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牛
蛙牛

好奇的路人。

曲有誤周郎顧:你才彈錯你全家都彈錯

這篇閒聊的主角,是一首半個多小時的協奏曲中的一個音。音樂學中研究西方古典樂的專家在這個音上的探討可能已經汗牛充棟。這篇只是一則在家工作多日、整天掛在網路上拿音樂配電腦的生活下的閒談。

首先聽聽這支影片,大概 5:20 之後的一段鋼琴。(編輯器不知道為什麼就算插入有設定開始秒數的連結,還是會從頭開始。)

大概 5:23 開始。

聽出問題是什麼了嗎?大概在 5:40 之處?對,我也什麼毛病都聽不出來。這位鋼琴家 Krystian Zimerman 彈貝多芬,一觸琴鍵就霞光萬道瑞彩千條,能有什麼問題。以下這影片則是鋼琴界的神力女神 Martha Argerich 演奏的同一樂句,注意聽聽看大概 4:49 左右,有沒有什麼問題?

大概 4:32 開始。

還是什麼問題都沒有。特別是 4:49 左右那個高音升 Fa,在 Argerich 舉重若輕的觸鍵下,美妙一如世上最輕盈而甜美的冰淇淋。然而這個高音升 Fa 就是爭執所在。以下是大師 Andras Schiff 的版本:

大概 4:44 開始。

大概在 5:03,Schiff 彈了一個還原 Fa。對於第一次接觸這曲子的人來說,這聽起來就跟彈錯一樣。而且 Schiff 不只沒把那個 Fa 升上去,在處理上還特別彈得靈巧而開闊,簡直就是在說:老子就是要你們每個人都把這還原 Fa 聽進去。那這是 Schiff 彈錯了嗎?這裡還有另一位也是這麼彈的,音樂學家兼鋼琴大師 Robert Levin。

這次在 4:21 左右開始

所以到底是誰彈錯?畢竟古典樂譜就擺在那,這段也不是即興的樂句,為什麼會彈得不一樣?

如果單純就聽得順耳來說,那個高音如果不是升 Fa,就像在一段流暢的滑行中加上了一步踉蹌。留聲機雜誌在一則樂評中也把升 Fa 的彈法稱之為 "the usual F sharp"。只不過貝多芬的譜上還真的就寫了個還原 Fa。樂譜出版商要不然照著印,要不然就體貼也許貝多芬一時不察,印刷前幫他把那個 Fa 給升了上去。後世演奏家一開始也理所當然地彈了升 Fa,但後來出現一波強調佐證史實的演出方式,考據音樂學理後認為貝多芬其實沒寫錯;畢竟這可是貝多芬,不是四個和弦打天下的青少年情歌,聽起來順耳從頭就不是重點。

我已經有一陣子沒聽這首協奏曲了,今天工作的時候聽了 Zimerman 的版本,才驚訝於他彈了升 Fa。趁著電腦在跑(而我在摸魚)的時候上網找了一下,看看有哪些說法。其中鋼琴家 Charles Rosen 在 "The Shock of the Old" 一文中,認為這還原 Fa 聽起來「顯然」是貝多芬寫錯,但原因是當時的古鋼琴的結構不如後來的鋼琴,最高音就只到還原 Fa;貝多芬只是先寫了一個還原 Fa 暫時頂著,但他老人家早就預見了後來會出現可以彈升 Fa 的鋼琴,你各位彈還原 Fa 都不尊重作曲家真正的意願。當然也有人立刻反駁這論點,認為除了樂理上有支持還原 Fa 的考據,當時的鋼琴發展百花齊放,貝多芬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機會接觸到有升 Fa 的鋼琴,要的話他自己就寫上去了。

特別列出這論點並不是因為這很有道理(我連鋼琴都不會彈,哪分得出誰有道理),而是因為:
一、那篇文章好像被用到了 GMAT 模擬試題上,所以我搜尋的時候第一頁有個結果是 GMAT 討論版,讓 Rosen 在意料之外獲得向古典樂圈外人痛批古音樂狂熱者的機會。
二、這種「尊重原作者原意」的說法讓人不禁聯想到美國憲法的句讀派(textualist,我自己亂翻的),只是更進一步:我們不是要尊重作曲家的手稿,而是相信他們高瞻遠矚早就猜到了未來會有什麼樂器,以及他們對待現代樂器的原意。(對,相信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適用於現代機關槍和狙擊槍的,我說的就是你。)

本來跟法律的聯想只是我自己心中的一點玩笑,沒想到搜尋的下一則結果,就是法律學者拿古典樂中的這類案例類比法學爭議。

所以誰的版本才對?我不懂音樂,這篇閒聊摸魚的時間也已經太長了。我還是會繼續聽 Argerich、Zimerman、 Schiff、Levin,以及其他錄音技術發明以來繁星般燦爛而各異其趣的大師;論戰留給有能力吵的人去享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