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懶的生活
樹懶的生活

🦥每個平凡小事,寫成永恆故事。

我們可以批判他人拍手不夠謹慎嗎?

本文為本人觀點與看法,可能仍有不夠完善之處。如有相同/不同觀點、意見、想法,皆十分歡迎在留言區提出,一同開放、理性討論。

▲本文為本人觀點與看法,可能仍有不夠完善之處。如有相同/不同觀點、意見、想法,皆十分歡迎在留言區提出,一同開放、理性地討論

本文架構如下:
一、文章標題背後的,更重要的問題與目的,會是什麼?
二、謹慎拍手-從何定義?
A. 行為結果論
B. 行為動機論
C. 謹慎拍手與社交拍手,是獨立互斥的概念嗎,還是有所重疊?
三、回歸本文-關於開始提出的問題

以及留言區小故事一則。


一、文章標題背後的,更重要的問題與目的,會是什麼?

如同標題,我們可以批判他人拍手不夠謹慎嗎?

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
然後,我的答案是,可以

是的,在Matters上,人們可以批判、指出或譴責他人拍手不夠謹慎
(因為並沒有違反matters的規章。)

若以「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之觀點,在Matters站上,並沒有任何規章,禁止人們批判他人對文章拍手。
而若將自由的前提是,在不違反法律(在這裡解讀為matters的規章)的情況下,我們都享有自由。所以,我們可自由決定自己要發什麼樣的文章、要如何拍手、要不要討論別人的行為,如果我譴責他人的拍手行為,只要不涉及公然侮辱和違反站方規則,都不會被ban掉。

然而,個人認為,在「我們可以批判他人拍手不夠謹慎嗎?」的答案之下,

更重要的問題是:

批判、譴責他人拍手是(我所認為)不謹慎的,
可以使他人拍手變成(我認為的)謹慎嗎?

以及最重要的是,

到底該怎麼做,可以讓我們喜歡的這個平台,變得更好?


二、謹慎拍手-從何定義?

在討論上述問題之前,因本文主題圍繞在「謹慎拍手」,
應先對「謹慎拍手」進行具體定義,以免討論失焦,上演「我所說的謹慎拍手,不是你所想的謹慎拍手」的混亂情境。

畢竟,若不能好好定義的話,
我乾脆從椅子上站起來,說:
「只有樹懶是謹慎拍手, 我說其他在做的各位,都是不謹慎。」
(這樣明顯不很OK,下去啦,樹懶)

所以,到底該怎麼定義謹慎拍手呢?
我按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謹慎」二字的解釋為:小心仔細。

所以謹慎拍手,我先試圖定義為「小心仔細拍手」
(厄...雖然這樣的定義一點都不具體,還是一樣模糊不清,有定義跟沒定義一樣啊!。
讓我很想大叫:「樹懶,給我砍掉重練喔」
但我們先但時以此繼續討論下去,謹慎拍手=「小心仔細拍手」)


謹慎拍手該如何測量與判斷-行為結果論與行為動機論

A. 行為結果論

如果以結果論(拍手數變化),我們首先假定:謹慎拍手會使一個人的拍手數,與過往相比顯著下降(假設我們認為他過去拍手因都不「小心仔細」而浮濫拍手)。

然而,問題來了,會使一個人拍手數顯著下降的因素有很多,
包含:這個人有沒有時間上來拍手、拍手數變少可能只是這個人變懶,他拍得少,但一點都不小心謹慎...等等。

用「行為結果論」,似乎難以準確測量,一個人是否「謹慎拍手」。

所以也許我們試著討論看看,從個人的「動機」來出發與定義「謹慎拍手」。
(簡而言之,若用實驗法簡單描述概念是-
謹慎拍手這個獨變項,是否真的會造成依變項拍手數量改變,
其中的因果關係,包含了太多混淆變項,需要操弄或控制才能確認
→目前我未想到能排除混淆變項的辦法,感覺也挺困難的的。)

