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aworld
smallaworld

對世事充滿好奇,更希望與人分享自己所得 想買本欄的照片,歡迎瀏覽:https://www.eyeem.com/u/smallaworld 我的Liker Social:https://liker.social/@smallaworld 歡迎訂閱:https://liker.land/amy-aunte/civic

讓孩子愛上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對不少家長和同學而言,都是令人避之則吉的題型,特別今日的閱讀理解,無論是文章的長度,生字的數目,還是問題的刁鑽度,很多時都超出學生本身的語文水平,望著一篇篇「水蛇春咁長」的文章,實在是太讓人氣餒了。

為了服侍一群沒時間,或沒心力照顧孩子功課的家庭,教會在早幾年開始了小學生功課輔導的事工。在極偶爾的情況下,我也會去幫忙,雖然次數不多,但都見到不少小孩為著那些閱讀理解苦惱不已,更有孩子在初小的時候就要接觸這類題型,對於生字認識不多的他們而言,這絕對是一場災難:脾氣好的,就望著題目乾坐;脾氣壞的,就一哭二鬧三上吊,好說歹說也不要做,面對這些孩子,不論他們脾氣是好是是壞,有不少沒耐心或沒能力教他們的家長或功輔導師都會直接給答案他們抄寫,可是我們教會功課輔導班的精神是「不給答案」(可以給提示,但一定要孩子自己把答案想出來,若一遇上困難就要答案,他們永遠都不會進步),讓我苦惱不已,因為我從前就是那個不願做閱讀理解的同學。

我都算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但閱讀和閱讀理解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是按自己的心意和時間自由地選擇作品去讀,後者則是按著別人的心意,在有限的時間讀別人強迫你讀的東西。從前佔中學會考(DSE的前身)中文科一半成績的卷二,即閱讀理解和讀本問題,我是採放棄態度的。對我而言閱讀理解和讀本都是同一類題型,前者是要人讀一篇從未看過的文章,後者的文章則在學校上課時讀過罷了,加上文言文無能,我索性放棄溫習。還好當年因喜歡看漫畫,同一套漫畫可以翻看再翻看,再加上因打電玩而讀的長篇小說《銀河英雄傳說》,我懂的生字比一般同齡人多,語文基礎較紮實,自己的思路亦算清楚,寫出來的句子比較通順,加上自己小心謹慎的個性,很少寫錯字,於是在中五會考前,我只複習了應用文的格式,就去考中文科了。結果在如此胡來下,我的卷一,即作文及語文運用,被評為A等,卷二只有可憐的E等,當年的會考評級機制是用normal distribution,若用100為滿分計算,我的卷二應該只有30至40分,但由於卷一的超水準表現,拉上補下,我的中文科總成績竟有C等,到今日我還為此創舉沾沾自喜。

因為我只是在「極偶爾」的情況下來幫忙,所以我可以輕易地把困難推給其他有心有力的常駐導師去處理,悠然自得地過著沒有閱讀理解的美好人生,但我錯了,不知是不是因為遺傳,自家小姪兒竟然都和我一樣患上了「閱讀理解恐懼症」,怎樣都不願做,他父母對此無計可施,功課可以幫他做,但考試不可以這樣呀,他們又接受不了讓孩子像我當年一樣放棄練習,胡亂去答。我想作為一個和他同病相憐的人,我應該要為小姪兒做點甚麼,至少不能像我當年那樣逃避困難。

於是我找了教會的課託導師,請教他們如何幫助孩子自己完成閱讀理解,他們的答案倒是很一致,就是先看問題,再讀文章,這樣和當年的會考精讀班那些用最短時間取最多分數的方法有甚麼分別?我不是要他拿高分,是要他願意做啊!他們進一步說若是先讀文章,再答問題,讀文章的時候,孩子會覺得不知自己在做甚麼,若文章太多生字,他們很容易索性不讀;相反若先讀問題,問題的字數遠比文章少,他們相對願意讀,而且看完問題後,他們讀文章時變得有目的,即使遇到生字,只要問題都有同一個詞出現,他們也可以知道答案就在附近,這樣即使文章本身艱澀難明,孩子們也比較有動力去嘗試。

