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佬
光頭佬

80年代人。喜歡讀書。不希望被看見的文字工作者。

去台北訪殷海光、梁實秋故居

當時適逢清明時節,當朋友得我的行程後就調侃:“你是為了掃(名人)墓而去。”掃墓不掃墓在其次,我內心深處真的很想到這些文人、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的故居去瞻仰和感受,那些在他們的文章裡,提到過的生活的周遭……
慇海光故居

六年前,也就是2014年,我第一次搭乘飛機出國。人生第一回,去的就是台北。當時,對台北有許多想像,好比說吳宗憲主持的綜藝節目《十字路口》那種各式各樣的美食小攤販、躲藏在巷子裡的,需要藝人們透過游戲解碼,才能正確找到的傳統美食,當然還有那每到台北必提的繁華西門町。然而,有趣的是,我頭一回到台北,反而沒有去這些名聞遐邇,耳聞許久的“熱門景點”,反而隨著團隊小伙伴,在深夜叫了的士,去了2019年年末那間已熄燈,經營24小時的敦南誠品。

如今,我依然記得,的士裡載著詩人以及我,“浩浩蕩蕩”前往敦南誠品。這是除了新北市桃園機場以外,我對台北城的第一印像——充滿文化和人文氣息。當然,這是因為我尾隨一眾詩人的緣故。他們因詩浪漫,也因為跟著他們,我每到台灣的行程都跟文化、教育和文學剪不斷的牽連。

這趟“嬰兒期”行程,開啟了我和台北的緣分。幾乎每年我都會飛往這老舊的大都市。有時去是因為工作,有時是純粹的旅游。我的旅游總跟別人有別,不像普通民眾是為了吃喝玩樂,我在台北是一種憑吊,像寫了皇皇巨著的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絮絮叨叨講述著他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在他孩提時期,他印像特別深刻的各種細節記憶。我也如此,准備向你絮絮叨叨說兩個我還沒有禿頭以前,去過而且每到台北必去的殷海光和梁實秋故居。

殷海光故居

人文情懷比吃吃喝喝重要

旅游,難道都是為了吃吃喝喝嗎?

如果是香港作家蔡瀾的話,他肯定會說,那當然。否則,旅游還有什麼意義?讀蔡瀾這些年,我知道蔡瀾去旅游,不一定真的在乎吃吃喝喝,從蔡瀾的旅游和飲食文字裡,你可以聞到飯菜香味,但更多時候,在蔡瀾的文字裡,那些由不同廚師、餐廳、酒館、酒店的經營者的故事裡發現,蔡瀾的旅行文字,所經營的是深刻且深邃的人文情懷。是現在不嘗試、現在不關注,將來就要煙消雲散的情懷。

也許受到這種情懷的感召,不自然的,我出游的心理狀態也不是為了吃吃喝喝,而是為了那將逝去或已逝去的情懷。結束了2016年因公事出差台北的行程後,隔年我計劃了人生的第一趟台北旅程。現在想起來,那時候很有大鄉裡出城的孤陋寡聞。從訂機票,到在網絡上選青年旅館,再到隨意規劃路線,現在,我從老去泛黃的筆記本裡檢視那時候的行程,真是隨意而簡單——林語堂故居、錢穆故居、故宮博物館、胡適故居、殷海光故居、梁實秋故居。

朋友知道我的行程,當時也適逢清明時節,他調侃說,我是為了掃墓而去。掃墓不掃墓在其次,我內心深處真的很想到這些文人、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的故居去瞻仰和感受,那些在他們的文章裡,提到過的生活的周遭。

也因為踏足了他們的故居,雖說老房子都經過細心仔細的打掃和整理,室內布局與他們生前的有很大差別(除了錢穆與胡適故居基本保持原貌外),不過走在這些名人生活過的房屋裡,腦海總會試圖將時間和空間挪前,閉上眼,試圖用想像力捕捉他們在這空間裡遺留下的那麼一點生活痕跡。

殷海光故居

善用谷歌地圖尋覓景點

殷海光和梁實秋故居相隔的距離並不遠。朋友跟我說,只要你會到台灣師範大學,你用走的就可以穿街過巷走到殷海光和梁實秋故居。

殷海光曾是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師承胡適,同時繼承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推崇“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1967年翻譯過奧地利自由主義經濟學派名家哈耶克名著《奴役之路》。但真正讓殷海光“一炮而紅”的並不是他翻譯了誰的著作,而是他在維護人身與言論自由,爭取民主,抵抗當時的國民黨強權,最終被革職甚至威脅他的人身安全。

殷海光故居在哪裡?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如果你到台北想去這裡,打開你的谷歌地圖,輸入殷海光故居,谷歌地圖自然就會帶路了。同理,梁實秋故居的搜索方式也一樣操作,除非你是活在古代,要用指南針和依靠地圖,否則,只要在谷歌地圖上,鍵入故居,在台灣師範大學周圍的故居名單就會“即刻”呈現眼前。

