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usame
Harusame

国际政治学生。https://lengyanxiangyang.wordpress.com/

中国的地缘政治:被锁国的强权


The Geopolitics of China: A Great Power Enclosed

中国的地缘政治:被锁国的强权

国际情报公司 Stratfor /乔治·弗里德曼 George Friedman

国际情报公司 Stratfor 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智库,但事实上向大型公司和政府部门,如陶氏化学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雷神公司、国土安全部、海军和国防情报部门提供私人情报。

原文见此,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版本:圆括号内为译注,方头括号内为原作者注。

 

本文最早见于2008年。


限于学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译稿必定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以至谬误之处,恳请指正。


中国岛

当代中国是一个孤岛,尽管她并没有被海洋完全包围,而只是东岸被海洋围绕。中国是被从任何方向都难以跨域的地形所包围。确实有一些区域可以通行,但是要理解中国的地缘政治,我们必须想象出那些实际上封锁了中国的山脉、丛林和荒漠。这一层同时保护中国,又压制中国扩张的外壳。

 

从内部看,中国必须被分成两个部分:中国本部(Chinese heartland,沿袭地缘政治传统可译为中国的心脏地带,但所指的区域有相同意义的和制汉语,故用此名),以及围绕着中国本部的非原生中国的缓冲区。中国地理上有条具有重要意义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降水量线以东年降雨量高于400毫米,以西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它同时也是中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绝大多数中国人生活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东南一侧,这是中国的汉族部分——中原,或者中国本部。这一地区是汉族,或者我们所知的华人的起源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理解足足有10亿人住在这个只有美国一半大的区域。

 

中国本部分为两个部分:北方和南方。这种区隔由不同的方言来代表,北方的普通话和南方的粤语。两种方言共有一套文字,但是口语几乎不能互通。中国本部在地理上由两条主要河流所划分,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及相对次要的珠江。中国本部是一个农业区,但是其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其他地区的三分之一——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事实,而且这一人口压力贯穿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包括忍受或尝试克服这一情况的努力。

 

一圈非汉族区域包围着中国本部——西藏、新疆、内蒙古和满洲。

 

这些是中国强盛时期在历史上多次占有过的的缓冲区,而中国衰弱时就会从中国分离出去。今天在这些地区有很大数量的汉族居住,虽然常有摩擦,但如今的中国本部是强大的。

 

这些地区也是传统上会对中国造成威胁的地方。中国本部有充足的降水和河流,因此是农民和商人的家,这些周边地区则是游牧民和骑手的地盘。13到15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侵略并占领了中国本部的部分地区。自此之后,中国的战略始终保持连贯:缓慢并系统地确保这些外围地区,以保护中国本部不受游牧民的骑兵骚扰。虽然有人口分布不均这一现实,这一急务还是主导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又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人口分布,中国才认为自己在来自北方和西方的军事力量面前极端脆弱。因为从这些力量前保护大量农业人口是困难的,而最简单的办法,也是中国最终采取的办法,是倒转规则,将己方的人口根植到潜在的征服者的土地上。

 

除了提供缓冲区,占领这些地区还能提供可防守的边界。控制了边疆地区,就为中国扎下了定海神针。接下来我们将按顺序思考中国边境的性质,从西南部与越南、缅甸国界开始。与越南的国界是唯一能通行大规模武装或商队的。事实上在1979年,中国和越南之间发生了一场短暂的边境战争,中国在历史上也曾统治过越南。但南部国界的剩余部分,即云南省与老挝、缅甸接壤的部分,都是山区丛林,几乎没有交通道路,难以通行。大规模行动在这一地区似乎毫无可能。二战期间,美国曾费力建造了滇缅公路,以补给蒋介石的军队。但这一工程付出太高以至于成为了传奇故事。中国在这一区域是安全无忧的。

 

海拔约5000米的开加博峰,是中国、缅甸和印度的界山。中国的西南边界从这里开始,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前进。更准确地说,是中国控制下的西藏同印度、尼泊尔和不丹接壤。这一边界划过一道长弧,经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直到海拔7000米的托木尔峰,这里是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边界点。虽然困难,但是同过这一地区是可能的;历史上,这段边境的部分通道曾作商路。但总体上,喜马拉雅山脉阻碍了大规模贸易和军事行动。印度和中国——中国和中亚的大部份地区都是彼此隔绝的。

