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惡性循環

很多事,都需要深入核心探索;而不是僅止於表面上的處理。不然只會變成惡性循環。

平靜,不代表沒情緒。假平靜更只是在忽略情緒、壓抑情緒。

有情緒是健康的事,害怕情緒就不太妥當。

有情緒正常,錯誤的表達情緒就容易在行動上出問題。


因為事件產生了情緒(生氣),但個人的內在觀點「覺得」不能生氣,產生了壓抑。

之所以會有這樣觀點的形成,往往是從小養成。因為沒學過怎樣合理的表達情緒。

無法合理表達情緒的時候:

有了情緒(生氣)

表達情緒的方式卻是指責對方。

這並不是表達情緒。也因此,會受到更多的指責或彼此的衝突。

有了情緒(生氣)

表達情緒的方式生悶氣。

這也都是不正視自己情緒的一種對自己的應對。

還有一種行為模式常見的,就是壓抑造成的循環。因為沒學過認識情緒,因此自己內在觀點害怕觸碰情緒,所以產生「不能生氣」「生氣沒有用」「生氣也不能解決問題」觀點,接著無止境的壓抑,目的為了塑造出表面平靜的假象。自己用心營造的假象,遲早會被戳破。因為這不是健康的情緒流動,人自然無法負荷。

延伸出來變成

在事件裡有了情緒(生氣)

開始壓抑

討好對方

自己覺得委屈,持續壓抑

情緒開始躁動,繼續壓抑

爆炸

討好,未必是發自內心,只是為自己的爆炸感到愧疚

安撫

看似圓滿相安無事

然後就一段時間之後又重複,週而復始。在關係裡面的兩個人就持續在同樣的行為模式中迴圈,樂此不疲。

因為當時的「相安無事」只是假象。畢竟核心的問題沒解決,終究會不斷重複彼此不舒服的行為模式。

一方可能學會反正我爆炸之後的安撫,對方就會停下來。

另一方可能學會反正你爆炸後會來討好我。

這根本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更多問題。

同樣的,若情緒是擔心,請清楚表達出擔心。而不是變成指責或道德勸說。

很多事,都需要深入核心探索;而不是僅止於表面上的處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