B. 行為動機論

動機論似乎就比較好理解,指一個人拍手時,個人主觀的動機與想法是否認為自己拍手動作是小心仔細的

然而,若謹慎拍手涉及主觀動機與想法,那在測量上,勢必採取自陳式的方式最能測量出來,
所以,如果在每次我們要拍手前(或後),可以透過評估圈選「我認為此次自己拍手仔細小心的程度,1~5分,1分代表非常不小心仔細,5分代表完全地小心仔細」,這樣較方能量化與測量個人的拍手動機與想法(不然要如何批評對方是不謹慎的呢?)。
(但想想也太累了吧,拍個手,還要先填個量表問卷,我還不如直接請Uber eat 送水果當宵夜吃趕緊睡。)

當然,我們可以主張,擁有謹慎拍手的動機,可以在一些行為上看見,透過這些行為,來評判拍手是否謹慎。

我試圖閱讀站上相關討論,個人歸納出眾多討論的關於謹慎拍手的可能相對應展現的行為,似乎包含了:

  1. 文章要認真看(或閱讀完畢)完才拍。
  2. 拍手如同對作品的投票,拍手展現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故如果此拍手無法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與思維,則不夠謹慎。
  3. 謹慎拍手是應對「好的」、「有品質」的作品拍手。

以下針對上述三點,詳細描述之。

回應第一點:文章要認真看(或閱讀完畢)完才拍。

但萬一有人說,他拍手很小心仔細,但有時候礙於閱讀時間長度、本身個別時間掌控、精力狀態,我看到了一篇很棒的文章,但只讀到一半就讓我覺得拍案叫絕,我可不可以先拍手,鼓勵創作者,等我有空、有腦力時,再把文章讀完? 如果這樣的情況下,因為他主觀認為自己拍手小心仔細,所以「似乎」也算是「謹慎拍手」


回應第二點:拍手如同對作品的投票,拍手展現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思維,
故如果此拍手無法符合自己的價值觀與思維,則不夠謹慎。

事實上讚賞公民的拍手強調是「創作/內容有價」,而非「認同有價」,所以若認為這個觀點他不認同、不欣賞,但同時也覺得這樣的觀點是「有價值的」、「有內容的」,並主觀小心仔細地拍了手,這樣也符合「謹慎拍手」的定義。
※ 註:所以,個人不認為,一個人對一拍文章拍手後,就是認同該文章的內容與觀點。


回應第三點:謹慎拍手是應對「好的」、「有品質」的作品拍手。

第三點討論起來最複雜,因為事實上,連一篇文章、創作,是否是「好的」、「有品質的」,永遠都是主觀的
在這裡我引述 @職女 Jenniferliker social上的這系列嘟文,來簡單說明我對「文章品質」的看法。

〝誰來說創作好不好?亞里斯多德發表《詩學》幫作品評斷好壞(西元前335年),就一路吵到現在哈哈哈哈哈,事實是,任何都可以訂標準,同時任何人也都可以反對那標準。〞

所以,只要我主觀認為一個作品「好」、「有品質」、「我喜歡」、「我認同」、「好精彩」、「這文章讓我好高興」、或「有價值/有內容」,並拍手,那就都是「謹慎拍手」了。

※關於一篇文章怎麼樣才較「好」、「高品質」,在站上亦有諸多討論,且文章品質不是本文聚焦主題,故不在此多作討論。
需留意的是,依照上述描述,就容易產生以下狀況:當我發現A竟然對一篇我覺得「有夠爛」的文章拍手,真的有夠不謹慎,但A可能主觀覺得這是好文,必須拍,拍得有夠謹慎!


不論在行為結果論或行為動機論,在定義與測量一個人是否有「謹慎拍手」,若用「謹慎拍手是指 小心仔細拍手」來定義,在跟本定義上,就有其模糊空間,有所侷限與困難,難以將「謹慎拍手」具象化、具體化或操作型定義描述之,那這樣在許多紛爭中,各種爭執難以有所共識、爭執不休,似乎一點都不意外了。

