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
往往

🈚

读《当代政治哲学》|团结与政治合法性

教务处说,老师们在上课时不能谈到香港问题。于是这篇文稿并没有在大陆的社交平台放出,为了避免给老师添麻烦。同上次一样,盼望读者与我们共同探讨。


这一节关于社会团结与政治合法性,书中谈到这些内容。


如何使社会团结?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 人们对管理自己的共同原则达成共识,对正义的原则达成共识;

第二, 人们形成了独立的伦理共同体和应当自治的共识。


如何使政治稳定?

罗尔斯和德沃金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持有同样的正义原则就能使社会稳定,但事实证明,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拥有同样的正义原则,但是他们还是在不断地分离、战争,书中举了加拿大内魁北克民族分离运动的例子,这说明光有对正义原则的共识是不够的。

所以政治稳定需要两个条件:既要对边界达成共识,又有共同的政治原则。


社会团结与政治稳定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一个社会达成了政治稳定却没有内部的团结。于是,光有政治稳定的两个条件还不够,社会团结还需要人们有一种共同体感,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伦理共同体。社会团结需要基于伦理共同体,这样一个共同体是比共享的政治原则层次更高的一种共同体。


书中给出了三种思考路径,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伦理共同体。

第一,对共同生活方式的强调;

第二,对共同民族性的强调,

第三,政治参与。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试图对达成社会团结这一目标给出可能的建议。

在共享正义原则的情况下,如何形成疆界的共识?如何判断人们是否形成了疆界的共识?

书中给出的形成伦理共同体的这三种方式是否有效?


l 如何形成疆界的共识?怎样判断这一共识是否存在?(以大陆和香港的关系为例的讨论)


一开始我们强调同一种正义共识就行了,大家尊重一国两制就可以了,但是大家都尊重一国两制可能还不行,香港现在开始讲分裂,所以我们还应该有边界疆界的共识。

有可能现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一种疆界的共识,但即便已经形成了一种疆界的共识可能还需要有一种共同体感。


1. 大陆与香港已经形成疆界的共识了吗?


老师:比如说你们认为香港人眼里认为中国包不包括香港,

同学:不包括,那些人喊的口号就是滚回中国。

老师:那是他们一小部分人的想法。

同学:我觉得包括,不然为什么要独立呢?就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在处在中国境内,他们才要独立。

老师:不是,这是少数政治积极分子的想法,我们要考虑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想法,普通老百姓的什么想法能判断他们认为中国是在疆界之内还是疆界之外? 


2. 普通老百姓认不认为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将上一个问题换了说法)


同学:什么意思,浙江也是浙江人的浙江呀?

老师:你想,宁波是宁波人的宁波吗?在座有几个是宁波人?宁波是在中国疆界范围的吧,在座的各位都不是宁波人,那你们有没有感觉自己到了别人的土地上呢

同学:没有欸。

老师:这就是你们不认为宁波是宁波人的宁波。香港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这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疆界概念。

有一段时间,比如说新疆人会认为新疆的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量煤炭石油输入到内地,他们会认为内地人抢了我们的资源,他们会认为这个地是这帮人的。

但是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会这样想的,比如说除了新疆有石油,中国大庆也有石油,大庆人不会认为大庆的油田是大庆人的,浙江人不会想浙江我们每年创造出来的这么多财富是浙江的,我们就是拿出来送到东北、新疆去了,我们都会认为这些是这个共同体的共同利益。

香港可能在法理上认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事实上他们如何认为?我们尚不知道。

有一些人要独立,这个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哪都有这样一群有神奇想法的人。


3. 如果香港和大陆没有疆界共识,可能原因是什么?


老师:比如台湾明显没有和我们达成疆界共识。

同学:但台湾会认为自己是中华民国台湾省。

老师:严格说还包括外蒙古,可能香港没有和我们建立起疆界共识,相反很长一段时间台湾还和我们建立起了疆界的共识,香港有可能被殖民统治惯了以为自己是英国统治的。

台湾是认为我是属于中华民国的,大陆认为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都是一个中国,只不过是政权不同,疆界还是相同的。


97之前没有疆界共识可以理解,97之后我们没有去建立这样一种疆界共识,现在想起来似乎是因为没有收税,香港不向中央政权交税,一分钱也不,因为不交税这样一种政策是会让你模糊这样一种疆界感,比如浙江,一年交出的税全给拿到延边去了,他们会认为这个是共享的。

同学:澳门也没交税呀?

老师:澳门没交税,没认同疆界,但是也没反呀。


让你认同一个共同体,可能不是让你给他权利,没给他义务给他一堆权利可能是不容易产生共同体感的。

比如说最简单的共同体两人共同体,比如说这种情侣关系,是你被伺候的很舒服的时候你会觉得你们俩是共同体,还是当你觉得你们俩付出的时候是一个共同体?

同学们:付出。

老师:付出的时候才表现爱,一个在付出一个在过去,那个长期在过去的人可能并不觉得你和他是一个共同体。


l 书中谈到的三种思考路径是否合理?