 

唯一的例外是下一段向北与哈萨克斯坦的国界。这一地区可以通过,但是相对来说流量很小。随着交通的扩展,这里会成为中国和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主要通道。这是唯一可用的通往中国岛的大陆桥。这个通道的主要缺陷是距离。哈萨克斯坦边境与中国本部最近也相距将近1600公里,并且还要越过人口稀疏并对中国提出了重要挑战的穆斯林地区(新疆)。从中国出发的丝绸之路需要向西横穿新疆和哈萨克斯坦。而且这是唯一的出路。这值得牢记。

 

最后是向东先与蒙古后与俄罗斯共有的漫长北方国界,直至太平洋。这段国界当然是可以通行的。确实,唯一一次成功入侵并占据了大量中国本部土地的中国的蒙古游牧民族就是从这段蒙古边境发动攻击的,中国的缓冲区——内蒙古和满洲——保护了中国不受其他攻击。中国从没有向北扩张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历史上那里没有什么值得占领的。第二,南北之间的交通是困难的。俄罗斯有两条从西部铺向太平洋的铁路,即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TSR)以及连接贝加尔、阿穆尔两个城市并与TSR并网的贝阿铁路(BAM)。除此之外,东西走向没有任何地面交通与俄罗斯相连。南北走向没有交通设施。这段边界看似可以通行,实质上并非如此。

 

对中国来说最容易获得的的俄罗斯属地是太平洋沿岸地区,即从俄罗斯的海参崴到布拉戈维申斯克一带。这一地区有可观的交通设施和人口以及对中俄双方都非常可观的地缘利益。如果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生冲突的话,该地区将会是冲突的中心。同样这个地区向南还与朝鲜半岛接壤,那里正是中国最近一次主要军事冲突发生的地区。

 

然后是太平洋海岸:港口众多,并且在历史上有大量的沿海贸易。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蒙古人曾试图入侵日本以及一次没有后继者的奢侈航行进入过印度洋(指郑和)——主要为了贸易而且很快被放弃——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海洋性国家。在19世纪以前,中国从未遇到有能力跨国大洋的敌人,结果就是中国不愿意斥资打造海军。

中国,只要控制了西藏、新疆、内蒙古和满洲,便是一个被保护在中心的国家。中国本部只有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地区,即与越南的西南边境。除此以外由非汉族的,政治上统一于中国的缓冲区所包围,另一个潜在的不稳定点位于满洲东部与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接壤的地区。最后,中国通往欧亚大陆的唯一通道只剩下新疆-哈萨克斯坦的边境。

 

自19世纪中叶欧洲人抵达西太平洋沿岸以来,中国最脆弱的地带就变成了海岸线。除了欧洲人由商业利益驱动而动用有限武力逐步侵犯外,中国也从海岸线上遭遇了最重要,最漫长苦难的战争:日本在1930年后侵略并占领了了满洲和华东大部分地区。尽管有军事实力的压倒优势和长达十年以上的战争,日本仍没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原理在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本部因其地理空间与人口数量,是不会处于从属地位的。无论赢得了多少战役,日本始终无法决定性地取得胜利。

 

中国由于其地理空间与人口数量难以被侵略;空间与人口同样也让占领与管理则更加困难。这也使得中国很难入侵他国-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相当困难。拥有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让中国可以闭关锁国,就像19世纪英国强行进入中国之前,以及在毛泽东时代那样。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是一个强权,但必须有与其他强权不同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地缘政治要务

中国有三大首要地缘政治要务:

  1. 在中国本部保持内部统一。
  2. 维持对缓冲区的控制。
  3. 从外国的逐步侵犯中保护沿海地区。

 

保持内部统一

中国比任何其他强权都更加地处于封闭状态。人口数量与相对安全的边境和丰富的资源一起,允许中国可以在只与外部世界保持最低联系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在整个毛泽东时代,中国变成了一个内倾的国家,(国家行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利益和政治决策,敌视或对剩下的整个世界毫不关心。就算这样也是完全安全且相对和平的,除了参与朝鲜战争以及平定周边的缓冲区。然而从中国内部来看,中国会经历,且经历了一种周期性,内发性的混乱。

 

