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
Him

詩人,寫作人及愛書人

言起教育 : 泰國簡單移植芬蘭的教育制度,有效嗎 ?

#言起教育 #教育制度

他信執政時執政泰國時期,曾經鐘情甚至立志跟隨的芬蘭教育,簡單移植芬蘭的教育制度,就出現了南方(農業為主要產業,比較貧窮)和北方之間的矛盾加劇。,貧窮子女在芬蘭式的自由教育體系中,卻出現了"不知老師所教為何",而使他們被迫要找昂貴的補習老師。而這樣的安排卻反而增加了泰國家庭對於教育的經費負擔,城市的中產階級,卻比基層人士希更多資源適應轉型的教育制度,乃至於在改革的制度獲得比從前更大的利益,引起的城鄉資源差距,制造教育的階層化,違反了芬蘭的教育制度中的所謂「教育應尊重不同取各而建立平等性」的目標。之後也為引起泰國一起一起的政治動盪埋下伏線。

芬蘭的教育制度有其文化,歷史及地緣政治背景。蘇聯在1930年入侵芬蘭,此敵對的態度,增加了他們的國族主義,1940年秋天,納粹德國提出 : 若芬蘭可地理方便,與德軍佔領挪威,以及芬蘭向德軍賣買大量的鐵鋼,就向芬蘭提供武器,協助拿回蘇聯侵占的部分。而德軍承諾在芬蘭輪入重工業技術,為芬蘭的工業打上基礎。

在納粹德國戰敗後,芬蘭經濟也未如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因戰火遭受巨大毀壞,工業及鐵鋼材加工受的影響不大。芬蘭拒絕了馬歇爾計畫的援助,然而國務院在不正式的情況下,對社會民主黨提供支援及人材訓練,作為對待蘇聯的冷戰橋頭堡。而歐洲需要極大量的材料,以作興建工業及基建之用。因此芬蘭在60年代已經是一個相對富裕的社會民主主義的國家。

芬蘭在一黨長期執政,工業根基上因地緣政治獲益,經濟比其他歐洲國家是相對穩定,社會民主主義很早就在芬蘭落地生根,早在60年代已經提出重視教育的政策。因此他們的起步點比較前。

相對於芬蘭,泰國政府多年以來處於軍權為主的政治基礎下,政黨政治在多年來也不成熟,社會福利的功能卻轉移到教育程度比較低的農業社會。簡單移植芬蘭的教育制度,既沒有考慮本土的脈絡,也沒有考慮社會結構所帶來的限制。

泰國政府在21世紀初的教育改革,是隨著西方的教育改革潮而興起的。然而,基礎與西方的經濟結構相異 : 農民的教育程度比較低,可以獲得掌握的教育輔助資源 ,如補習導師,和城市的配套有極大的差異。政府提倡一方面平等「教育改革」,在2004年取消聯考制度,以「非考試取向的」的制度意欲提升學生的成就感,減少他們學習的壓力,然而大學為了應對取消聯考制度可以在收生上帶來的混亂,大學招生試的標準比從前更高。令泰國的農業社區一些處於物質或素質落後的人,在這個教育制度下處於劣勢,乃至把城鄉的差距更大化,農民更難找到社會流動的機會。在不採用考試為本的方式的情況下,採取非考核的形式,如小組報告或是論文書寫,對於住在農村的基層來說,圖書館及輔助學生的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基層學生需要的更多的需要購買輔助工具,如補習老師,電腦及互聯網等,在當時(2004年)不是每個基層學生負擔得起的,農村學生處於弱勢地位。教育制度的混亂,也可能是使泰國政府於2010年政治動盪的原因之一。

在不採用考試為本的方式的情況下,採取非考核的形式,如小組報告或是論文書寫,對於住在農村的基層來說,圖書館及輔助學生的公共設施配套不足,基層學生需要的更多的需要購買輔助工具,如補習老師,電腦及互聯網等,在當時(2004年)不是每個基層學生負擔得起的,農村學生處於弱勢地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