这样想来,达成社会团结可能就是要让它有义务,书中说要有共同的政治共识,作者还说要有生活方式。但是在我们这个文化中,这个根本不是问题,但我们还是会有分裂的现象出现。当然这个也只是书中的假定嘛,可能这个理论也不靠谱。我们还是要验证他。


一、共同生活方式的思考路径


1. 共同生活方式的论证在中国面临的问题上行不通吗?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这生活方式太一样了。大家都在儒家文化圈,没有文化冲突,仅有的是政治制度安排上的不一样,这里可能说拥有相同的生活方式也不行。你说香港人和广东人也没什么区别嘛。


2. 大陆与香港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吗?


同学:作者提出了正义共识,边界,共同生活方式,共同民族性,这三个共同应该就是要建立一种伦理共同感。

老师:伦理共同体其实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大家有共同的善观念的,对于什么样的美好生活方式达成共识,大家同属于儒家文化圈,这个早已达成共识。

同学:香港还有很多来自外来的人口呀。

老师:那这没关系,这个不是主流,那这样可能说伦理共同体也不重要,大家的善观念太一样了,比如说大家都是要孝敬父母,大陆人和香港人不都孝敬父母吗?


3. 大陆人与香港人有共同的善观念吗?


香港人的价值观变没变,香港人会花很多钱给孩子读书这点变没变,他们特别强调这种成就感,这种“拼”。这个价值观变了没有,其实从房价来看,他们还是拼的。

这个世界上是极少的民族是爱拼的,爱拼的民族有什么特点的,人多地少都爱拼,这就是他们的善观念、生活方式,和大陆人是差不多的。


同学:为什么价值观没有不一样?香港是中国的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会比大陆丰富很多。所以价值观也多多少少会与大陆不太一样吧。

老师:那这关键你要看这之中有多少,你要说有外国人哪都有外国人。


同学:为什么只讲拼呢,香港人不是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吗?

老师:你们要考虑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根本观念,比如说世俗化,比较现世,不追求宗教,比较消费金钱物质,这个是不是一样?


同学:可是,是不是除了宗教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是这样,都世俗化啊?

老师:比如说你去看看一些国家,是够吃就行,绝不多干,很多黑人不是这样,很多地中海国家人们是度假,度假比上进更重要。

同学:这不是建立在高福利的社会制度下的吗?

老师:不是,他们历来如此。


老师:中国就是一个长期陷入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就是东西不够吃,地理增长没有人口的增长快,香港也是如此。


中国人的价值观消费主义和西方美国也没什么区别,香港和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也不会有什么区别,不要考虑有一小部分政治激进份子,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异类,我们要考虑大部分老百姓的底层价值观是什么。


这里可能是伦理一样,但是并不是共同体。


同学:就是不互相认可。

老师:就这个不相认可是怎么来的,比如说英国、新西兰价值生活方式一样,但是没有团结感吧,英国人交的税不会送到新西兰去,新西兰有地震了英国也不会有什么作为,这么说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刚才的推断是对的,没有义务,一个没有付出不断接收的人他原来越傲娇,就是成为一个共同体你要有互动、交流。


当然我们所说的所有这些都是推断,也有可能在现实中都不管用。


二、共同民族性的思考路径


1. 共同民族性是怎么来的?


同学:书中在下一章写了,共同的民族性来源于这些——共同的历史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公共制度

老师:可能有这些仍然不够。大家要注意这些都是政治科学上的问题,最终是要通过事实来检验的,包括我们提出来的东西也是需要现实来检验的。

同学:你说这种共同的疆域感需要有义务来实现。是不是要先形成政治共同体再形成伦理共同体?

老师:这不一定,我们和东南亚的华侨从来都是伦理共同体。


同学:书上说我们相互之间负有义务才算是伦理共同体。

老师:这可能说是不是相互的,首先要理解的是,有相同政治原则或是共同的生活方式可能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互动,比如说彼此负担,彼此共享,共担一些风险,共享一些利益。


l 现实的问题


老师:看来要向香港抽税了。

同学:香港之前不收税的,突然收税不会激化矛盾吗?

老师:香港以前是一个低税率的地区,低税率会导致社会分裂导致贫富差距,税越低,金融学、地产业就会极其发达,因为资本最喜欢低税率,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会进去,就会导致社会分裂。所以,要加税。

先让香港政府对香港市民加税,挤出资本后,房价就会下来,多交点税房子就买得起来。抽税并不是说对他不好,反而对他有好处。比如说服务业,向香港服务业抽税,香港的这些金融法律服务就可以到大陆来,这过程只不过我们要向他们抽税,抽税就意味着我们许可它入关,就像卖淫,如果你向卖淫抽税,那它就合法化了,你不抽税他们就进不来。

比如一个香港律师在大湾区继业,要求他向大陆交税,那这样他的义务感产生,现在就是你也不让他来,那他也无法交税。现在在深圳大湾区买房,香港人不受户籍限制可以去买房。

同学:那内地人不会生气?

老师:买房一定是对内地人有利,税交,香港人会过来,义务感就会产生。原来是这个阻断太多,香港人过不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