内倾性给中国带来的弱点就是贫穷。鉴于可耕种土地与人口的比例,一个自我封闭的中国就是一个贫穷的中国。中国的国民是如此贫穷,以至于由国内需求带动的经济增长,哪怕是极有限的增长,也是不可能的。然而,一个孤立的中国更易于中央政府管理。中国最大的危险是中国本部的分裂。如果中国本部有分裂迹象且中央政府衰弱的话,依附于中国的周边缓冲区就会脱离,中国就会在最脆弱的时机被外国人占尽优势。

 

为了使中国繁荣,就必须参与世界贸易,出口丝绸、银器和工业产品。历史上,陆路贸易并没有为中国带来麻烦。丝绸之路允许国外影响进入中国,而贸易带来的财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但总体上还是可控的。

 

现代化与工业的力量改变了中国参与贸易的区位及后果。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迫使中国政府开放通商,打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有史以来第一次,太平洋沿岸而不是中亚成了中国与世界的接口。这个改变极大地动摇了中国内部政治的稳定性。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越来越多,那些从事贸易的中国人迅速获得了大量财富。沿海省份由于深入参与世界贸易而变得相对富裕,而内陆地区的中国人【不是指一向贫穷的缓冲区,而是指不包括沿海省份的中国本部】却仍然是贫穷,勉强维生的农民。

 

中央政府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不同利益间得到平衡。沿海地区,特别是新近富起来的地方领导层,希望保持并加强与欧洲列强、美国及日本的关系以保护自身利益。贸易量越是增长,沿海地区的领导层就越富有,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就越大。可以预见,因为同样的理由,外国势力与中国沿海地区的商人及官员结成同盟,使得外国势力在沿海地区的影响力超过中央政府。于是中国最坏的地缘政治噩梦成为了现实。中国分裂成各个区域,有些地方日益受到外国势力尤其是外国商业利益的控制。北京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值得一提,这正是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历史背景,这也使得日本的失败显得更不寻常。

 

除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有三个渐进的目标。第一,他想重新确立中央权力的统治——将北京重新确立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第二,结束沿海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巨大的财富差距。第三,把外国人从中国驱逐出去。简而言之,他想要重新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本部。

 

1927年,毛泽东首先试图在城市发动起义,但由于国内利益与外国力量的联合牢不可破而失败了。他反而领导了长征进入内陆地区,并且在那里发展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同时有民族主义和平等主义诉求的农民军队。1948年,他回到沿海地区并将外国人驱逐出境。毛泽东重新锁国,恢复中央集权,同时也接受了这样做的必然结果:中国变得平等但非常贫穷。

 

中国的首要地缘政治议题是: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国际贸易。这样就必须要将沿海城市作为与世界接触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沿海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会日益富裕起来。外国人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随之增强,外国人与沿海地区的利益趋于一致,并开始同中央政府的利益相对抗。中国不断地被这一问题所挑战:如何在避免这一结果的同时进行国际贸易。

 

控制缓冲区

在毛泽东崛起之前,由于中央政府的力量减弱,同时中国本部在与日本进行战争,中央没有能力控制内战和割据势力。当中国控制着满洲时,苏联控制了外蒙古并且继续向内蒙古扩展影响力【这里指苏联的权力影响而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西藏和新疆也正在脱离中国。

 

毛泽东在进行内战的同时,也为控制缓冲区做基础工作。有趣的是,他的第一个决策是阻挡苏联在这些地区的利益。毛泽东通过巩固中共对满洲和内蒙古的控制,有效地把苏联赶了出去。新疆当时受到当地军阀杨增新的控制。内战结束后不久,毛泽东逼走了杨增新(势力)并接管了新疆。(原文疑有误,杨于1928年去世,新疆的中国民国国军在1949年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带领下投降,只有零散抵抗,二人后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和新疆省委常委。)最后,毛泽东在1950年转向了西藏,并于1951年控制了西藏。

 

