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先生
弓長先生

內觀者 / 敘事治療 / 非暴力溝通 數位宅男 / 曾經音樂人

打罵教育背後那個內心無助的父母

無論在現實生活或是網路空間,看到一些父母聊到對於自己在育兒過程遭遇挫折後的打罵,下了一個結論「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質,我家孩子就是不打不會乖不會聽話」「要不是用說的沒有效,我也想當個溫柔的媽媽」「我已經試過各種方法但對方還是這樣,所以不打不行」「我們以前還不是這樣被打大的」「孩子不能太尊重,有時過於尊重會爬到頭頂上」諸如此類的話語。

我感覺到的是,內心受傷無助且無奈的父母。因為不清楚對方的成長及生活背景,也許真的已經很努力了!

擔心尊重孩子可能造成自負自大的問題,包括過於重視自己的權利、優越感、眼高手低、自我膨脹,以及欠缺現實感與社會化不足。

這些疑慮並非「尊重」的真實面貌,反而是缺乏尊重所導致的問題。因為須認清孩子會長大,會有自己的想法,會有自己的思考。缺乏尊重,容易導致過度的對抗。


有時自己也感到挫折,不時在思考著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協助這些無奈的大人。

前幾天一位幼兒群組內的朋友和他在討論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有聊到我的挫折與顧忌,他跟我說:「就是有心學習的父母自己會去找答案...沒有心的你一直跟他教育也沒用。」

的確,在我能力所及,願意尋求協助的朋友,我都願意分享與提供合適具體的協助。


昨晚和一個朋友的對話,看到對方給我的第一句話,我感到欣慰。

將近兩年的時間,和他討論關於「如何對話」「如何應對情緒」「如何覺察」。

截圖經當事人同意

這句話「早學會的話,身邊的人就不會這麼辛苦了」是之前跟他說閒聊時我跟他說過的。有些鼓勵他的成分,因為這是我自己將近二十年的心路歷程。

這句話背後的意涵包含:「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我需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要求對方為他說的話為他的行為負責,或要求別人為我的情緒負責」。

過去的他偶爾會糾結,「要不是她這樣說,我也不會那麼生氣」甚至在談論到比較核心情緒的處理時,他反應:「所以都是我的問題囉?」


兩年的時間能體會這些,很快也很值得。

有朋友用了五年的時間體會了表達「不帶評價」「客觀事實」,很快也很值得。

老闆這十年來,不斷的進步但也不斷反應「真的好難」,因為她比較吃虧的地方在於二十四小時幾乎不間斷的我會持續拋出不同的新課題,所以她比較難去感受到「體會某種突破」的喜悅。她常說:「我每天在接受訓練的人,都覺得很難了!更何況是和你結束對話後需回到現實生活的人」

所以,無論用多久的時間,我都覺得是值得的。

自己始終抱持著「一定還有更好地應對方法,只是我還不知道」這樣的信念,不滿足於現況的在努力著,因為比「我已經試過各種方法但對方還是這樣」這樣想法來得沒那麼無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