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
Him

詩人,寫作人及愛書人

客途秋恨小考究

有人提出: 《客途秋恨》有些版本作「小生繆謹」、「多情妓女」。我有一些歷史上的考究。

在中國的青樓文化中,青樓女子成為「多情偏被無情惱」的主要受害者,所謂妓者,明知與嫖客的地位懸殊,投放真情成為了很大的賭博,萬一用情於墜假惰公子,而可能就會"情斷恨海"。客途秋恨是一個社會學的反命題,一個因為盲婚的男子,在當中不能得到所謂的愛情或溫暖,而把感情轉移到賣藝或肉身的消費,以表現自己的自主性或權力感,解放後把改詞《客途秋恨》一曲改詞,就是試圖去強調女子(歌女)的自主性。

民國時期,整體婦女的地位,雖然已經提高,例如在戰時勞軍,參政,倡導組織工作,革命奉獻或是藝術事業,但是仍然活在市場的消費邏輯中。青樓女子會在挑選男人時「精挑細揀」,因為她既是一個難以討價還價的弱勢者,也是一個因身份在感情的自主性受壓抑。客途秋恨的主角就是要去暢解真情,又面對她方的不信任。

如曲中一句 :

「紅顔薄命會招天妒,仲怕賊星來犯月中仙。嬌花苦被狂風損,玉容無主倩誰憐?你系幽蘭不受污泥染,一定拼喪香魂玉化煙。若然豔質遭兇暴,我願同白骨伴姐妝前。或者死後得成連理樹,好過生前長在奈何天。」

白駒榮所演唱的南音《客途秋恨》很受廣東人的歡迎,乃至直到今天都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充滿地之代感,是因為它具有中國近代歷史映射。

「講到兵困景陽家國破、歌殘玉樹後庭春、携住二妃藏井底、死生難捨意中人、你聽到此言多嘆羨、重話風流天子更情眞、總係唔該享盡奢華福、至把錦繡江山委路塵。」

不管是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的混亂,海陸豐等南方地區的土改,還有日軍侵華,到南來文人到了香港,文人要面對是亡國感的問題,是要離開培養他們的家鄉,即使家鄉似乎仍然有可能提供文人不絕的靈感,或是熟悉的環境讓個人的藝術性得而完整,那怕那地方再不安全,自由,那怕是活到亡國的最後一刻都好。另外一個選擇,流徙異地,自由安穩的地方重建他們故鄉的思念,乃至把這些文化,換了個土壤,希望可以在異地落地生根呢 ?

雖然,此曲的語調,仍然在傳統中國文學的影子之下: 重覆數百年來的詩文語句,如引用《玉樹後庭春》,《飲馬長城窟行》,《高唐賦》與《神女賦》等。

「玉容無主倩誰憐/

你系幽蘭不受污泥染/

一定拼喪香魂玉化煙。」

這里就有離騷,詞笑令(王昭君)的影子。曲中大多數都是宋詞意境的改寫,乃至主題都沒太大改變。

但是不同於舊傳統文學,他有別樣的現代性: 道光年代的《客途秋恨》,卻一個有特別的主題: 透露中年男性的情感抑壓及需要。

不過,我覺得,如果有女版的客途秋恨,例如有人會把南音「海棠」又改寫,加進二段小曲後的「懷人抱恨病難療」。可由女唱或男唱。就更可以做到有關女性情感的表達及平衡。


歷史脈絡上,解放後的中國,因為政治原因,《客途秋恨》改良後改變成「為憶多情歌女,然而缪艮 (作者仍然有缪艮或是葉瑞伯,此不論),居粵的生活很苦,傳說他曾與珠江艇妓麥秋娟相戀,別後萦思,愁腸百結,便寫成《客途秋恨》一曲。

對於此種解釋,學術有沒有一個整體的,基於嚴格考證的共識,也未知是否準確。但是「歌」女合韻,但卻失意義了。

參考資料:

1.《嶺南文學史》,張振金,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

2.《客途秋恨」與繆蓮仙考證問題》,祝秀侠 ,廣東文獻期刊,1977年8月

3.《客途秋恨》瑣話,歐安年,廣州文史,第62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