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豆
一颗豆

我不相信

210501 上海 | 一点点insight

“到底什么是自我呢?“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以至于每当我在说”找寻自我“时都有三分心虚。古往今来的道僧到底在修什么,他们要悟到什么?悉达多从婆罗门到苦行僧,到商人和船夫,他在最后的Om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直觉告诉我,他们所求大抵是某种“永恒”。

昨晚靠在床上看午夜巴黎,看完以后脑里还是Cole Porter的歌声,我沉浸在音乐里,怔怔的,然后在下一个瞬间忽然意识到:

道是无我。

受苦源于执念,内观让我们纠结于自身:我是谁,我想要,我喜欢,我痛恨,我烦恼,我渴望。执念不是“烦恼”或“渴望”,执念是“我”。

忘我、无我。在某一个时刻张开双臂与世界融合,你不再感受万物,你是万物,万物是你。

这个话题太大,我只是把窥见的一点记录下来。在香港的时候很喜欢傍晚倚靠在阳台上吹风,看公路上的车辆排着归家的队伍,看云霞一点一点漂浮移动,看天光渐暗,太阳躲藏深山,直到远处公寓旁的红花树消融在黑暗中。陈春成在《竹峰寺》一文中写道:“有一种消沉的力量,一种广大的消沉,在黄昏时来。在那个时刻,事物的意义都再散。在一点一点黑下来的天空中,什么都无关紧要。”是这个意思,在晚风尚有余温的柔软中,我投降。

这是很神奇的体验,当你静下来,放弃控制,沉浸在存在的这一时空。你会发现过去你认为是生活的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只有在这个时刻你才可以辨出依附于自身的哪些来源于你,哪些是时代填充的泥沙。然后就可以放下,这是我所理解的detachment。

自我是什么?是追寻自我,还是放弃自我才可容纳真理?我想,这可能是一回事。因外在环境与内在的不契合而追寻,当自我与万物融合,自我便随之消失。这里的消失是自愿的消融,想到那句诗“不要在我墓前哭泣,因为我不在这里”

感受,表达,呼吸,爱,义无反顾,奔跑

不要看自己,surrender to the flow。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