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叔叔

@sohuko104

商业化和工业化(二)

最近都在核酸、居家,似乎整体经济也不太好,人都封在小区,居家隔离,也没法复工复产了。就算可以生产,上下游配套资源能不能跟上也是个问题。今天刚看了一个消息,说是有家汉服品牌被卷死了。汉服圈子不太了解,只是知道前几年汉服文化盛行,古装戏也火、古装写真也火,当然汉服属于古装,但是不是所有古装都是汉服,这个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病毒在进化,人呢

从原始新冠,到德尔塔,到现在的奥密克戎,进化速度堪比互联网公司的增长速度。倒是社会进步的速度拖了后腿。最新发布的结婚率创新低,离婚冷静期依旧在执行,丰县的事因为疫情和冬奥会没了后续,房产税目前没有实施条件,都有客观理由,客观理由好像也没阻止新冠的进化啊,这是病毒的主观能动性的强大吗?

内心波动的原点

让人沉闷的一周,也是内心波动的一周。工作的郁闷,加上热伤风,整个人都低迷了。就突然的鼻塞了,还以为只是有点上火,多喝水能好,结果持续了一周,鼻塞变成流鼻涕,然后感觉有点发冷,晚上到家也乏,十点多眼皮就发沉,想活分也活分不起来。强力支撑打打游戏,看看视频,悻悻睡去,不想早早去睡觉。

明显的割裂和隐蔽的联通

作为一个工作了十余年的人,越来越觉得周围的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就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自说自话。夏虫不可语冰我倒是觉得有点过了。割裂感无处不在——上级下达目标,目标不切实际,下级无法完成;产研开发的新产品,在运营看来就是逻辑不通;我说123,你说456,一句话总结就是没有正反馈。

在资本眼里别把自己当人看

喜茶裁员30%,喜茶产品价格下调,喜茶年终奖延迟发放。不是针对喜茶,只是喜茶这两天放出的新闻太过于耀眼。裁员30%意味着什么,就是节省人力成本,就是节省开支,在营收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盈利更多。这就是一个加减法的问题。在我刚上班,还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时候,我还挺相信当时的那句话,公司最大的财务就是员工。

城乡的文化差异,从未曾拉近过(一)

最近有件大事,全网上下没有不知道,有人感叹,都已经2022年了,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谁家没个农村老家农村亲戚,怎么这种事还能发生,还是在江苏大省。谁家还没个老家呢,我小时候也总回乡下,那个乡下也没有什么让人太厌恶的地方,说实话,这没啥太厌恶的,因为没想着要久留,也就是个春节,呆一两天。

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一)

潮流的兴起,也是一种主义的诞生和盛行。潮流是一种趋势,好坏无法定义,只能说是一种趋势,传达了当下的某种诉求或者理念。当一种思想主张也就是某种理论体系成熟之后并且得到了推广和认可,那就变成了一种主义。主义绑定潮流,看似大势所趋,实质还是幕后推手的发力。

商业化和工业化(一)

商业化,顾名思义,利益最大化,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工业化,就是做到批量生产,做到稳定和产量的保证。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相对来说工业化思维也比较差,工业化非常明显的一个地方就是都是标准化模式,一个产品对应的生产步骤一步步拆解,然后做到每一步的标准化,然后串联起来,做成一个流水线作业。

戴上一个叫资本的眼罩,盲目又自信

最早只是知道股票、股市,直到互联网企业开始陆续IPO、美国上市、敲钟,原来这都是资本化的过程,一个字钱,两个字赚钱。之前只是知道上市公司好牛气,发行股票,买股票可以赚钱、分红。现在再看,公司的资本化也是一地鸡毛,甚至对整个行业也产生了更多的影响。

回顾一下咖啡经历

咖啡这个舶来品,已经不太记得住什么时候知道的了,最早认知那些咖啡概念或者咖啡馆,应该还是路边的上岛咖啡的大店面传播开的吧。上岛咖啡,当时看着很高档,统一的招牌,一般都是两层店,至今为止好像也没去过,咖啡、牛排、下午茶,这些听着就不便宜。初次喝可能还是高中那会吧,雀巢速溶,苦,黑乎...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