該』沒有『必須』,無論是對方或是自己當下的任何情緒感受。」

老闆:「這真的很難」

接著跟老闆一連串的對話,概略如下:

給對方的「接納」,不代表需要「認同」,不代表需要「妥協」。

「接納」是讓自己有機會去「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發生了什麼,儘管不一定認同對方的行為。

學習接納的過程,有一部分的困境就在於「面對對方的狀況,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如何處理。

很常聽見的問題:「都是我在接納對方,那誰來接納我?」

答案是「自己」。我們只需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要求別人負責。

一個無法接納自己「情緒感受」的人,很難去接納對方的「行為狀態」,更別說真的「理解」。

面對孩子「我知道他這樣做可能是覺得受了委屈,這我理解,但是他不應該這樣跟我說話啊!這什麼態度!」這段話呈現出的「我知道」和「我理解」只是在認知(頭腦)方面知道,但還沒做到如實地「接納」。

接納,並非妥協或縱容。理解,不是合理化或是嘗試分析。

還有一個部分不曾跟老闆或諮商中提過,關於「臣服」。對於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是否「臣服」會影響到對看見對方「行爲問題」時的「接納」與「理解」的能力。

老闆聽到關於「臣服」這邊,越來越頭大。


老闆知道關於我和她討論這些概念,最大的用意是希望可能濃縮出最精簡的詮釋,在和其他人分享的時候能讓他人更快速的理解。我也非常感謝老闆,願意和我討論這些很硬的話題,儘管老闆體驗過這些東西在生活中效果很好,但還是很硬。

其實也包括自己也是透過書寫文字,來協助自己釐清在現實對話中,如何更有效率、精簡的傳遞核心概念。

這是我對於現況的不接納,因為我有期待。我對於現況的不接納,還好不執著於要不要接納,而是我可以為現況做出什麼樣的改變。這部分則屬於「好奇」,而不是執著在不接納的情緒。

或許,對任何人事物產生更多的「好奇」,才有更多「接納」與深入「理解」的機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