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英文的苏老师
教英文的苏老师

A Chinese English teacher based in Japan. https://twitter.com/Socranotes

给网上冲浪的新青年们的一个小建议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今天是青年节,作为一个好为人师的老青年想给各位网上冲浪的新青年们提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建议。不过这些建议有一个前提,即你上网冲浪不只是图个消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关闭页面了。

我经常说,兼听不一定能明,但不兼听一定明不了。但人的本能习惯是找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内容。很多人转发某篇文章时说「写得很客观」其实仅仅是因为文章内容符合自己的主观想法,这很讽刺,却又很真实。

但问题是,只有时不时逆着自己的本能做事,你才能有长进

无论是否来自于独立思考,你总会在各种社会问题上选择某一种立场。你可能是左派,可能是右派;可能反中医,可能支持中医;可能认为人在别人受难的时候还是该保持善良,可能认为善良有个屁用,都是圣母婊... 总之,无论你选择了哪一种立场,希望你能关注一些与你立场对立的人,强迫自己阅读他们的观点

但一定要注意,只要关注几个你认为有脑子的人就好。有没有脑子没那么容易鉴别,毕竟越没脑子的人越爱煽动,而煽动是符合人性的,你也没有你自以为的那么理性。但,这是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必经之路。

我举个例子。我算是个新自由主义者,所以我关注了不少对立阵营的人。在微博上,我把他们和那些在其他问题上与立场对立的人一起,全都放到了「兼听」这一组。慢慢地我就发现,有些人空有观点,没什么思考,于是我就取消关注。对了,作为新青年,取关就取关,别贱兮兮又傻里傻气地跑人家微博里只会一下。最终,我留下来的就是我认为很有脑子的人。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抽个时间,专门进入这个分组开始阅读。

最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我会很难受,质疑自己这么做是图啥。我还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因为我想捍卫我的立场。说实话,只要你接受过逻辑训练,那么在别人的长篇论述中找到那么几个驳斥的突破口并不难。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战胜了一个虚拟的对手?

所以,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冲动,建议你先忍住,先学会倾听

看看对面的人到底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是如何对你所坚持的观点进行驳斥的,他们的逻辑是否合理,他们的论据是否值得推敲,他们引用的数据也好事实也好是否可以从其他方向进行解读…… 思考这些问题对你来说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你几乎一定能够从别人的论述中发现自己存在一些片面的认知,错误的思维,不够完善的论证等等等等,这就能帮助你完善自己的思考。你也可以思考如何驳斥对方的论述,从而更有底气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你还有可能发现对方的某些论述你就是无法驳斥,此时,你可能会很难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但我想说,朋友们,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极管世界。

当然,你也有可能完全被说服从而更改立场,那也没关系。但别忘了,更改立场之后也要关注一些与你原来立场一致的人。敢于否定自己是一个成年人足够勇敢的标志之一。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这么做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多数人不这么做呢?

一个原因是,看与你观点对立的人的论述很来气,尤其是如果对方说的还挺有道理。但还有一个更本质的原因——社交网络让我们很容易找到「队友」,这会进一步让加深你对自己立场的笃定,所以你才会看到互联网上很多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句句透露着一种「难道会有反对?」的傲慢感。

这时,我就不得不祭出笛卡尔老师了。笛老师在《谈谈方法》里面说到了四条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这段话也一起送给你,希望你不要急于发表观点,更不要急于站队。也真诚地希望你能把这本书买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很薄,我从高中读到 30 多岁,每次读都会有新的启发,我相信对你也有如此。

《十三邀》每集片头也不片尾都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兼听,就是接纳自己的成见,去了解别人的成见。 通过兼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