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叔叔
面瘫叔叔

回顾一下咖啡经历

咖啡这个舶来品,已经不太记得住什么时候知道的了,最早认知那些咖啡概念或者咖啡馆,应该还是路边的上岛咖啡的大店面传播开的吧。


上岛咖啡,当时看着很高档,统一的招牌,一般都是两层店,至今为止好像也没去过,咖啡、牛排、下午茶,这些听着就不便宜。


初次喝可能还是高中那会吧,雀巢速溶,苦,黑乎乎和汤药一样,还不如汤药,起码汤药还能喝出来个滋味,毕竟每副汤药的药方不一样,喝着味道肯定也不会一样。


当时喝咖啡只为了提神,毕竟要熬夜写作业。但是喝完了依旧犯困,可见是不太灵。


后来毕业之后正式上班,接触到了另一个咖啡品牌,麦馨maxim,毕竟韩国公司嘛,这一点还是值得去肯定的,韩国人对韩国本土品牌的认知度很高,高到啥程度呢,基本不会出现现在的口嫌体直,能用韩国的都用韩国的,笔记本不是LG就是三星,手机不是LG就是三星,咖啡有多乐之日就不买星巴克。


继续聊咖啡,麦馨确实比雀巢好喝,后来才知道是三合一,就是咖啡+奶+糖,味道固然好,但是太甜了有点。当时喝咖啡还是为了提神,有时候确实工作烦闷让人生困。


后来开始慢慢接触星巴克了,一开始只是星冰乐、拿铁之类的,美式咖啡那种黑乎乎的汤药还是停留在我对雀巢速溶的印象。至于味道,确实比雀巢好喝一些。


星巴克,毕竟他贵啊,一个月工资才多钱,后来偶然发现了挂耳包,我记得还是在猫的天空之城买的一盒,封装好的那种,很神奇的,一小包,还挺香,跟速溶是不一样的,那种味道也有点让人着迷。


后来我记得开始有了各种团购网站,各个餐饮店、新开的店都会做一些团购,那会偶然发现了costa的团购,买了一罐咖啡粉。因为没有咖啡磨,图个省事,选的咖啡粉,自己冲泡,买的hario法压壶。味道说不上多好喝,对比产品的描述,和想象的味道不太搭边,没描述的那么美妙。


那会还不知道什么是精品咖啡、商业咖啡,就知道咖啡馆的应该都不错,而且当时不爱喝酸的咖啡,简直不能忍受。


各种咖啡陆陆续续的喝了一段,后来开始转为星巴克的美式,有时候也会在家泡一杯装保温杯里带走喝,基本上买的都是星巴克、lavazza、illy之类的粉。器具从最早的法压壶进化到了爱乐压,爱乐压直到现在也是我最爱的器具,方便、简单、质量好,至于之前hario的法压壶最后有次没注意,被摔碎了。不过hario的东西真是非常棒,之前应该还没用过那么好的玻璃器具,在我的印象里,玻璃一冷一热炸裂的有的是,但是hario真的是又薄又耐用,而且用久了也不会变乌失去光泽,好产品不会愧对它的价格,现在的坑钱货另说。


至于咖啡的进阶或者说突破,应该感谢当时星巴克的一个店员朋友。当时从雷打不动的美式到后来的本周+美式,再到后来的手冲咖啡(也基本都是中烘或者深烘,派克市场、佛罗娜之类的),再到后来的臻选豆,有次点手冲,说是有个活动,可以送50g豆子,我对这个豆子的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打破了我不喝酸咖啡的一个引子,那个豆子叫秘鲁大巴瓜,风味是花香、柠檬、柑橘、巧克力。


拿到家家冲了一杯,花香四溢,香气伴随着柠檬般的酸味,硬着头皮喝了一口,酸,确实酸,皱了皱眉,但是有回甘,花香开始涌出来了,还有点可可味,确实不一样。在当时来说没觉得那么好喝,但是又不自觉的续了一口,就这样一口口的喝没了。


后来陆续开始尝试各种豆子了,各种口味,已经不再惧怕柠檬柑橘之类的酸味,什么耶加雪啡、肯亚,统统不再惧怕。


不过当时咖啡也没那么火爆,淘宝上买的豆子也没现在那么精品,喝来喝去还是那么多的味道。再后来精品咖啡的概念开始火了,各种牌子都出来了,进阶的引路人转为了企鹅吃喝指南。


企鹅当时有个咖啡活动,每期都会进一些世界比赛获奖的咖啡品牌的明星产品,像意大利的Gardelli、荷兰的KEEN、俄罗斯的welder、英国的hasbean,都是非常棒的产品,而且购买涉及海淘,企鹅的这个购买渠道确实简单有效,而且品质是有保障的,跟着买了很多期,后来慢慢发展成支持国内的独立咖啡品牌,联合国内咖啡馆出联名活动之类,再后来就发展成售卖自己的品牌咖啡产品了,都是后话了。


从最早的懵叉叉,到现在追求各种咖啡风味,从最早的速溶咖啡,到现在的手冲咖啡,咖啡算是我一直在坚持的一个东西吧,虽然技术没有多大进步,但是仔细去喝,咖啡的风味,咖啡的差别是可以喝的出来的,也有自己的一个框架体系了,至于咖啡的种植和烘焙,还没有接触,假如做了从业者,应该会好好去研究一下,不得不说的一个事就是,咖啡冲煮确实只是一个小环节,涉及到的知识真的很广很宽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