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化電影讀書會
梳化電影讀書會

一群電影評論班認識的朋友組成的電影讀書會

《莫負少年頭》——聖誕節的永恆經典

聖誕節的永恆經典

作者:Novia Yip

若說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節的千古絕唱,Frank Capra的電影《莫負少年頭》(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便是聖誕節的永恆經典。據說,七十年代的美國,每逢聖誕,每個電視台都會放映這部電影,無論轉往哪個頻道,都在放《莫負少年頭》,分別只是放到哪裡而已。

2021年是《莫負少年頭》的75周年公映紀念。梳化電影讀書會辦了一場私人放映,與諸君鑑賞經典,並賀聖誕。上網一查,原來聖誕假期期間,世界各地(歐美尤甚)還在放這片子。到底這部電影有甚麼魅力,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觀眾?

翻查資料,《莫負少年頭》當年有在香港公映過(1947年7月9-15日,皇后戲院),算是緊貼美國的放映日期。值得留意的是,此片在兩岸三地中只有香港曾經正式商業公映。

一九四六年,二戰才結束不久,百廢待興。二戰記憶猶新,多少戰後歸來的士兵身心受創,往事不堪再提。比較喜慶的新聞,也許是這宗:彼時仍是公主殿下的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與菲臘王子訂婚。

電影主角George Bailey (占士史超域飾)的縮影人生,或許是許多人的寫照。年輕的時候,誰沒有躊躇滿志,想要到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出於愛,出於責任,他一再受到束縛,無法離開成長的小鎮Bedford Falls,為了自己的家庭,也為了這個小鎮的街坊鄰里。George卻從未發現,自己的人生,竟然是對整個小鎮眾生的祝福。在聖誕節前夜,因為他叔叔的不慎,而令他經營的房貸公司陷入財政危機,George更有可能因而被抓去坐牢。這個時候,他的守護天使Clarence Odbody來幫助他。天使必須幫助他,才能得到一雙翅膀,升級成為正選。天使了解他,幫助他的方法亦相當幽默。明明 George 打算尋短,Clarence 於是比他先一步躍入河中,待George來救他。二人上岸進到室內,Clarence說的話令同處一室的夜班看更嚇得奪門而逃:他身披古舊內衣,說自己正在閱讀《湯姆歷險記》,並建議George 留意作者馬克吐溫最近發表了甚麼。

George無端欠下巨債(1945年的8000美金,今日大約是12萬美元左右),當然沒有心情跟Clarence 閒聊。Clarence 漸漸意識到他難以說服George改變想法,遂和天庭悄悄溝通,讓George有機會體驗一次:假如世上沒有了他,他的相識和這個小鎮會變得如何?答案是George不忍卒睹的悲慘世界。電影作者終究是善良的,George一生無私的付出(難得的是他太太與他信念相同,對他的支持貫徹始終),他始終秉持著父親的教誨做人:All You Can Take With You Is That Which You Have Given Away. 結局是,整個村子的人都出一分力幫助他,他的朋友從倫敦電匯款項解救他的燃眉之急,籌得的款項遠遠超過需要填回的8000美金。

影友笑道,原來早在1945年,美國已經有眾籌。而George秉持的宗旨,不正與吳楚帆在1953年《危樓春曉》裡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相映成趣?

聖誕節是基督宗教的節日,紀念上帝賜下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救贖世人,使人平安喜樂。因此聖誕的意義,為基督徒而言,在於主動無私,與人分享仁愛和平。這不就是George Bailey 一生的寫照?他的仁愛無私,成就了Bedford Falls 眾生的Wonderful Life。

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英國聖誕節期間亦有一部幻想浪漫喜劇上畫,叫做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在美國發行的名字則為Stairway to Heaven),港譯《平步青雲》,這電影對後來的電影影響深遠(最新近的例子莫過於彼思動畫製作的《靈魂奇遇記》裡面的天梯)。同樣是戰後,英美在聖誕節檔期各自交出一部涉及天國幻想的電影,題材不是甚麼大英雄,而是平平無奇的小人物,情懷是他們對愛人、家人的牽絆。二戰過後,拍這樣的電影,也許是一種集體療傷和安慰?

互相關懷是相當重要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