迅速收复并控制缓冲区给毛泽东带来了中国历代皇帝所追求的结果:一个不受外敌侵略威胁的中国。控制西藏就意味着印度不能翻越喜马拉雅山,在青藏高原上建立可能的军事基地。喜马拉雅山区可能会发生小规模冲突,但没人能让一支多部门的联合军队翻越这些山脉并为其提供补给。只要西藏在中国人手里,印度人就只能住在山的另一边。新疆、内蒙古和满洲给中国提供了应对苏联的缓冲区。毛泽东更多的是一位地缘政治家而不是意识形态理论家。他不信任苏联。只要中国控制了缓冲区,苏联就不会侵略中国。遥远的距离、不便的交通以及(缓冲区)稀少的资源,意味着苏联的入侵在远未到达中国本部的人口稠密地区之前就会遇到大量的组织后勤问题并陷入泥沼动弹不能——就和曾经的日本人一样。

 

中国与陆上邻国如越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有地缘政治纠纷,但对中国来说,真正的问题会来自满洲,或更确切地说是朝鲜半岛。苏联,而非中国,曾怂恿朝鲜入侵韩国。很难去推测斯大林的想法,但(鼓励朝鲜)对他的计算来说非常有效。美国介入了朝鲜战争并击败驱赶朝鲜军队直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中国人看到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的美国军队靠近自己的边境,决定阻止美军向前推进并向韩国军队发起了攻击。其结果是三年的残酷战争,其中中国约有一百万士兵牺牲。从苏联的角度来看,中国和美国开战是可以预想的最佳局面。但从我们Stratfor公司的观察中,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对任何侵犯其边境和缓冲区的行为的敏感程度:边境和缓冲区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的基础。

 

保护沿海地区

 

控制了缓冲区,沿海区域就是中国最脆弱的区域,但其脆弱之处并非在于会遭受入侵。有日本人的历史例子,没有国家会有兴趣或能力去侵略中国大陆,尝试补给一支军队并希望取得胜利。侵略对中国不是一个有意义的威胁。

 

中国沿海地区对中国的威胁是经济性的,尽管大多数人不会称之为威胁。据我们的观察,英国闯入中国最终导致了国家的不稳定:实质上中央政府的崩溃以及内战。这都是经济繁荣所造成的。毛泽东解决了这一问题,办法是封锁沿海地区以阻断任何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清算与外国产业相勾结的阶级。对毛泽东来说,仇视外国人是国家政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看到了外国人的出现同时造成了不稳定,他宁要赤贫的统一也不要混乱。同时他也明白,由于有人口和地理现实,中国即使没有军工复合体也能在潜在的敌人前自卫。

 

他的继承者,邓小平,继承了一个控制着中国及缓冲区的强权。他承受着提高人民生活标准的巨大政治压力,并且他毫无疑问的明白技术上的差距最终将危及中国国家安全。于是他参加了一次历史性的赌局。他知道中国的经济不能单独发展起来。国内需求太少,因为中国人太穷了。

 

邓小平赌他能够对外资开放中国,将经济重心从农业和重工业转向出口导向经济。这样就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引进技术并培训劳动力。他赌这一次开放的成果不会造成中国的不稳定,他赌这不会造成繁荣的沿海省份与内陆之间的剧烈矛盾,不会催生地方主义让沿海地区被外国控制。邓小平相信,只要能维持一个强中央政府,有忠诚的军队和共产党组织做基盘,就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他的继任者一直在努力斗争来维护对国家,而不是那些可以带来个人财富的外国投资者的忠诚。这场赌局还在继续上演。

 

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当前情势

 

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达成了战略目标。缓冲区完整而且在欧亚大陆没有威胁。中国把西方尝试迫使中国退出西藏的企图看作是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尝试。但是对中国来说,西藏只是个小麻烦;中国不可能离开西藏,而西藏人也不可能反抗并获胜,也没有国家会试图入侵西藏。同样,新疆的维吾尔族穆斯林也只能代表一个小麻烦而非直接威胁。俄罗斯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入侵中国,而朝鲜半岛并不对中国构成直接威胁,即使有中国也肯定可以应对。

 

中国最大的军事威胁来自美国海军。中国已经高度依赖于海运贸易,而美国海军如果愿意就可以随时封锁中国的港口。美国如果这样做,将使中国陷入瘫痪。因此,中国的首要军事目标就是让这一封锁成为不可能。

 

中国需要花费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建造出一支能与美军抗衡的海面舰艇部队。光是训练海军航空兵熟练进行舰载操作就需要十年——至少要等到这些学员成为海军上将和舰长。这还未考虑建造航空母舰、舰载机以及熟练掌握航空母舰作战繁杂细节的时间。

