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梟
硝梟

旅居各地,差強人意專職研究神話與妖怪傳聞,時常徒步橫越沙漠岩岸,舟船縱跨冰川雪山,難得一介閒散人。

硝梟綺譚研究室(三十三)【淺談『肉傀儡』】

解謎真實事件與傳說 / 硝梟綺譚研究室

妖怪似乎是永恆的存在,人哪,卻如煙火般短暫閃爍。

硝梟近日隱世,先入山區一些原住民部落借宿避暑,還去了外國幾處因氣候變遷影響,受水旱侵襲的災地當志工。回來後,恰巧進入農曆六七月,個人最忙月份──「鬼月」──參訪各地宮廟寺觀,小說創作雖沒落下,但文體內容尚未仔細修改校正,於是暫緩發佈(待七月過),免得愧對閲文朋友們,還請見諒。


大抵參與過各種宗教儀典、研究各項綺譚,硝梟本人反而無特定宗教信仰,一切入境隨俗。或許朋友們注意到,硝梟喜用「綺譚」兩字,不用「怪談」稱之,是因爲研究愈專業,愈會發現每則傳說背後的社會性悲哀。


《布拉格傀儡煉金術篇》,硝梟刻意壓低小說的趣味性,提高析論煉金術時代的歷史性,與其說是武俠小說,倒不如說是一本輯錄煉金術資料的文學。曾經苦惱許久,讓武術場面降低至不足一半,該如何是好,然硝梟乃任性之徒,《格林威治迷宮社區的墨薔家》系列和《楊瑯傳》,本就以紀錄生平所見聞為出發點而創作,沒什麼包袱,索性便按本意續寫,方對得起自幼迷戀煉金術,並學習傀儡製作近十年的光陰。


硝梟從小學開始,每課餘閒暇,拜師學習多種工藝技術,木工、陶塑泥雕、熔合及彩繪玻璃等,其中以傀儡製作和珐瑯器製作,最為擅長。二十初歲時,為提升製偶技術,也考取鐘錶技術師證照,雖修不了陀飛輪和三問,但等級之下的能修箇大致。琺瑯工藝源於古埃及,元末明初逐漸傳入中國,興於明清,當然硝梟也是為精緻傀儡配件,修習「七寶燒」技藝,爾後因研究哥德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築,劍走偏鋒,又栽入熔合及彩繪玻璃技藝,只為更了解歐洲教堂花窗。(按:日本七寶燒,即琺瑯,唯工藝技法略異。)





獨處是種刻意孤立的良好行為,為尋求單獨一人所達到平靜且神聖的狀態。



回憶起製偶初端,是孤獨吧。

孤獨並非負面詞,僅是代表一個人獨自存在的狀態。

《布拉格傀儡煉金術篇》裡,本欲放大捷克作家卡夫卡的「存在主義」,對應墨薔淳的「獨處」,然煉金術史流放射出的秘密實在過多,無法同時處理,便只能微微帶入部份情感。


暫額外一提。

硝梟中學時期,大量購買漫畫,家中地下室書櫃上的臺、日、美、港、韓漫畫,高達十幾萬冊,後來盡數捐給臺灣各處漫畫研究中心收藏,連同上千張絕版動漫海報,以及各國購買來的限量公仔模型,亦悉數贈送專業機構。好吧,硝梟不得不承認,甚至還把家裡古董捐贈慈善機構,這些物件若拍賣,已可購入幾間房。家人同意嗎?原先並無同意與否,只是不解。


他們不解硝梟的行動。

硝梟替他們回憶了一則近半世紀前家族故事──


陝西西安兵馬俑挖掘之初,外公一行七人,攜帶當時日本最新科技、最高檔的佳能牌相機,以首批貴賓身份進入考古現場,在甬道內盡情拍照參觀,是以硝梟家看到的兵馬俑是彩色的、新鮮出土的,而非氧化後的褐灰物件。那疊彌足珍貴的歷史照片,最終付之一炬、祝融吞噬。倘若照片仍舊存在,硝梟會毫不考慮全寄予博物館當研究資料。


諸如事例,硝梟家族多了去。

外公留給硝梟的無價資產,是許多可追根溯源的傳奇故事,還有馬術。外公和母親都喜愛馬術,原先家中養馬,因都市發展緣故,馬匹缺乏自由活動空間,外公則改投資馬場,持續興趣。硝梟作品中出現不少動物,原由於此,憶起每每回外公家,孔雀雉雞、猴崽貍貂,硝梟總能和牠們玩賞一下午。當然假如他老人家還在世,肯定不滿現在的動植物保育法規。


外公家頂樓是座空中花園,鋪設大理石地磚,以沉香木、檀木搭建樑柱,矮桌椅凳則用檜木。花園裡種滿蝴蝶蘭、金線蘭、文心蘭等清一色蘭科植物,間綴松樹盆栽,屏架上掛著幾隻鳥籠,裡頭養有十姐妹、錦鴝等雀鶯,午後,硝梟常一邊聆聽鳥鳴,一邊趴躺桌面閱讀小說,順便抓一把凍頂烏龍或金萱烏龍、白鷺烏龍,牛飲香茗解渴,直至晚飯,外公會吩咐一公一母倆博美犬,在家裡巡視,喚大家下樓吃飯。


