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aworld
smallaworld

對世事充滿好奇,更希望與人分享自己所得 想買本欄的照片,歡迎瀏覽:https://www.eyeem.com/u/smallaworld 我的Liker Social:https://liker.social/@smallaworld 歡迎訂閱:https://liker.land/amy-aunte/civic

革命真的是要流血嗎?—捷克反共史 Part 1 赤化經過

由「逃犯條例」引發的社會運動發展到現在,已過了半年有多,警民雙方的行為亦越發激進。有些人更聲稱,歷史上的革命都必須要有流血、有人犧牲生命,才能成功,就連提倡以非暴力途徑發動和平變革的民權領袖甘地(Mahatma Gandhi,1869–1948)和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也都遇刺身亡。但真的要有流血,革命才能成功嗎?

掌管歷史的神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這段歷史不但發生了不到一百年,而且雖然沒印度獨立運動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那麼知名,但更加貼近現今香港社會的實況,這就是東歐國家捷克反抗蘇聯共產政權的歷史。

由於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非常漫長,因此會分為三部份推出,分別是捷克赤化的經過、布拉格之春,和天鵝絨革命,然後本人才會在最後分享如何把這段歷史應用於現今的香港社會當中。

立國經過

蘇聯時期的捷克,正確來說是捷克斯洛伐克(以後簡稱捷克),是由現在的捷克和斯洛伐克組成的聯合國家,其立國的經過,就要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捷克原屬奧匈帝國(由奧地利和匈牙利組成的聯合王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開戰,讓同屬斯拉夫族的捷克人大為反感,於是對帝國採取消極抵制立場,不但在戰場上無心戀戰,更在和同屬斯拉夫族的俄羅斯帝國交戰期間倒戈相向,向奧匈帝國開戰,因而得到協約國的重視。

同一時間,被後世稱為「捷克國父」的馬薩里克(Tomáš Garrigue Masaryk,1850–1937)在旅美期間,和美國的斯洛伐克僑領接觸,並於1918年5月30日簽署《匹茲堡協定》,雙方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建一國,兩者都享有自治權,包括擁有各自的議會、政府和法院,並可用各自的語文作為教學和官方語言。可是馬薩里克此舉後來在建國後帶來極大的爭議,因簽訂協議的人只是少數旅居海外的僑民,不能代表國內多數人民的立場。但由於當時的斯洛伐克領袖史提凡尼克(Milan Rastislav Štefánik,1880–1919)對馬薩里克極其崇拜,故選擇和捷克人共建一國。

奧匈帝國戰敗後,在「民族自決」的原則下, 其治下的少數民族都紛紛脫離,合併為不同的新興國家,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其中一國。可是協約國為了懲治戰敗國,反不顧「民族自決」的原則,把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部份領土劃給捷克。於是在捷克境內,捷克人只佔了全國人口的51%、斯洛伐克人佔14.51%、日耳曼人佔23.36%、馬札耳人(即匈牙利人)佔5.57%、魯森尼亞人(烏克蘭人其中一分支)佔3.45%,於是那些「少數」民族紛紛要求獨立,更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線。

共黨掘起

雖然在建國的過程中,捷克人承諾讓斯洛伐克人享有自治權,但後來發現實行起來相當困難,主要原因是斯洛伐克人遠比捷克人少,文化程度也不高,以致缺乏足夠的行政人才擔任政府職務,以致多出來的空缺都由捷克人擔任。再加上兩者之間無論在語言、宗教、生活水平等各方面也不盡相同,結果釀成斯洛伐克分裂運動。參加運動的人大致分成兩派,一是加入共產黨(因捷克當時是一民主國家,因此當地共產黨有合法地位),二是加入有法西斯(反民主、反社會主義、反猶)背景的政黨。

由於1920年代初的世界經濟危機和國內的民族糾紛,捷克的國勢每況愈下,而蘇聯是唯一沒受到世界經濟危機影響的國家,因此捷克開始和蘇聯建交(自1917年「十月革命」,俄羅斯淪入鐵幕以後,各國紛紛和其斷交),讓國內的共產黨因得到蘇聯的直接援助而慢慢壯大。