殷海光故居

哲學教授親手打造庭院

殷海光的宅子獨特之處,我以為主要是殷海光親手打造的。坐落在老日式建築群中的殷海光故居,在走進它之前,你要經過一條兩邊有高牆的走道,仿佛武俠小說裡要尋覓高人必經的寂靜走廊才能覓得無上的絕世功夫!當然,殷海光故居沒有武功秘笈,案上有的是鋪滿的文史哲書籍,還有幾位打理著這座故居的年輕人。

別懷疑,故居裡負責管理的都是年輕的小姐姐和小哥哥。放在熱鬧的台北市區裡而言,殷海光故居可說是一處難得的,適合獨處的小庭院,有“小河”、有殷海光以“愚公移山”精神堆起來的小山,以及他自制的石灰茶桌,還有他親手栽種的花樹,其中茶花更是美麗動人。

故居範圍不大,如果喜歡幽靜閑適,或者覺得在台北覺得繁華過度了,來這裡走一遭,在尋常百姓家的走道裡漫步,感受台北人的內斂,美就是這樣的樸實無華。

梁實秋故居

面包樹下的靈魂拷問

先前提到,梁實秋故居就在殷海光故居附近。我去過之後,分享了我的故居行程,有些喜歡“抄襲”我的路線的朋友,真的像我這樣,走了幾處故居景點。但他們回來之後,私下跟我發牢騷說,我欺騙了他們的感情,明明殷海光和梁實秋故居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啊!

面對這種靈魂拷問,我眉頭緊鎖,心理OS,啊,我就輕輕松松走過去,邊走還邊看這些住在平地上的台北人的庭院都種了什麼花,快樂得不要不要的,你怎麼才走那麼一點路就鬼叫?怪不得朋友,他活在無車就會死的人生規範裡,雙腳已進化成四個車輪。我抱歉沒提早告訴他,走台北故居路線得要像練馬拉松那般,經常鍛煉腿腳力量。話說回來,梁實秋故居離殷海光故居才600m,走得快6分鐘就能抵步了。

梁實秋是誰呢?在中國,他因為翻譯的事情跟魯迅筆戰,結果在後來的課本裡被標注為“罪大惡極的壞人”,可以肯定的是,梁實秋不是惡人。在國共還沒有分家前,梁實秋在中國大陸就是大名人了,後來隨國民政府遷徙台灣,在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任教,這期間搬了幾次家,如今看到的梁實秋故居就是他的原配離世後,他和第二任太太結婚之前的住所。

梁實秋除了是大學教授,也是曾經名震一時《遠東大辭典》的編撰人,是莎士比亞全集的首位中文譯者。他在翻譯和辭典上的名聲雖大,但梁實秋更大的名聲是他的散文家身分。走進這座故居,眼前看到的當然是他散文裡常提及的面包果樹,翠綠常青的葉子,讓人想起梁實秋在這裡居住時,經常在樹下活動的情景。

梁實秋故居

喵星人也無法祛除厄運

梁實秋是愛貓之人。在他的散文裡,你時不時就能看到白貓王子等喵星人身影!誰說養貓是抖音時代的專利?有人類以來,養貓愛貓之人多得是。梁實秋故居範圍不大,想必當時住在這裡的貓貓,應該很喜歡四處撒野!

相對於殷海光故居,梁實秋故居是真的走了一圈就沒啥好看了。不過,也許是範圍小,管理單位的刻意為之,將故居風格打造成內容豐富的和風設計,鋪滿鵝卵石的小徑,搭配周圍綠意,禪味由此萌生。不過,梁實秋故居精華在屋內,翻新了的內部也是日式風格,走在榻榻米上,一不小心還以為自己走到日本人的房屋裡。

梁實秋故居的遭遇,不像其他故居幸運!它經歷了幾次磨難。在還沒有整頓前,這個居所幾乎已淪為廢墟,甚至被劃定為要被拆除的老建築之一。後來經過台北文化圈的極力營救,才將這處故居從拆除厄運中拯救出來。本以為逃過厄運,可繼續存活了吧?誰料到前兩年,梁實秋故居的管理層又攪合到產權問題的風波裡,一度讓梁實秋故居的營運停擺。

所幸,經過多方協調,如今的梁實秋故居又重新開放參觀。只是,梁實秋故居會像征性收取費用也使用預約制。如果有興趣到梁實秋故居的游人,得先到他們的面子書頁面查詢情況,否則會白走一遭。不過,如果你撲了個空時,不妨換個心態,轉個彎,因為附近就是有名的華欣二手書店和茉莉二手書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