夏季時,硝梟常爬上種植在附近廟祠後方的獨株芒果樹,摘取芒果,它是外公從南洋地區經商帶回的稀有種,硝梟會花上幾小時做成芒果青(情人果),再熬煮蔗糖水,並向外婆拿一大塊冰塊,用傳統手搖剉冰機,做一大碗清冰,淋入糖水和煉乳,擺滿芒果青,捧著大碗上到空中花園獨享。每星期會有農人專門來外公家兜售農作物,母親總買上幾根整枝的甘蔗,請農民削皮砍成段,硝梟即抱著整枝甘蔗的份量,又躲入空中花園,啃甘蔗咀嚼、吸汁亂吐渣,弄得滿嘴滿手黏搭搭,順便欣賞螞蟻圍繞果渣的情景。


不是不曾孤獨,而是愈成長,對內,需要對話內心的時間愈多;對外,必須完成夢想的渴望愈強,孤獨所織張的空隙,逐步轉變成休憩空間。硝梟曾提過,外婆逝世時,已將畢生物品整理乾淨,或許契機,即從外公過世開始。


一個上百人家族,所牽涉的遺產問題,可想見多複雜、多情感勒索。外公是家族第三代,是故,他遠離家族至各地經商;硝梟是第五代,是故,力行極簡主義、家徒四壁(笑),當一介江湖閑散人,全力以赴完成夢想。


有形物品,是無法讓人擺脫世俗定義下的孤獨。

借宿山區期間,降暴雨時,硝梟就倒滿一杯當地特色釀酒,獨自小酌觀雨,洗滌世俗塵埃,思考生命議題、人生走向;曬艷陽時,就跟隨住民學習大自然智慧,採摘醃釀食材,全心全力準備下一頓餐宴,唯圖溫飽。日前母親不經意提起兵馬俑之事,又逢中元普渡,觸發硝梟淺談「肉傀儡」。





世界各地俑偶文化,幾乎源自神事祭祀或貴族陪葬使用,《京都百鬼咒術篇》寫到,日本淡路島為人形淨琉璃(文樂人偶)發源地,則其型態近乎《布拉格傀儡煉金術篇》寫到的匈奴王攣鞮冒頓,圍攻漢祖劉邦於白登,陳平知冒頓妻閼氏性善妒忌,是以雕造美艷木偶人,在城上短牆歌舞。兩類傀儡均控制偶體體內的中心桿為主,僅文樂人偶藏桿於內,杖頭傀儡外顯於表。


朋友們或許想到「皮影戲」也以鐵枝操作,那算不算杖頭傀儡一種?現今因尊重傀儡師們流派,且文樂人偶、杖頭傀儡、皮影戲各自有「話本」,故歸類為「同源異流」,再談許多朋友欣賞過文樂人偶表演,發覺像是布袋戲(掌中戲),只是偶型大小不同,那亦同源嗎?


在較為專業的傀儡史流研究中,許多專家認為布袋戲是用人類肉掌直接操作,不透過杖桿懸絲等,故偏於「肉傀儡」,非杖頭傀儡。宋人筆記《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記載:「以小兒後生輩為之。」這最早的肉傀儡史料,令人驚艷,不禁想喊問「這不是角色扮演嗎」,脫除歷史稱謂,硝梟篤定告訴,是妥妥地角色扮演。參加過日本三大祭典「京都祇園祭」的朋友們,注意過其重點儀式「山鉾巡行」(祭典臺車),都坐有一兩名穿著華麗正服的孩童嗎?祇園祭保留唐代儀典色彩,其中一項便是這「小兒後生輩」。


祇園祭原稱「祇園御靈會」,源起平安時代,超渡瘟疫亡逝的怨靈為目的,與此同時,唐代「終葵文化」已十分普遍盛行。先秦方相氏儺祭,覡師戴的面具,一說叫「方相」、另說叫「終葵」;又言尖狀造型的驅鬼法器為終葵,終之聲母、葵之韵母,合音乃「椎」。而終葵流傳到唐代,逐漸化為「鍾馗」形象,及宋,甫出現真人扮演的鍾馗。論及此,朋友們已理解肉傀儡定義,具有儀典祭祀行為的角色扮演,才能真正稱之「肉傀儡」。


臺灣至今仍流傳「跳鍾馗」,分為真人跳鍾馗和懸絲傀儡跳鍾馗。「雞籠中元祭」(基隆古名)之跳鍾馗是重頭戲,其主要禁忌有二:第一、不可呼喊扮演鍾馗的神事人士之真名,以免被鬼煞識破真相、挾怨報復,令神事人員殞命。第二、女子不可觀儀,因女為陰,易招陰染煞。(按:硝梟曾撰寫相關傀儡史流和煞祭凶事的專業研究論文,達數十萬字,將節錄趣味性較強部份,加以改寫,陸續分享。)


硝梟喜愛傀儡藝術,到淡路島拜訪人形淨琉璃、到泉州和布拉格拜訪懸絲傀儡、到越南拜訪水傀儡等,總是一時興起,就像前往長白山天池、尼斯湖、婆羅洲雨林等地拜訪水怪,無奈硝梟喜歡人家,人家未必喜歡硝梟,不曾偶遇不肯見啊!



硝梟綺譚研究室,歡迎各位留言談鬼。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