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劍俠
南劍俠

南劍俠,自幼沉迷於金庸小說世界,特創立金庸系列,分析金書中對武學、人性、文化等領域的解讀,話題小眾,還望喜歡此題材的讀者多多支持,多多支持!

分析斗轉星移為何是無敵的存在,竟能反彈天下所有武功?恐怕連降龍十八掌也要比下去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此八字,令北宋整個武林不敢驚懼,亦揭示了慕容家的絕世神技 — 但凡慕容氏在致人死命之時,總會以對方的成名絕技加諸其身,顯然天下各門各派的絕技,姑蘇慕容氏無一不會,無一不精。實際上,「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此神乎其技乃源自家傳絕學「斗轉星移」,由神秘人物、五代時期慕容龍城所創,其人武學博大精深,卻隱性埋名,不與中原人士爭峰,那麼斗轉星移是一門怎樣的功夫?慕容龍城的武學水平又達到甚麼地步?劍俠將於以下為大家詳細講解。

「斗轉星移」這門武學,乃是一門借力打力之技。在金庸的武俠世界,武林絕技千千萬萬,任慕容氏如何聰明淵博,決難將每一項絕技都學會了,何況既是絕技,自非朝夕之功所能練成。然而原文寫道︰慕容氏有一門巧妙無比的「斗轉星移」之術,不論對方施出何種功夫來,都能將之轉移力道,反擊到對方自身。」例如善於「鎖喉槍」的,挺槍去刺慕容復咽喉,給他「 斗轉星移」一轉,這一槍便刺入了自己咽喉,而所用勁力法門,全是出於他本門的秘傳訣竅;善用「斷臂刀」的,揮刀砍出,卻砍上了自己手臂。從斗轉星移的配置來看,這招看似是無人難擋的奇怪功夫,那麼應如何評價斗轉星移?筆者將會從「名氣」,以及招式威力作此二種角度分析這門神秘武學。

首先,斗轉星移成就了姑蘇慕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威名。由於斗轉星移是慕容家絕學,江湖中人對慕容氏的武功套路可說是孤陋寡聞,只是粗淺認識。一直以來,人們大多透過一連串武林高手死於自己成名絕技下的事件,得悉此家族的行蹤。例如書中記載黃眉僧的說話,指出慕容氏在江湖不曾露面,但置人於死地必會使用對方的成名絕技。所以,若非親眼目睹慕容氏斗轉星移之術,誰也猜想不到如何喪命,彷彿看到慕容氏一面也得死於自己武功,當下令武林人士人人自危。因此,斗轉星移的神秘成功製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等關於慕容家的輿論及猜想,不但令慕容氏成為神秘而超凡脫俗的家族,更能為其帶來題赫的聲望。名與利乃江湖中人忙碌奔走的事物,而從姑蘇慕容只憑一招斗轉星移,便能名震北宋武林,成就「南慕容」的威名,可知斗轉星移能帶來絕頂聲望,堪比號令江湖的武林盟主,實在令人又敬又畏。

另外,我們能從不同人物的對話能了解斗轉星移的獨當一面。天龍八部第三十一回〈輸贏成敗 又爭由人算〉記述道︰「姑蘇慕容」名震天下,眾人都想不到竟是這麼一個俊雅清貴的公子哥兒,當下互道仰慕,連丁春秋也說了幾句客氣話。」從慕容復出場的描寫,可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威名令眾人既忌憚又尊敬,猶如人中龍鳳,身份地位是何等尊貴。又例如第三十三回,慕容復於客盞與丁春秋相見。丁春秋一見到慕容復,心中暗想:「素聞姑蘇慕容氏武功淵博之極,『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武林中言之鑿鑿,諒來不會儘是虛言。」以丁春秋行走江湖數十載的見聞,尚未能看清姑蘇慕容底細,只能人云亦云。可見慕容氏斗轉星移的神秘之處,旁人根本無從觸及,甚至連想也不禁多想。

綜上所說,由慕容龍城所創的斗轉星移,從「名氣」角度而言是絕頂的。縱使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千古無雙,威名遠播,但在這顯赫的名聲背後,也不知經過幾多代幫主的血和汗打拚、千錘百鍊而成的。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卻走著另一風格,以獨有的神秘見稱,由武林中人無數傳言及猜想漸漸生成。斗轉星移看似更快、更有效震驚武林,令慕容家獨步天下。

從「威力」而言,斗轉星移是一種守中帶攻的奇技,將敵人拳腳掌法方向互換是為「守」,將其反彈則為「攻」,因此這門武功在本質上是無敵的,往往能出奇制勝,絕非劍走偏峰。第三十三回〈奈天昏地暗 斗轉星移〉原文寫道︰