 

对中国来说,首要任务是要提高封锁中国的代价以阻止美国的企图。手段就是陆基和潜射反舰导弹。中国的战略方案是打造一支导弹部队,这支部队要能够有效率的分散部署以至美国无法对其进行压制,但攻击范围又足以对抗美国,射程至少应能到达太平洋中部。

 

导弹部队需要能够识别和跟踪潜在目标才能有效。因此,如果中国想要实施这一战略,就必须开发一套空基海事侦察系统。这些就是中国正集中全力研发的技术。反舰导弹和空基侦察系统,包括用以致盲美国卫星的反卫星系统,代表着中国对于它唯一重大军事威胁所做出的军事反击。

 

中国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导弹来阻止船只来往台湾,从而封锁台湾。但是中国没有能够投送执行包括登陆和维持地面战斗的两栖部队的海上力量。中国也没有能力在台湾海峡建立空中优势。中国也许能骚扰台湾,但不会侵略台湾。导弹,卫星和潜艇构成了中国的海军战略。

 

对中国而言,台湾造成的主要问题是海上力量的。台湾正处于一个可以作为阻断南中国海与中国东海间海上交通的海空军基地的位置,可以有效地把中国北部沿海和上海孤立开来。如果将从台湾延伸到日本的琉球群岛也考虑进来,并连在一起。只要掌握台湾,一个非海洋强国也可以封锁中国北部海岸线。

 

台湾对中国来说并不重要,除非台湾开始积极的与中国敌对或者与美国这样的敌对势力结盟或被占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台湾的地理位置将对中国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对中国来说台湾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和能够组织民族主义的议题。虽然台湾现在不构成威胁,但是构成中国不能忽视的潜在危险。

 

中国正在一个区域进行适度的扩张-中亚,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作为传统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如今是一个产油国,被中国的工业所急需。中国一边积极发展同哈萨克斯坦的商业关系,一边积极修筑通往哈萨克斯坦的道路。这些道路使中国能够进口石油、而向哈萨克斯坦出口工业品。

 

中国这么做等同于在前苏联地区挑战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准备好了容忍中国在该地区加强经济活动,同时担心中国成为一股政治力量。哈萨克斯坦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防止中国扩张的缓冲区,并一直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必须小心关注该地区。一旦俄罗斯觉得中国在该地区变得过于富有进攻性,很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力量做出军事反应。

 

从历史上看,中俄关系十分复杂。二战前,苏联曾试图操纵中国政局。二战后,中苏关系从未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友好,有时候两国关系甚至会恶化为直接对抗,例如1968年,中俄两军曾在乌苏里江一带爆发冲突。俄国人一直担心中国移民进入其太平洋沿海省份,中国则担心俄罗斯进入满洲并继续入侵。

 

这些情况之所以没有发生是因为后勤方面的困难巨大,而且双方都不愿冒险与对方一战。我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双方将继续保持这种谨慎。然而,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对俄国人来说并非小事,俄罗斯可能选择在那里与中国展开竞争。假设俄罗斯这么做并且问题激化,那么可能造成双方紧张关系升级的第二个压力点就在太平洋地区,而双方与朝鲜半岛的毗邻关系可能会使问题复杂化。

 

但这些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美国封锁中国沿海,或利用台湾孤立中国北部,以及中俄在哈萨克斯坦的冲突,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是中国为做好最坏的打算而必须考虑到的。事实上,美国并没有兴趣封锁中国,而中国和俄罗斯在哈萨克的竞争也不会升级。

 

中国没有军事上的地缘政治问题。中国目前正处于其传统上的强势时期,控制缓冲区确保了军事安全。中国已经完成了三大战略要务。现在最脆弱的还是第一项任务,即维护中国本部的统一。这不是军事上的威胁,而是经济上的。

 

中国地缘政治的经济特性

 

中国问题根源于地缘政治,这种问题是经济性的,并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很简单,中国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此在于(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地位。不论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多大,技术有多先进,劳动力多廉价,中国经济依靠于其他国家进口中国商品的意愿和能力,以及中国的船舶运输能力。上述任何一个条件有偏差,都会直接影响中国经济。

 

