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行者

生命的旅程是靈性提升的唯一路徑,既來之則安之! 所有的靈魂都為自己所鋪陳的負責,藉由三合一的身軀體驗世界,你保有向上的決心也自主著向下沉淪的抉擇,當然,中途放棄並非完美。 你還有更好的認知 每個生命都很精彩,每個人也都會成功,只是有些人需要更多的時間! 生命沒有終點站,它一直是這樣的存在... 。

欲令智迷,利令智昏

有這麼一個典故,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司法部門最高的領導,剛好有一個父子的爭訟案子,父子告上了法庭,然後夫子沒有馬上進行判決,只是把兩個人都關了起來,都關在牢裡,三個月經過了都不去管它。

於是父親主動請求:我不告我兒子了。夫子於是就赦免他們,就讓他們父子都回去了!季孫聽到了這個事情就很不高興,「不悅」,就對孔子講;司寇,你是不是欺騙我?以前你都告訴我,「為國家者」,必先用孝來治理天下,而今天這個兒子不孝,父親還告他,你怎麼不處罰這個兒子?讓天下人都懂孝順父母?

「戮一不孝」,把這個不孝殺了,來教天下的人行孝,這樣不是很好嗎?怎麼又把他放了?

大家想一想,真的把他兒子殺了,天下的人就會孝了嗎?我看,可能會「起肖」,可能會嚇到了,我得要對我爸爸媽媽好,不然我會被砍頭!他那個孝就不是天性了,所以孝是天性應該順著人性啟發才對。所以『孔子喟然嘆曰』,夫子很感嘆,你怎麼要用這種方法?然後說了:

『嗚呼』。感嘆:『上失其道。』你在上位者沒有做好榜樣,也沒有教導老百姓。『而殺其下。』

你沒教他孝道,他現在不孝你就要把他殺了。

『非理也。』

這是不合理的,你沒教他,責任不在他,是我們領導者的責任。

『不教以孝。而聽其獄。是殺不辜也。』

我們不用孝道教化人民,判決了他的案子,就把他關到監獄裡面去,甚至於執行死刑,這是『殺不辜』,就是殺害無辜的人。這個人他假如真的被殺了,我們想一想,他爸爸會很高興嗎?他爸爸也是一時間氣憤,真的兒子被判刑死了,可能也變成這個父親一輩子的遺憾。

那都是一時之氣而已!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有沒有哪個父親說,我告我兒子,他被殺了,我好高興?哪有說兒子不好,父母很高興的?好像沒聽說過,這違反人性。

所以夫子這個方式,一來反省領導者首先我們有沒有教?沒有教你就不能去處罰人民。再來,也是體恤人情,判案當中不只有法律,還有情理都考慮在裡面;「情理法」,倒過來就變「法理情」,法官在判決也會調查情理是否可原,是否有冤情,這是調查事件的因果關係,不是嘛?

不然到時候真的執法,最後老百姓遺憾終身都有。甚至是藉由這個事件來提醒老百姓,來安撫,來教化老百姓。

法律解決了,事情往往雙方怨結還是不能化解的,看似好像很公平了!譬如離婚,這個財產你的,那個他的,公不公平?平得了嗎?看起來依照法律判了,事實上內心裡面的不滿、怨恨、對立還是沒化解。

從事律師工作的,人家找他辦離婚,他都是盡全力幫他們化解衝突。只要化解不了:你去找別人,我不幫人家離婚,勸通了很多夫妻,所以律師也是可以積陰德。

假如為了業績,人家要離婚,趕緊幫他離婚,雖然是賺到錢,可是可能造了一些罪孽,這個在歷史當中都有。

在《德育古鑑》裡面有個真實的例子,有個人學問挺好的,他太太都看到他頭上有光。結果有一天回家這光沒了,他太太很驚訝:『你今天做了什麼事情?』他說;『今天有人請我幫他寫訴狀,我幫他寫好了,他明天要到法院去告了。』

他太太一了解:『你趕緊把那個訴狀去跟人家拿回來。』

他幫人家打官司了,他自己也很驚訝!

太太都看得很清楚,後來他趕緊去勸和,把訴狀書拿回來。光又亮了!