「﹙丁春秋﹚說著伸指一彈,面前的一隻酒杯平平向慕容復飛去。酒杯橫飛,卻沒半滴酒水濺出……慕容復道:「丁先生這杯酒,還是轉賜了令高徒罷!」說著呼一口氣,吹得那酒杯突然轉向,飛向左首一名星宿弟子身前。他一吹便將酒杯引開,比之手指彈杯,難易之別,縱然不會武功之人也看得出來,這酒杯一轉向,丁春秋顯是輸了一招。其實慕容復所噴的這口氣,和丁春秋的一彈,力道強弱全然不可同日而語,只不過噴氣的方位勁力拿捏極准,似乎是以一口氣吹開杯子,實則只是借用了對方手指上的一彈之力而已。」

在此我們可見只要將方位勁力拿捏極准,縱然對方所施出擊的力度強,依然能以弱勝強,正是「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的巧妙之境。斗轉星移的原理正是巧妙改變方位勁力,即使內力略低對手,依然反彈對方絕技,從而以弱勝強。

另外,從慕容復與丁春秋在客棧的大戰,足見斗轉星移在必要關頭的自保能力,竟能讓慕容復避過兇險至極的當世毒藥,更將毒藥還施星宿老仙的弟子。原文道:

丁春秋心中卻又是惱怒,又是戒懼。他適才與阿紫說話之際,大袖微揚,已潛運內力,將「逍遙三笑散」毒粉向慕容復揮去。這毒粉無色無臭,細微之極,其時天色已晚,飯店的客堂中朦朧昏暗,滿擬慕容復武功再高,也決計不會察覺,哪料得他不知用什麼手段,竟將這「逍遙三笑散」轉送到了自己弟子身上。死一個弟子固不足惜,但慕容復談笑之間,沒見他舉手抬足,便將毒粉轉到了旁人身上,這顯然並非以內力反激,以丁春秋見聞之博,一時也想不出那是什麼功夫。他心中只是想著八個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慕容復所使手法,正與「接暗器,打暗器」相似,接鏢發鏢,接箭還箭,他是接毒粉發毒粉。但毒粉如此細微,他如何能不會沾身,隨即又發了出來?

根據原文,慕容復手足不動,卻能在談笑間運勁反彈毒粉,劍俠猜測慕容復或一直運用內勁,透過笑聲掩蓋自己不斷呼出空氣,並排出體內真氣,使輕微的內力在自身半尺以外匯聚,其時毒粉一飄到慕容復身前,則在內勁驅動下一牽一引,改變毒粉方向。以蘇星河、玄難高僧的見識和功力,終究還是死於丁春秋的用毒功夫,而在燈火稀微的飯店環境中,要料敵機先,洞察到丁春秋僅憑身子細微抖動,便能隔空施以偷襲的用毒神功,更是困難至極。然而以慕容復這般二流的武功,卻能憑藉斗轉星移防備丁春秋的逍遙三笑散,更在貼身大戰轉移丁春秋的「化功大法」,一連化去丁春秋手下十多名弟子的內力,可見斗轉星移的威力實是非同小可。

既然斗轉星移奧妙無比,為何慕容復在少室山大戰蕭峰會輸得如此狼狽,不堪一擊?那正要歸因於慕容復二流的武學水平,對戰絕頂高手蕭峰,自是相形見絀。

事實上,斗轉星移的威力更大程度取決於施者的內功,以及見招拆招的武學造詣。

慕容復在書中的內功修為只屬二流水平,例如從掃地僧一言可知慕容復的內力不足以將七十二絕技練習至登峯造極。雖然斗轉星移並非靠內力反激對方攻擊,而是運勁巧妙改變方向的武力,但對使用者的內力有莫大要求。

如原文中道:「丁春秋領教過他掌力的厲害,雙掌齊出,全力抵禦。蕭峰順勢一帶,將己彼二人的掌力都引了開來,斜斜劈向慕容復。慕容復最擅長本領是「斗轉星移」之技,將對方使來的招數轉換方位,反施於對方,但蕭峰一招挾著二人的掌力,力道太過雄渾,同時掌力急速迴旋,實不知他擊向何處,勢在無法牽引,當即凝運內力,雙掌推出,同時向後飄開了三丈。」

在金庸的世界觀,內力修為是決定武功水平的關鍵:一個人擁有內力越高,意味他的攻擊力越強,一掌即能有排山倒海的威力。同時,高強的內力可使血肉之軀抵擋強勁掌法,正如藏經閣一戰中,掃地僧雖夾在慕容復、蕭峰二人的掌力之中,但掃地僧吐出內力,使罡氣由身至外而出,形成一層無形氣罩,消去慕容復、蕭峰二人開山裂石的掌力。筆者認為以掃地僧內力之高,固然能承受二人之力,因為就連鳩摩智十成功力、隔空偷襲的無相劫指也不能破氣罩分毫,但看他舉重若輕、泰然自若,可知他或運上了借力打力的技巧,以慕容復之力削減了蕭峰的降龍勁力,最終只接了蕭峰一小部份的掌力。從原文分析,可見慕容復內力不足,縱然能將二人雄渾掌力的方位勁力拿捏得準,其內力修為卻無法牽引如斯龐大的掌力,這猶如以一人之力撥向高速滾動的巨石,終不能得。同時,內力不足意味著若然施展斗轉星移不成,反會遭受內傷,是故慕容復才於大戰放棄使用家傳絕學。假若慕容復內力修為大幅提升,巧妙使用斗轉星移,少室山大戰的成敗結果或未能輕易估量。