但怎麼讓一個小四生明白這道理呢?首先是要用孩子的語言展示出來,於是我就用貧乏的想像力去想。在我苦思冥想之際,可能上帝憐憫我這個想像力貧乏的人,終於讓我想到了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幫助小姪子明白,絕對適合那個「爛玩仔」。

那個遊戲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遊戲,就是尋寶,不過為了幫助小姪子明白做閱讀理解的秘訣,我會對遊戲進行改良。

我小時候玩的尋寶遊戲在寶物被收藏後,在沒有任何提示下,參加者必須要仔細留意每一個角落,翻箱倒篋下,才能把寶物找出,我的改良版增加了提示,一來不想自己的房間被弄亂,二來真的有其意義。

為了讓讀者更明白我想表達的是甚麼,我會以我和小姪子玩的遊戲作例子:

首先當然要準備道具,左邊是去年在麥當努買的巨無霸五十周年盒子

右邊的藍精靈其實是一支USB,可以分體(很多人都和我說這個設計真的很殘忍,藍精靈何罪之有,竟然要把它斬首,但我當初正是因為這點才買下它)

之後我把藍精靈的頭交給小姪子,讓他在房外等,我就把身體藏起來。

到他進入房間後,就會見到藍精靈的身體已從房間裡消失,不見蹤影

接著我給他提示:「藍精靈正在睡覺。」把房間還視一遍後,他就找到了

當他明白遊戲的玩法後,我們再玩一遍,「戲肉」來了,提示是:「藍精靈被漢堡包吃了。」他馬上就找到了

我們玩最後一次,提示同樣是:「藍精靈被漢堡包吃了。」小姪子首先想到的,當然是那個巨無霸盒子,但為甚麼不見有藍精靈呢?

雖然我常嘲笑小姪子是笨蛋,但他一點也不笨,馬上就知道我的目的了

玩完尋寶遊戲後,我才和小姪子一同嘗試完成他要做的閱讀理解,並解釋尋寶遊戲和閱讀理解究竟有何關係。閱讀理解附有的文章,就是我的房間;答案是藍精靈的身體;題目正正就是尋找答案的提示。若沒有提示,可能在房間內找很久,都找不到藍精靈的身體,但一有提示,小姪子就可以用九秒九跑一百米的速度把藍精靈找出來;同理,先讀題目,得到提示,我們也一樣可以在茫茫文章大海中迅速找到答案,即使問題較刁鑽,和最後一回的尋寶一樣,只要細心留意,嘗試了解出題者的意圖,還是可以把答案從文章中抽出來,最重要是要讓孩子明白:老師出題,並不是要為難同學,他的心願是希望同學能夠把所有的答案找出來,就好像在遊戲中,我給小姪子的提示,都是他能夠意會的說話。

這樣想,閱讀理解可能是語文考試中最容易的題型。試想想,在考試前,我們需要認識不同的文法,要背生字,甚至是被考生視為搶分神題—應用文,都要在試前背熟格式。相反閱讀理解,除非是文盲,即使你對文章的內容一知半解,只要明白問題想問甚麼,就足以從只有「半解」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而且那些答案通常都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抄寫下來,甚至是從選擇題的眾答案中找到那個才是正解。

不過知道解答方法後,還是需要藉著練習去鞏固習得的技能,就好像我的小姪子,他讀的小學屬於「催谷」型的小學,問題偏難,他最初做練習時都只能答對一半,但做多幾篇後,他開始發現再艱深的題目,模式來來去去都是差不多,答對率就自然上升,到最後他更興致勃勃地問我有沒有多些閱讀理解可以做,一來是因為每做完一篇我都會給他些獎賞以示鼓勵,二來他已視閱讀理解為一個尋寶遊戲。

當然小姪子是小四生,已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再加上他平時都會閱讀課外讀物(當然只限於他自己感興趣的書),所以只要掌握竅門,不再對閱讀理解懷著恐懼的情緒,自然可以自己進步。但對於初小的孩子,他們可能連問題都讀不懂,那時家長就要在他們身邊幫他們把問題讀出,確保他們明白題目和提示是甚麼,然後慢慢地把文章讀出來,讓他們從中找到答案,等到他們學懂多些生字,自己能夠看懂問題後,家長就不用再幫他們讀了。

今次的經歷,我想也是上主希望我和小姪子明白,面對困難,不要輕言放棄,多動腦筋,多問別人,總能衝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