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no
somno

重新認識你的母語!所有的方言都是漢語的分支,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都是參與的要角,無論音或義,都能在古籍,詩詞中找到他的身影,以這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開篇序文的註腳!順便一提,這句裡面也有一個閩南語詞彙!

有時嚅囁失天真

《因赴郡會入城 》南宋 · 姜特立

第三句是對自我的反諷,反問,故有第四句的明悟與期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官場打滾也是如此,政黨的輪替,要嘛就跟風隨從,要嘛就掛冠求去,古今人的做法,確實是大不同啊!


口字旁的衍生字,多為口語!現代字多作為方言替代字,如廣東字等! 既為口語,轉做文字,所選之音符多為近似音,但語音保存不易,最後的語音就只能就所選的「音符」字發音,久而久之,音就變了,跟原始的口音有所差距! 若要找回「口音」,只能在方言中尋,看是否還有保存!

【嚅囁】:〈書〉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樣子。也作「囁嚅」。例 「夢蝗千萬來我前,口似嚅囁色似冤(宋‧王令〈夢蝗詩〉)」。

【囁】,切音 jiap4, jiap8, 陽入轉音,是 liam7, 也就是「唸」字!

《台日典》:

1. tsa̍p-liām-jû [cha̍p念jû] =[痟念jû]。

2.siáu-liām-jû [痟念茹] kah-ná起痟teh chho̍p-chho̍p念。

這裡的 ju5, 就是 「」! 以前的人念漢學的不少,很多的文言字詞,因而保留在台語內,之前說的「生嗔」,跟「囁嚅」也是如此!

《方言·第十》:南楚曰謰謱,或謂之支註,或謂之詀謕,轉語也。

謰謱」lian5-lo5 就跟「囁嚅」同義,兩者應該有音變的淵源,「囁」jiap 的陽入轉音,liam, 也就是「唸」字,-m -> -n, 就是 lian,也就是「謰」!「謱lo5」跟「嚅ju5」是轉語字。「嚅」的字彙還有:

  1. 呫嚅
  2. 嚅唲
  3. 呫呫

呫 ㄔㄜ ˋ

這個注音,已經失去原有口音字的原始音了!來看它的切音,《集韻》《韻會》託協切,音帖thiap。《玉篇》也,引穀梁傳莊二十七年,未嘗有呫血之盟。○按今本《穀梁傳》作歃血之盟。 thiap, 所以它是「占」音符 -iam, 的陽入轉音,-iap, 異體字是「喢ㄕㄚ ˋ」也跟「歃」同音義!「喢」:《玉篇》多言也。有三個切音,siap, tshiap, thiap, 都是 -iap 入聲韻母。發ㄕㄚ ˋ音比發ㄔㄜ ˋ音更貼近口語音!它就是一個雙唇開合的音,台語有 「tshop-tshop, tshap-tshap , tsap-tsap-念」等語,都是這樣的雙唇一開一合的聲音,所以「雜唸」的「雜tsap」字,跟「tshap」音近,也有可能是這樣演變而來!其他的同義字還有「」,「」,也是 -iap 韻母的不同用字!

會意字是兒語,形聲字還是兒語,中文有「牙牙學語」一詞,這個字發「ji5」或「ge5」音!《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說文》嬬:弱也。也就是後來的「懦」字!「嚅」字,就是兒語,這都是衍生字

番外篇:

支註

可能是 台語的「ti-ti-tu7-tu7」,或「ti-ti-tuh8-tuh8」,也就是中文的「嘀嘟」或「嘀嘀咕咕」,「嘟嚕」!

詀謕

可能是「殿尸」或「殿屎」的轉語!《詩經·大雅·板》:“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說的是,黎民愁苦悲嘆。 「tshop-tshop, tshap-tshap, tsap-tsap唸」的情狀!《詩經》“民之方殿屎”,最早正是“民之方念”。《讀書雜釋》說,“呻吟”在《說文》裡就是“念吚”。 所以這裡又轉回跟「唸」有關了!「吚」「un2, in2」兩音!都跟口語的上大號的「ng2」音接近!中文用「」ㄜ ,也是去「口音」甚遠!

《台日典》:[ńg]叫嬰仔放屎ê話。

ng2, 即對應「吚」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