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 Wang
Albert Wang

極客,技術控

六四記憶

原本這段文字是寫在 @佳凝 文章的一段留言: https://matters.news/@lijianing011616/接龍-我的六四初體驗-1990-zdpuAuKTJ9uFRzcbNmAftR9sW4VB8hSDxC3mXmWA9XfntgR7L#Q29tbWVudDoyMzg5Nw 

30年前,在一個北方小城讀小學一年級。

依稀記得幾件事(次序記不清了,以下是根據記憶片段反推):

  1. 大雜院對門孫叔在省城讀書的大哥哥寫信回來說要搭拖拉機去北京天安門了——我很羨慕,只因為天安門是那麼神聖的存在。
  2. 每天放學後去媽媽工作的國營商店玩,只見到人頭攢動在電器櫃檯的電視機旁,不見人買東西——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我和姐姐肆無忌憚的玩櫃檯里的玩具。
  3. 當時剛剛退伍轉業的三叔來信,大抵是說有戰友說聽到一些風聲 —— 剛剛學會寫些常用字的我,字正腔圓地讀完信,完全不懂啥意思,但媽媽看完就走去了對門鄰居家。
  4. 看完新聞聯播,問爸爸是不是以後炒菜放鹽要省著用了,因為北京要”借鹽“了。
  5. 對門鄰居叔叔,急衝衝的去北京了。
  6. 一個忘不掉的一天:不記得是那個日子之前還是之後,孫叔回來了,和他一起回來的,是他兒子和一個大姐姐,兩個人很黑很瘦,嘴唇發白。孫嬸兒哭得一塌糊塗。

後來大雜院拆遷,老街坊都搬走了,逐漸就斷了聯繫。

一直覺得,80-82年出生的人,對六四的印象和認識是很奇特的。再早些年出生的人,對當時的記憶大都會比較深刻,雖面對宣傳機器,也能夠選擇不被蒙蔽;再晚些年出生的人,大部分對此事知之甚少且無直接記憶。偏偏是當年在初小年紀的人,在逐漸長大逐漸更完整認識這個社會的時候,兒時對事件的模糊記憶、宣傳機器對事件的描述、師長偶爾對事件的慨歎,雜糅在一起。

在我讀高中之前,頭腦中幾乎是沒有”六四事件“這個概念的,那個時候聽到大人談到此事,大都以”學潮“稱之,而我也很慣性的習慣用”學潮“。初三畢業的那個暑假,第一次接觸到電腦,撥號上網,登錄雅虎的網站分類目錄,見到了相關的鏈接,就這樣,第一次被莫可名狀的衝擊感震撼到了。

@佳凝 在留言中問道鄰居孫叔一家後來怎樣了。我只知道孫叔在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他的兒子沒能完成大學學業。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然而在那個小城,那個年代,考到省城讀大學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學潮“改變了這個家庭的軌跡,對孫叔孫嬸而言,那就是一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