就身法與招式而論,慕容復雖精通天下武功,但與鳩摩智相比卻差天共地。原文寫道︰慕容復飄身閃開,鳩摩智第二招已緊接而至,中間竟無絲毫空隙。慕容復雖擅「斗轉星移」的借力打力之法,但對方招數實在太過精妙,每一招都是只使半招,下半招倏生變化,慕容復要待借力,卻是無從借起,只得緊緊守住要害,待敵之隙。但鳩摩智招數奇幻,的是生平從所未見,一拳打到半途,已化為指,手抓拿出,近身時卻變為掌。

從這裏亦可見慕客復的招式尚未能達爐火純青的地步,是故只要對方的招式變化無窮,則不知從何入手施展斗轉星移,無法在戰鬥中使出,只能以不入流、其他門派武功應戰,才令斗轉星移看似不能用於實戰,一切也緣於慕容復二流武學水平。

事實上,將斗轉星移練至登峰造極,天下所有武功基本也能反彈到對手身上,令其自作自受。例如在天龍八部第四十三回,蕭峰向慕容博擊出一掌,原文載道︰「(蕭峰)呼的一掌,便向慕容博急拍過去。慕容博左手一指,凝運功力,要將他掌力化去。喀喇喇一聲響,左首二座書架木片紛飛,斷成數截,架上經書塌將下來。蕭峰這一掌勁力雄渾,慕容博雖然將之拂開,卻未得消解,只是將掌力轉移方位,擊上了書架。」劍俠相信慕容博有意試探蕭峰掌力,才會左手一指凝運功力,但後來發現蕭峰的掌力當世無雙,未必能化解,是故以巧妙的借力運勁之法撥去他的一掌,可能只用上兩、三成斗轉星移功法。若然慕容博有意在眾人面前施展此斗轉星移,恐怕蕭峰那驚人的掌力也會反彈到自己身上。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創作一門武學往往較修練更為艱難,是以武功的創作者大多已是一門功法的藩籬。慕容龍城能憑斗轉星移絕技,成為五代時期的天下第一,可推斷慕容龍城的斗轉星移已達隨心所欲,天下所有武功亦能為其反彈,輕重強弱,不差分毫,全數反彈。設想有敵人與他決鬥,敵人拳掌既出,攻向慕容龍城,自然預料慕容龍城也會出掌回擊,化解自身掌力;誰能預料方才的掌力竟能於一瞬間順勢回彈到自己身上?縱能料想此情景,誰又能馬上收掌防御?正如金庸所寫:「出手的人武功越高,死法越是巧妙」,此言非虛。

或許,斗轉星移的神秘感及尊貴氣派正是慕容龍城創此成名絕技的原因。慕容龍城的復燕大業乃謀反大罪,是故他不能明目張膽打著反對旗號。所謂槍打出頭鳥,若然他創立如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等的凜然絕技,豈不是成為武林中露出鋒芒的大人物?要知道慕容龍城所作所為乃政權大忌,還是神神秘秘以斗轉星移得到「姑蘇慕容」的威名更好。因此,慕容龍城規定家族傳人若非單打獨鬥,若不是有把握定能致敵死命,「斗轉星移」的功夫便決不能使用,以免盡露慕容家底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不但為慕容家製造神秘且驚為天人的形象,橫行江湖而人所畏懼,更能以尊貴氣派招攬江湖人才,收為己用,待必要時用在一朝。

從字面解讀,「斗轉星移」為四字成語,形容了星斗變動位置,表示時序移轉,光陰流逝。縱有北斗七星轉向、天空星宿移位,也不外是圍繞北極星而轉,此乃千古自然規律,任憑再多的人力也終不能改變。金庸為慕容氏武功取名時,刻意反用典故,藉唐代詩人杜甫《登樓》中的「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表達朝廷就像北極星永保氣運、萬古不變,反襯慕容氏的大業只是飄渺夢想,終其一生營營役役也無法動搖政權,受制於宿命,實是可悲。

但從行走江湖而論,斗轉星移威力強大,是接近於無敵的存在,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威名背後更令慕容家名利兼收。所以斗轉星移,絕對能稱得上是金庸小說的絕世神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