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Shiro
白Shiro

Matters練習寫作 蘇州大學醫學生 努力成為一個寫小說的心理醫生

瑪格麗特的悲苦

9.22日,晴,下午2.30分,照常上着朱老師的英詩選修課,教到華茲華斯的《瑪格麗特的悲苦》時,我很興奮,因爲我把這首詩詩名作爲我最愛的英文歌單的名字。詩中寫一婦女,其獨子出外謀生,七年無音訊。詩人隔着沼澤,每夜聽見她呼喚兒子名字:“Where art thou,my beloved son,…”(你在哪兒,我親愛的孩子……)逢人便問有無遇見,揣想種種失蹤情境。 朱老師讀到“the fowls of heaven have wings,…Chains tie us down by land and sea”(天上的鳥兒有翅膀……鏈緊我們的是大地和海洋)說中國古詩有相似的“風雲有鳥路,江海限無良樑”之句,此時眼眶竟有些溼潤,語帶哽咽,稍微停頓又繼續念下去,唸到最後兩行: If any chance to have a sigh. (若有人爲我嘆息) They pity me,and not my grief.(他們憐憫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 老師取下了眼鏡,眼淚從側顏墜下,突然把書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滿室愕然,卻沒人一個人敢發出聲音。 我不知道近段時間老師身邊有什麼經歷,但詩與心的共鳴擊打着我的靈魂。也許,在這樣一個時代,坦率表現感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對於仍然崇拜偶像的大學學生來說,這是一件難於評論的意外,甚至是感到榮幸的事,能看到文學名師至情的眼淚。 我是一個沉浸於日本文學封閉者,杜絕其他文學的我意外地被排上了朱老師的英詩選修課,讓不知大海之寬廣的井底之蛙認識到了天空之蔚藍,教我用the mind's eye想象孤母悲哭的imagery(意象)。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西方詩中的意象。 恩師教誨,一生受用不盡。 寫下此文記錄今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