慕尼黑危機

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捷克成為其下一個獵物,希特拉(Adolf Hitler,1889–1945)以有三百萬日耳曼人居主於捷克境內的蘇臺德地區為由,向英、法施壓要求兼併蘇臺德地區。由於英美等國希望利用德國對抗蘇共政權,讓她們兩敗俱傷,以收漁翁之利,因此對德國採取姑息政策,向德國侵略捷克開綠燈,結果捷克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德國吞併,時任總統貝奈斯(Edvard Beneš,1884–1948)也被迫流亡國外,史稱「慕尼黑危機」。

英法等國拋棄捷克的行為,讓當地人大為反感,這讓國內共產黨得到乘虛而入的機會,轉為地下活動,於國內組織反抗德國的力量,同一時間蘇聯也和他們裡應外合,向納粹德國宣戰,使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對共產黨的好感度大幅提升。

淪入鐵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經雅爾達會議決定,誰先光復捷克首都布拉格,誰就能主宰其命運。原本美國將領巴頓(George S. Patton,1885–1945)所率領的軍隊最先攻入捷克境內,當地人亦相當歡迎他們的到來,美軍也表示只要捷克派使者作出正式邀請,美軍就會開入布拉格。可是由於由貝奈斯組成的流亡政府尚未還都,取代他們和美軍接洽的史莫考夫斯基(Josef Smrkovský,1911–1974),是共產黨的地下領袖,他為了助紅軍首先開入布拉格,拒絕對美軍提出邀請,最後布拉格被紅軍佔領。

流亡政權

由於貝奈斯在流亡期間,為了恢復以前的領土,不但和西方民主國家結盟,也打算和蘇聯結盟。蘇聯由於對捷克垂涎已久,因此同意結盟,並讓貝奈斯和捷共合組流亡政權。因此即使紅軍攻入布拉格後,雖沒撤軍,但也沒掌權,並繼續讓貝奈斯實行民主政治。

不過這個政權的25名內閣成員中,共黨已佔了其中16席,而且還掌控了主管新聞、外貿、財政、內政、警察等重要部門,他們利用職權之便,對共產黨大肆宣傳,以增加黨員人數。

如於布拉格光復後,政府為了順應民意,把捷克境內所有日耳曼人、馬札耳人,和國內一眾通敵分子,一律強制離境,財產也全數沒收。他們留下來的田地,由政府重新安排給捷克和斯洛伐克人耕種。那時的農業部長為共產黨人,他們以分配土地為餌,誘使農民加入共產黨,於是捷共人數隨之大幅增加,由流亡時代的二萬七千人,在一年時間增至一百萬人。

二月政變

由於捷克於慕尼黑危機中被英、法兩國出賣,因此捷克人對這些西方國家並無好感,反而奉解放他們的紅軍為國家英雄。再加上光復後的新聞部長為共產黨員,經常利用各媒體為共黨宣傳,因此當時共黨聲勢可謂一時無兩。可是由於蘇聯阻止捷克參加「馬歇爾計劃」以獲得美國的經濟援助,使捷克的反共情緒突然高漲。為了扭轉形勢,當時佔據政府各重要職位的共黨成員利用職權,散佈對反共官員、政治領袖的不利謠言,並對他們加以逮捕,更於1948年2月要脅貝奈斯接受所有反共內閣成員的辭職,和取而代之的親共新內閣名單。貝奈斯因畏懼於蘇聯的強大,被迫屈服,史稱「二月政變」。其後於1948年5月9日,由共黨控制的制憲會通過新憲法,史稱「五九憲法」,貝奈斯被迫簽署後,於同年6月7日宣佈辭職,捷克正式成為蘇聯的附庸國,也是最後一個被赤化的東歐國家。

參考書目:

1. 周力行(2003)《匈牙利史—一個來自亞洲的民族》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 周力行(2008)《捷克史—波希米亞的傳奇》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 李邁先(2012)洪茂雄增訂《東歐諸國史(當代完備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