但,我這篇文章還要繼續討論下去啊,所以繼續暫定「謹慎拍手是指 小心仔細拍手」。

C. 謹慎拍手與社交拍手,是獨立互斥的概念嗎,還是有所重疊?

謹慎拍手與社交拍手,最常在站上被討論。
然,謹慎拍手的互斥、反義概念應該是「亂拍」,畢竟亂和謹慎,比較像是反義詞啊。

若社交的定義,同樣參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社交兩字的定義為「社會中人與人的交際往來」,
所以假設社交拍手指的是拍手是為了人際互動之間的往來。

那若一個人,他想要有與他人有人際互動之間的往來,所以看他人文章、閱讀、拍手、留言,或只有拍手該文章,但不論如何,當他拍手的時候覺得自己仔細小心,那這樣是否也是「謹慎拍手」? 還是我們需要再創造一個新名詞描述這個狀況是「謹慎社交拍手」、「社交謹慎拍手?」

所以到底謹慎拍手與社交拍手,概念是互斥,還是有群集呢?

PPT隨便畫個圖,很簡陋請別介意啊


我在思考完結果論、動機論、謹慎拍手與社交拍手概念是否獨立,
認真說,除了豆頁開始痛之外,
越發覺得「謹慎拍手」難以具體明確定義,包含:謹慎拍手「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會對拍手的那篇文章(該)有什麼樣的想法?」這些都難以只透過我個人的思維來清楚、具體描繪與定義之。

所以我相信,
100個人
裡面,就對謹慎拍手有102種解釋與想法
(因為有一個人還可能會一次冒出三種想法,例如:寫這篇文章的我)

欸,都看到這裡的你,
要不要等一下在這篇文章留言區,
說說你對謹慎拍手的定義、行為與想法呢?

(我宣布:第一屆-討論謹慎拍手之定義與行為研討會開始~~~)

※註記:個人建議,如果真的想要譴責、批判他人拍手不謹慎,那最好的方法是列出自己對於「謹慎拍手」、「不謹慎拍手」的具體定義與具體行為,再加以論述,免得討論永遠失焦。當然,也請記得,每個人對謹慎拍手的定義可能是有所不同的。


三、回歸本文-關於開始提出的問題

經歷完上述混亂的定義謹慎拍手大作戰後(而且這作戰還沒結論,真慘)。

謹慎拍手如此難以具體定義,
也許,背後更重要的問題是:

我們透過批判、指責他人拍手不謹慎(我們認為的不謹慎),
就「真的」能夠讓「我們認為拍手不謹慎」的人,
變成「(我們認為的)拍手謹慎」嗎?
還是只是加深族群對立,產生更多標籤與偏見呢?

當然,因為自由,我們有權利、可以批判別人的拍手行為(不會被站方禁言),
但也別忘了,別人也有自由,也有權利能批判、譴責「我們批判別人的行為」,
這樣的結果,到最後,顯而易見地,極有可能成為一場大亂鬥,
喪失了友善與尊重,更無法促進溝通,沒有互相理解,只剩下瘋狂貼標籤大亂戰。

(我都要懷疑,怎麼標籤機廠商還不趁機來業配一波了XD)

如果希望自己能改變、影響他人,
(不論是想要改變、影響他人的拍手習慣/觀念,或者是套用到生活中任何其他領域都行),

我相信,更好的第一步,
是從尊重與理解開始

保持開放心態,認識與看見相異的觀點,促進溝通與討論,

對於那些與自己迥異的想法、自己不喜歡、難以認同的的觀點、
別急著批評、譴責或否認對方。

尊重與接納,那些不同、迥異的價值觀,也不代表自己擁有的價值觀有任何錯誤
(當然相對,他人擁有價值觀,亦無錯誤)。


若真心想要推廣自己的想法與觀念,可以透過具體描述、不帶有批評的論述、強調自己想法對他人/自己所產生的益處...等方法,似乎是更好的方法,讓他人能認同自己的觀點。

最後,個人認為,只有法律具有強制約束力,
其餘的道德、高尚品行...等,我無法強制約束他人,但能期許自己,
所以,在此期許與持續提醒自己
尊重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念,也尊重他人的想法與價值觀。
我相信至少我如此作,能使馬特市更好。

曾看到有網友在網路上分享,認為五月天的《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彷彿在訴說的台灣這座小島一般,
現在,這首歌,也許也很適合馬特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