這太太有福報,不錯,看的見異相!而先生以為是在幫助別人,舉手之勞嘛,可是若不是太太感覺不太對,馬上制止,這先生可能就落入別人的因果了,也就造下罪孽,可能拆散了人家的因緣,也可能在推動破壞倫常,這在佛理當中,果報是很嚴重的。

一夜夫妻百夜恩,百日恩情似海深,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合宜的相處關係被破壞了,法律看不見的,自然規律都在運轉,都知道的!所以古人才會說「天理昭彰疏而不漏」,天道公平,看起來作惡的人沒有馬上報應,好像疏忽了,其實是時間還沒到而已,時間一到,一個都不會漏掉。

我們看佛教講因果關係、因果報應、甚至濃縮為兩個字「因果」,而西方國家很多靈媒把它叫做「維持宇宙萬物平衡的一種機制」,名稱特別長,不同的文字都指向同一個東西!我們的警察辦案,也是往因果關係下去查辦的,這個人他為甚麼犯這個罪,一查因果關係下去,理解了,原來如此!

所以人的禍福在一念之間!

有個考生叫李生,他要去赴考以前,在一個客棧住下來,他一到,客棧老闆對他非常的殷勤,伺候得非常周到,他就很驚訝:這個老闆今天才見我,怎麼對我這麼好?問那個老闆。那個老闆說,『昨天我作夢,土地公跟我說,今年會考上進士的這個讀書人姓李,今天會到我客棧來,所以你今天來了與有榮焉』。招待得特別周到!

這個李生一想,我今年可以考上了很高興,半夜就在想:我娶這個太太娶得很早,長得不夠漂亮,我要考上進士了,有身分、有地位了,應該考慮怎麼換一個太太。

隔天,他就去考試了,這個老闆又作夢,夢到土地公跟他講,『這個李生還沒考上就想著換太太,這一個念頭把他的福報折掉,他考不上了』。

後來李生一回來確實沒考上,這個老闆又把土地公講的跟他講,他慚愧到連住都不敢住,趕緊跑走了。

不過,難能可貴他還有羞恥心,這個羞恥心能夠真正去落實,可能還可以轉命。所以《了凡四訓》告訴我們,改過發三種心,第一個就是恥心,再來要發畏心、敬畏天地鬼神,再來要發勇心、斷惡修善。所以確實一念之差,禍福就天壤之別。

所以從這些故事當中,我們要了解到,世間的很多做法還是要符合天地的規矩,天律。不能依照哪個國家的規定,他只要違背天理他必遭災殃,這是僥倖不得的,所以在遵守國家政策底下,更要學習古聖賢人修正己心,否則,你會霧煞煞周遭的一切現象。

比方說今天這一戶人家專門開賭場,你說開賭場是對還是不對?當然是不對。法律不制裁他,天律怎麼可能不制裁他?世間的實際現象是,他送錢打通關,送到最後,所以沒去管他,可是老天管,人現在都耍小聰明,人算不如天算。

你說像美國那個金融風暴產生,他們賺那種錢買空賣空,賺這麼多的錢,這個危害到誰?危害到天下人,危害到全球的經濟,這個孽他們造大了。

小人冤枉作小人,不明理,專耍聰明,違背天理!現在還有國家辦賭場,這在老祖宗的教誨當中,那真是覺得太不妥當,只能用「太不妥當」。

我們講「反求諸己」,了解《弟子規》跟《了凡四訓》的內容後,其實老天爺還是很慈悲的,一個人大禍臨頭以前,都有給他很多提醒。只是人「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沒有回頭,沒有警覺。

我們人生過程當中,遇到很多不如意事,我們冷靜下來想,過程裡很多人提醒我們,我們沒把他們的話放在心上而已,不然那些人生的不幸就不會在我們身上。

所以往往一個人一生的不幸,第一不聽父母的話,第二不聽老人的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聽聖人的話、不聽經典的話,才會有災難。

儒家治世,他肯奉行入世法,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力行了他這一生能幸福;道家治身養生,道家養生的道理講得非常好;佛家治心,他能身心安頓,更好,能了生脫死,那目標就更高了,不要再搞這個生死輪迴。


向大家推薦幾本古聖賢人的經典智慧結晶,雖然沒辦法一夜致富,但可能會讓你不枉此生!

金剛經、六祖壇經、道德經、弟子規、了凡四訓、中庸、大學、論語、孟子、群書治要,這些古聖賢德的千古智慧,確實不凡。筆者我也在研習中,才疏學淺僅此,共勉之。

阿彌陀佛 合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