价格是其他国家购买中国商品的主要因素。中国商品更便宜是因为(世界体系内的)工资差距。如果中国相较其他国家失去这种优势或由于某些其他原因(商品不再便宜),其出口将会下降。例如,当今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涨,工资差距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正如中国的贸易伙伴所见,(成本上涨)达到一定程度后,中国商品的价值与关闭本国工厂的政治代价相比也许将不再划算。

 

而这一切都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之外。中国无法控制国际原油价格。虽然可以利用国内现金储备对制造商发放价格补贴,但此种做法基本上等同于将资金重新转移至消费国。虽然可以实施价格管制来控制工资上涨,但这样做又会造成内部不稳定。中国经济的重心是成为世界工厂,因此中国完全依赖于世界继续购买中国货而不是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

 

中国还面临其它问题,包括金融系统功能失调以及工业建设侵占耕地等。这些问题都非常重要,并且会造成更多的困难。但在地缘政治分析中我们只寻找最重要的,而中国的重点在于,中国以出口为中心的效率越高,对她的商品消费国的伤害也就越大(指对华贸易逆差导致的国民收入外流)。一些观察家曾警告说,中国可能会把钱从美国银行取走。这不太可能,但假设这件事确实发生了,如果没有了美国这个客户,中国会做些什么呢?

 

中国已经将自已置身于一个必须让客户满意的位置。中国每天都在与这一事实抗争,但事实是,世界上其它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远远小于中国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依赖程度。

 

这又引出了第二个方面,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更加严重的问题。中国的第一大地缘政治要务是维系中国本部的统一,而第三大要务是保卫沿海地区不受外国逐渐侵略。邓小平的赌注押在开放沿海地区不会破坏中国本部的统一。然而正如19世纪一样,沿海地区变得富裕,但内陆仍然非常贫困。沿海区域已与全球经济相嵌,但内地却没有。北京又一次在沿海与内陆之间进行平衡(转移支付)。

 

沿海地区的利益与进口商和投资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北京的利益在于维护国内稳定。随着压力逐渐增长,北京将设法加强对沿海地区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控制。内陆地区希望沿海资金转移到内地,而沿海地区则希望留住财政收入。北京会尽量让双方都满意,以免中国分裂,同时避免使用毛泽东的强硬措施。然而,国际经济形势越是恶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就越少,中国的回旋余地也就越小。

 

第二个方面(在开放下维持内部统一稳定)的问题是由第一个方面(出口导向经济)所驱动的。全球经济即使现在没有衰退,也总有一天会衰退。衰退一旦发生,中国的出口将急剧下降,那么北京当局必须在的内陆对转移支付的巨大需求和经济损失惨重的沿海之间进行平衡。值得一提内陆地区居住着大概9亿人,而沿海地区人口只有约4亿人。当涉及到权力均衡时,内陆是对政权的实际威胁,而沿海地区则会破坏转移支付。内陆有大众,而沿海则有国际贸易体系的触角。皇帝多少会摔一跤。

 

余论

 

地缘政治基于地理和政治。政治的基础是军事和经济,两者互动并支持对方但又有本质上的的不同。对中国来说,控制了缓冲区就基本上解决了军事问题。剩下的是维持满洲东北部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均势(balance of power)的长期问题。

 

中国的地缘政治问题是经济性的。中国的第一大地缘政治要务是维护中国本部的统一,而第三大使命是保卫沿海地区不受外国的逐渐侵略,这两要务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于军事因素。中国面临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问题都因经济而生。上一代人创造的经济急速发展无情的局限于沿海地区。这种发展使得沿海地区得益而没有触及内陆地区和绝大多数中国人。这一现实使得中国在其无法控制或适应的全球经济力量面前显得尤为脆弱。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但通常的结局是地方权力的上升和中央政府的弱化。邓小平的赌局正由其接班人来继续,他们只能接受邓小平创造的这一环境。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出口导向及其不稳定特征)究竟是固有的(foundation),还是政府的平衡行为(导致的)。如果是前者,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如果是后者,一切终将倒塌。然而似乎很少有证据表明经济运行规则是固定的,(这种规则)把大多数中国人被排除在致富之外,这些人每个月的收入还不到100美元。因此说,政府的平衡行为是中国经济的运行准则,而且这正威胁着中国第一大地缘政治要务:维护中国本部的统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