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乔巧俏
敲乔巧俏

自然、自由、自我

消费、设计与我的纠结

经历了一年新西兰打工度假的流浪生活后,我感到有一些很底层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对于身边的浮躁的、追逐潮流的、狂欢式的消费现象感到了一种厌恶。

刚刚到新西兰时,我觉得很不习惯,因为没有外卖、没有网购、没有玲琅满目的商品;那里每个城市的商店无外乎就那么几种:大型超市就是:Countdown、Panksave和New world. 生活用品就在Warehouse. 厨房浴室、母婴用品也都有专门的商店。可以发现商品的同质化竞争非常小。商品品种少、价格高、质量好、奢侈品少,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慢。这些反映了新西兰的消费特点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实用型消费。人们的物欲需求小,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我也认同并接受了这样的文化。开始不化妆、穿衣以舒适保暖为主、一日三餐自己下厨;更多的关注自然和自我的发展,与人更多的社交和交谈,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或冲突、或关心、或依赖、或亲密。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生活很真实也很丰富,我也没有觉得一年多来没有网购对我的生活有多少影响。所以我也开始反思以前的消费观和我所热爱的设计。现在来讲一下这一年,我的消费观、设计观变化的过程。

1.跟随大潮流寻找小众的设计

而以前在国内时,我属于淘宝重度用户,平均每周都会收四次快递,衣服、保养品、电子产品、一些新奇的小玩意等等..却从来不涉及生活必需品,因为不需要去顾及那琐碎的柴米油盐。我是一个喜欢设计的人,看重独特性与想象力。在我看来设计师要有自己的风格,所谓自己的风格,无论是标新立异也好还是特立独行也罢,就是要有区别于众人的独特。所以我也热衷于去购买一些潮流的玩意、或是“有设计感的服饰”,追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深陷于品牌和视觉的营销。通过消费彰显自己的品味和不一般的兴趣,以此来获得一种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满足自己对于设计师的幻想。

正如《The Deisgn Method》中谈到的设计师的误区 “They carefully select their clothing, using it to illustrate their cultural literacy. They sneer at anyone who doesn’t use a Mac. They try to avoid any tasks they deem to be “beneath”them.” “他们仔细地选择他们的服饰,用来彰显他们的文化素养,他们鄙视那些不用Mac的人,他们不接受那些在他们看起来很Low的工作。” 他指出设计也是一份很平常的工作,跟任何工作一样也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设计不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师要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一种谦卑的快乐。

当时我看到这一段时,觉得不可思议,是不是我的理解有问题,因为在我看来设计的作品就是跟设计师个人的品质息息相关,设计师在个人品质上就是要与众不同有自己的风格的。现在想想,追求“设计感”、品味和生活方式,其实是掉入到了资产阶级的梦境中。

2.反对潮流拒绝一切华丽的产品设计

后来,我意识到我不需要为了追寻潮流、被包装所欺骗、比较和炫耀、取悦他人或是标榜自己而进行消费的时候,我对于物质的需求其实很少。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大部分的消费都是不必要的,从新西兰回来后,我很少再花时间买新衣服、买化妆品和保养品,很少再去看一些新潮的电子产品的测评。不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而是觉得以前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在华而不实的东西上面,我真的需要这么多衣服吗?真的需要每天化妆吗?所以我开始拒绝,拒绝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开始排斥以前“我所热爱的设计”,排斥空有其表的“品牌营销”,我不再接任何一个设计包装的工作,就算是为自己做平面设计时,也不再有心思去做过多花哨的效果。但我也在犹豫和矛盾,我这种拒绝会不会又陷入到另外一个极端,为了拒绝而拒绝,完全的实用主义,否认美学、否认精致、否认一切的包装和修饰。这个界限又在哪里呢?

3.反对恶俗的产品和潮流,不反对设计本身。

也许,我否认的绝不应该是有想象力和内涵的结晶的产品,而是一些粗制滥造、只会抄袭和山寨但是又疯狂吹嘘自己的恶俗商品。他们是浮躁和缺少内涵的,比如说由50多种中药成分制成能治20多种疾病的白云山精油;完全抛开文化背景,无脑抄袭的各种综艺和影视作品如国产版《深夜食堂》;以及很多的网红产品、网红店铺,包括我前段时间参与的疯狂的口罩行业等等。无论他们的包装有多么华丽,却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他们只是在浮躁的社会下,用来敛财的工具、是受人操控而制造的众人消费狂欢现象罢了。

原先认为平面设计助长恶俗的商品的传播,但现在我才跟自己和解,不应该要去反对平面设计、包装本身,设计是想象力、美学和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重新热爱设计,反对消费主义,希望这个社会能少一点浮躁和追逐利益,多一点真诚、善良和人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