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世遰相傳

《奉餞高尊師如貴道士傳道籙畢歸北海》 唐·李白
引用典故:別杖
【遰】,是「遞」的異體!國音都是ㄉ ㄧˋ,只見「傳遞」,不見「傳遰」。有見迢遰也見迢遞。切音te7/tse3/tai3
《說文解字·辵部》:「遰,去也。」《大戴禮記·夏小正》:「九月遰鴻鴈。」漢·戴德·傳:「遰,往也。」清·李調元·注:「遰,去也。北來則曰向,南去則曰遰。」
【遞】,te6/te7/tai3/,《說文》更易也。《廣韻》遞,代也。《正韻》更迭也。 又《正韻》迢遞,遠也。 又《增韻》傳遞,驛遞也。
另一個異體字是【逝】se7/tse3,
往、過去、去而不返。如:「消逝」。《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晉·陸機〈折楊柳行〉:「日落似有竟,時逝恆若催。」
台語的一趟,叫做【一tsua7】, 教閩典寫「一逝」!雖然上面提到的這三個字互為異體,但使用的語境畢竟有所差別!「一逝」,非常不直觀,且音不類,換成「帶tua3」音符的「遰」,比較不刺眼!有名的「一帶一路」,嘛是「一tsua7一路」!
關於「傳染疾病」的字詞,各種方言用語不同,客家族群採用「遰」,《梅縣方言詞典》寫成“滯人”(傳染他人)。這個字義,是取「傳遰」義!
粵語採用【惹】je5,【說文】亂也。從心若聲。【增韻】引著也。粵拼je5, 也是陰去調!表示沾染。南朝梁何遜〈九日侍宴樂游苑〉:「晴軒連瑞氣,同惹御香芬。」
台語中還有其他同義異形字,「過」,「穢」,「染」,「度」,「透」!這些都有「空間距離移動」的語意!
- kè--lâng,過人。傳染。
- sann-kè,相過。傳染。sio-ke3/sann-koe3(漳)/sann-kor3(泉)。疥癬容易∼∼。
- è--lâng,穢--人。病ê傳染。
- sann-è,相穢。互相傳染。
- jiám--lâng,染--人。傳染hō͘人。
- tōo,(1) Khit伊~去;~kah pháiⁿ=染tio̍h pháiⁿ習慣。(度)
- sann-tōo,相渡。病ê互相傳染。
- tò͘-tio̍h 𪐞著,(1)污染,~~腌臢(am-cham)。 (2)傳染,感染。
可能的漢字:
- e3 vs. ke3, 有可能都是「過」字!釋義,1. 經歷,2.超越,3.度,4.轉移。
- 【穢】ue3《說文》蕪也。《徐曰》田中雜草也。又惡也,汙也。《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泉州市方言志》“穢”e去聲(傳染、弄髒)。羅志海《海豐方言詞典》“穢”ue陰去(傳染:感冒會~人)。《廣韻》“穢”爲於廢切,“惡也”,本爲影母字。
- 【度】too7:《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漢語方言大詞典》見於福建明溪、寧德碗窯。
- 【透】thau3->too3:【說文】跳也,過也。又【增韻】徹也,通也。
- 【染】jiam2:是由日語漢字傳來的。「傳染』!
- 【𪐞】too3:【集韻】都故切,音妒。深黑色也。【六書故】濁黑也。台語詞:黑too3紅。
- 【瀆】tok->too7/too3:【說文】溝也。【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
另外有一音是「thuann3」與染病無關。是傳衍生息的意思!這個應該是「傳」,除了平聲tuan5, 還有去聲tuan3,是【轉】的音!【傳】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有人以為是【澶】字!又《集韻》他(tho1)案(an3)切,音炭(than3)。義同(tan7)。《莊子·馬蹄篇》澶漫(tan7 ban7)爲樂。 又澶漫,遠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案衍澶漫。取其「漫」義。《廈門方言詞典》“澶”thuã陰去,原指蔓延、擴散。《廣韻》他案切,“漫也”。同音字【湠】【玉篇】大水也。【字林】湠漫,水廣貌。【木華·海賦】渺瀰湠漫。《台日典》舉例:(1)芎蕉真gâu~;癬一直~開;墨水滴落紙一直~開;字 ~腳(字が滲む,字糊掉)。不過,這字義後來被擴張為「染病」義(見上面連結的教育部字典)。
同音不同義詞,【to-tio̍h】,都著。(其他講法)to͘-tio̍h(泉)。Lóng無m̄-tio̍h。例句:Án-ni~~;昨昏來~~。
台語的【帶】發 tua3/tai3, 沒有「過」的染病義!
- tòa-tio̍h,帶著。為情誼來同情,為tio̍h XX面子。例句:相~~;~~伊ê面上(chiūⁿ);~~伊ê情義;phah狗無~~主人。
- sio-toa3-tioh8,相帶著。互相帶念/寬赦。
- sio-tài-tio̍h,互相牽連。involve (in trouble), implicate, drag in《1976 Maryknoll台英辭典》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