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居家防疫Day45

也許,可以選擇快一點的方式,最初使盡各種的威脅利誘拐騙壓制,強迫他習慣;但,我選一條慢一點的路,讓他發自內心的願意。

曾跟老闆聊過,「信任」這件事。

也模擬過當發生新進人員所說的跟我所接收到訊息有落差,甚至所說的若為「不真實」時,該如何不當場拆穿,又能表達出我接收到的訊息跟新進人員所陳述的內容有出入。


端午節隔天,有事要回台中一趟,老闆已經提前一天下去。

九點準備要離開家門,跟同在客廳的資深男女打招呼說再見時,資深男開口說:「啊新進人員又沒吃早餐喔」

我:「是啊!」

資深男:「這樣不行啦!這樣會長不大,營養不良!」

我:「我有問他,他說還不餓啊!」

資深女在旁邊搭腔:「嘿啊!啊他們就要出門,都那麼大了,餓了隨時都可以處理。」

資深男:「矮油!小孩子的話不能信啦」

我:「爸!我相信他」開開心心地說再見後出門了!


影響與協助我很多的一對亦師亦友曾說過:「標籤是給東西貼的,不是給人」

從新進人員開始理髮以來,他很不喜歡電動剃刀造成癢癢的感覺,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用剪刀剪。

新進人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不習慣」,不過我會選擇相信他是單純「不喜歡」。

初期,資深男總是說:「哎呀!你怎麼會『害怕』這東西呢」

當然這是他的「詮釋」,不過也順便貼上了「害怕」的標籤。

在他的「觀點」裡,他不相信幼兒會有自己的「感覺」,哪有什麼喜不喜歡,父母長輩就硬著頭皮,強迫他做,久了就習慣了。

且,「你怎麼會害怕」是帶著「評價」的「詮釋」,非常容易造成對話的衝突。

有時,這個「不相信」的背後,也許是「控制」,甚至是「不允許」有感覺,或害怕對方「有感覺」,因為就會變得「想法很多」變得「不好控制」。

從小持續到十幾年前,常會為了他習慣帶著「評價的詮釋」,從爭執演變成認真的跟他討論;但,也許是當時的我「不尊重」他成長的背景和他被雕塑成的樣子,總是不歡而散。

當然這是我的「我執」也是我的「詮釋」,所以才會好像「溝通」的不斷嘗試「說服」。

不過試著理解資深男的成長環境與背景後,衝突少了。

因為學會了尊重他選擇生活與看待事物的方式。


儘管到現在資深男在這樣的情況,仍舊跟我說:「這有什麼好害怕的?」「用什麼東西去拐他啊!久了就習慣了!」

因孩子不被理解時,反應都是很直接的。

所以這情況新進人員都不太搭理,我觀望後接著說:「他不是害怕,他有告訴我,他不喜歡電動剃刀的感覺,因為很癢」

資深男:「啊這樣就是害怕啊!」

我:「他沒說他害怕,他只有說不喜歡」

任何人都能擁有自己的感覺,我相信他的感受。當然,如果是「害怕」我也能接納,只是經由核對,新進人員並不覺得他害怕,所以我相信他只是「不喜歡」。


新進人員那天初次發自內心願意嘗試用電動剃刀,儘管過了好幾年。

也許,可以選擇快一點的方式,最初使盡各種的威脅利誘拐騙壓制,強迫他習慣;但,我選一條慢一點的路,讓他發自內心的願意。

儘管任何選擇都會有所缺失或遺憾。

不過,因為這是他的人生,我相信他。


#居家防疫543 #42y生活日常

#有意識等待 #我相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